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金錯刀頻道
題圖/ 視覺中國
春節旅遊,不出意外地爆了。
九寨溝等熱門景區釋出通知:一直到正月初七,門票已基本售罄。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熱門博物館,更是直到正月初十都沒票了。
由於擔心有損遊客體驗,三亞這兩天還建立了“超時排隊退票機制”,保證3分鐘響應,30分鐘預賠付,24小時核心實兌現先行賠付。
這種情況下,全國或許只有一種旅遊,能讓人耐著性子地排隊,並且搶著掏錢。
那就是寺廟遊。
大年初一,北京雍和宮迎來了第一批約4萬人的香客。
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吃過年夜飯就早早到此排隊,在零下10℃的低溫裡靜候了10個小時,從黑夜到天明。

杭州靈隱寺的盛況也不遑多讓。除夕夜,當一般人還在家裡看春晚的時候,很多人已經在前往靈隱寺的路上了,把附近堵得水洩不通。

這些年,“遇事不決,先整玄學”之風大起,全國各地都能見到這樣的場景。
到頭來,遊客發沒發財不知道,寺廟肯定是發財了。

上班上進不如上香,
求人求己不如求佛
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還有九十分靠求神拜佛。
這股風氣,近幾年颳得越來越猛了。
巨量算數的監測指數顯示,在2019 年,“寺廟”在社交平臺上還處於籍籍無名的狀態。
直到2023年,或許是因為剛度過了慘痛三年,“寺廟”開始不分老幼、不分地域地火了。

當時資料顯示,2023年1月1日至3月16日,“寺廟”的搜尋指數和綜合指數增長迅速,分別同比增長了586.81%和351.06%。而在這些搜尋人群之中,18-30 歲的年輕人從佔比不到三分之一增長到了44.9%。
原本只有中年人愛去的寺廟,如今變成了全體國人的“心靈庇護所”。
今年春節,寺廟的人氣更上一層樓。
環球影城九曲十八彎的佇列,在這幾天的普陀山面前只是小巫見大巫。

大年初一,有個在靈隱寺執勤的民警表示:找人的有十二三起,撿到了38張身份證。

為了讓滿天神佛感受到自己的誠心,許多人煞費苦心。
有的人執著於搶頭香。

那些吃過年夜飯、跳過春晚直奔寺廟的人,大多就是為了先人一步上香。
大概他們也知道,近些年神佛的工作量越來越大,即便是24小時無休也難以完成信徒安排的KPI,所以早點許願或許更能被神佛看見。
大多數遊客則是儘量早早起床,默默排隊。
早起的人,才有資格上香並進殿跪拜,否則只能隔著無數人頭遙望神像,跪在殿外的石板上。

在隊伍裡平和地向前蠕動幾個小時,人們終於看到了上香的希望。
但有時,也只是個希望。
一些寺廟因為香火太過旺盛,為了避免發生意外,給香爐圍上了鐵柵欄。如果人們想點燃香燭供奉給神佛,可能需要提前鍛鍊臂力才能將香扔進爐裡。

如今在熱門寺廟,一個香爐配一個或多個消防員,幾乎成了常態。

河南的太昊陵,香灰多到更是需要出動剷車才能清理。
普陀山的子公司吉祥香業,有一年光香火銷售收入就有3200萬元。
一天下來,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新衣服被燙出了洞。即便如此,人們也不敢有怨言,最多說一句破財免災。
現在能讓年輕人下跪服軟並時刻保持平常心的地方,恐怕只有寺廟了。

寺廟捲起來,
比迪士尼還會拿捏人
昨天大年初五迎財神,寺廟遊又爆發了一波高潮。
杭州的天下第一財神廟,位於西湖區北高峰山頂。凌晨時分,上香的隊伍已經排出去兩公里,後到的人找隊尾都需要半小時。

天亮後,山下更是湧來烏泱泱的遊客,攜老扶幼,一步一個腳印開始爬山。

同一天,其他供有財神的寺廟也是早早就人滿為患,差點擠破廟門。體重低於160斤的安保人員,都沒資格參與組成人牆維持秩序。

置身人潮裡,不禁恍惚:是不是全市的人都來拜財神了?

拿著幾十塊的香,許下幾十萬幾百萬的心願,其實只是尋求一個心理安慰。
這一點,香客自己清楚,寺廟也心知肚明,並且一直投其所好。
最典型的是法喜寺護身符(香包)、靈隱寺十八籽和雍和宮香灰琉璃手串。
京東《2024年新品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十八籽手串同比增速1000%。
再以雍和宮手串為例,各種顏色、大小、材質、花紋,應有盡有,但還是供不應求。
雍和宮還給不同顏色的手串,賦予了不同寓意,甚至還應用了馬卡龍、半糖紫、櫻花粉、象牙白等年輕化配色,打造出一系列佛門潮流單品。

人們買的(不對,應該說“請”)最多的手串,也是“多金如意”款。
但求富貴前程,不問俗世姻緣。
能不能遇見另一半無所謂,能不能被財神爺看到很重要。雖然被看到的代價不小,但這錢花得毫無怨言,正如網友所說:2000多的項鍊我看都不敢看,2000多的佛牌串珠我想都不用想,直接拿下。
除了拜財神、請手串,寺廟裡其他和發財相關的元素,人們也會讓它變得一目瞭然。

但也不是所有人去寺廟都是為了祈求平安或發財,也有人是為了打卡、探店。
對於這類人,寺廟也早已拿捏到位。
吃的方面,有傳統齋飯,也有新興的寺廟火鍋。
杭州靈隱寺的素面,上海玉佛寺的素蟹粉,成都文殊院的仿葷菜……一到飯點,素齋視窗前面大排長龍。

靠一個簡單的素齋面,登上大眾點評必吃榜,不知讓多少餐飲老闆意難平。

喝的方面,有寺廟咖啡,也有寺廟奶茶。
由於太過火爆,有的寺廟還呼籲:請媒體和網紅不要再宣傳了。

玩的方面,也有極其年輕化的文創、周邊。
例如法喜寺推出的周邊,有萌版佛祖、觀音、濟公,配上接地氣又戳心的文案,比如“脫單天註定,表急表急”等等,反差感拉滿。

寺廟自帶的光環和心理暗示,結合還不算差的產品,讓所有人搶著掏錢。

香火旺盛之下,掩蓋不住的隱憂
2022年10月,一款名叫“木魚”的App橫空出世,衝上國內App Store免費總榜第二名。
後來又出現了一系列應用,比如手機燒香、3D轉經筒、3D佛珠。

當下的人們無比需要精神力量,讓寺廟遊和相關生意越來越火。
在佛教四大名山中,峨嵋山、九華山分別在1997年和2015年成功上市。此外,普陀山、五臺山也曾準備申請IPO。
寺廟生意愈發興旺,但有時體驗卻沒跟上。
首當其衝的自然是過於擁擠的遊覽體驗。像雍和宮,幾乎要從地鐵出站口開始排隊,讓人絕望。靈隱寺、雞鳴寺、香積寺等寺廟頂流,在這方面也半斤八兩。

其次是消費體驗。很多寺廟原本就是4A級5A級國家旅遊景點,光門票就不便宜。

有的碰到春節還要漲價,例如上海的靜安寺,過年期間票價漲到100元。這還只是初二到十五的門票價格,初一門票則為200元,除夕門票價格更是高達1000元。當然了,為了避諱,他們管門票叫做“香花券”。
除了門票錢,還有一些法會、認捐、香火、法物,甚至出現“天價香”“天價功德箱”等現象,以及高價的“開光”“祈福”等服務。
問題在於,花了許多錢,全程卻未必有多好的體驗。

不過這些問題也並非無解。
2023年,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在Meta總部,展開了一場“禪宗遇到AI”的主題談話,曾在網上瘋傳。
更早之前,釋永信還到訪過谷歌、蘋果。

擁抱世俗的高科技和管理手段,讓少林寺的商業化走在了前面。
許多大型、知名的寺廟也有樣學樣。
上海的玉佛寺,在2005年和上海交大合作,成立上海交大玉佛寺MBA課程班,寺院中高階管理人員通通被送去進修。
2022年7月,靈隱寺的“智慧寺院”上線,功能包括審批統計、遊客統計、日接待量、車輛管理、安全預警等。

寺廟搞數字化,看起來不融洽,但最終能解決許多自身痛點。比如參加活動需要排隊、法會牌位需要手寫、祈福燈火燭油存在安全隱患、認捐功德無法及時反饋證書。
有的寺廟,就會在旺季上線智慧牌位、智慧祈福燈、電子功德箱等,供人積攢賽博功德,緩解線下壓力。
這些雖然只是一小步,但也說明總有辦法改變和提升。
歸根結底,寺廟不能光想著如何吸引人來,更要提升服務能力。
整活能力和服務能力,需要齊頭並進才行。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主編 |張一弛
今日好書推薦:
祈福求好運,並非全是虛無縹緲
好運,其實可以由自己來創造和把握
這本《好運》用機率推算人生的好運脈絡
幫助你看清好運規律、創造好運機會!
原價49元,今日金錯刀特價34.5元!
一頓飯錢,給自己頭腦充電!
點選下方瞭解更多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