推薦一個超好看的B站公開課!

點選下方👇“阿貓讀書”關注公眾號
和29萬讀者一起讀書、寫作、思考、覺醒…
讓成長不再孤獨!
發現b站一個很好的課程《重讀資本論》,來自復旦大學的哲學系教授王德峰,陸陸續續花了幾天刷完了。
講課挺有趣的,一點都沒有上課的感覺,就像一個知識淵博的老頭和你嘮叨,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全程基本都在吸菸和喝茶…
有時候還特別幽默,例如:
哲學不能給資本帶來增值,我的研究就是個人怪癖。
那為什麼復旦大學還容忍我? 
因為要面子,綜合大學必須要有哲學系,所以他就養我了。
研究資本論就宣佈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結果大學(資本)還給我錢。
我和復旦大學應用系的教授說,你們都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你們搞出專利,給資本增值。
因為資本在,我們(知識分子)的群體越來越小,就是為了發出不同的聲音,守護思想,最後的自我安慰。
看他的課程就覺得他很享受講課的過程,就和我平時喝咖啡、讀書、寫作一樣。
後來也查了一下,吸菸是復旦特批的,教授自己說,他需要吸菸才能思考… 

課程背後太複雜的資本邏輯關係,我就不談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看,因為我也還沒搞懂,有空應該還要二刷一次。


就隨便談談其中一集「怎麼花錢,說明你選擇怎樣積累起來的勞動」
他把很多事情都還原,拋掉經濟學、法學的思維框架或者範疇來解釋問題,更加通俗易懂。
這句話就像是《富爸爸窮爸爸》說的要積累資產,你選擇花錢買一雙鞋,更像是消費,你選擇買一臺製造鞋的機器,則是形成資本的過程。
這讓我想到了,很多人都特別討厭資本,但實際上資本也是需要用勞動建立起來的。
看起來是某個人因為擁有很多資本,所以可以不勞而獲,其實只不過是這個人在可以花錢的時候沒有選擇消費,而是選擇先建立自己的資本,算是一個先苦後甜的過程。
為什麼說一定要學投資或創業,也是這個道理。
我們為公司打工換來了金錢,金錢本身不能成為資本,只有你會投資了,才能稱為資本。
等資本足夠大的時候,你就不再必須為公司打工換取金錢,因為所擁有的的資本能夠給你帶來金錢。
存錢只是第一步,很多人光存錢不投資也是沒希望的,因為金錢沒法變成資本。
那他打工所換來的錢,永遠就只能支撐短暫的消費,花完了就沒了,接著又要打工賺錢。
所以我覺得996是個特別糟糕的事情,因為他剝奪了你去學習投資,或其他事物的時間,只能工作工作再工作。
到最後真的就是「窮的只剩下錢」,但這筆錢你並不敢隨便花,因為他不是資本,不能帶來現金流,最多也只是微弱的利息,所以你依舊還是要工作。
再往下講,從人的天性來看,打工實際上就是適合大部分人的選擇。
為啥呢?
因為人的天性就是懶惰、貪婪、急功近利… 不斷地去滿足眼前的慾望,能控制的人永遠都是少數。
真要選擇控制,剛開始也是一件很累、甚至痛苦的事情,我們一般人只能看到富人變富之後高品質生活和炫富的結果,卻看不到他前期辛苦積累苦逼的過程。
只有能控制的人,他才有可能實現資本積累的第一步,先把勞動所賺到的錢存下來。
克服慾望也僅僅是第一關而已,這一關可以淘汰80%人。
下一關就是要持續地學習,不論投資或創業,都是極其複雜的一門學問。
基本世界上所有的事情,你都要開始學習和了解,例如營銷、產品、管理、經濟、戰略等等,根本沒法停下來。
光是這一個把錢轉化成資本的過程,就將10%的人淘汰,最後只留下10%的人。
但是,10%的人依舊不一定就能夠成功,因為他還要在這裡面競爭,最後可能只有5%的人能成功,自然世界大部分的財富都會掌握在這5%的人手裡。
你要成為大多數,還是少部分?
成為小部分的代價和成本一定很高的,高到說不定還一開始選擇大多數的生活更輕鬆。
但無論選擇成為大多數還是少數,有一點才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幸福、知足、理性,這和金錢無關(只要別太窮)。

這是我最近讀的幾本書得來的感悟,例如《真實的幸福》、《象與騎象人》、《機器人叛亂》,也推薦你看看。

最後也提醒下:
一人公司AI俱樂部內測,明天結束,新的一年,想要獲取AI工具資訊差、學習商業思維、提升賺錢效率的小夥伴,一定不要錯過!
除了每月1節賺錢直播課、好用AI智慧體分享、阿貓365天賺錢日課、2場超高分傭實戰等等,還有阿貓「無限次群內回答賺錢類問題
這次不再聊認知、聊成長,而是直接講可落地實操、變得富有的動作,給到千元級實戰服務。
目前499元內測中(倒計時1天),明天正式出海報,按699元起步發售,感興趣的同學,可以下方掃碼檢視內測權益,搶一波內測價
如果不合適,2月10日開營之前,都可以找我退回門票,雙向篩選。

推薦閱讀

老同學限時5折續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