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儀式竟如此莊重,古代人過年太講究了!

全文共1024字 | 閱讀需4分鐘
在中國傳統節日的豐富多彩中,春節無疑是最具儀式感和文化底蘊的節日之一。它不僅承載著人們對新年的美好祈願,更凝聚了千百年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地方官員的莊重拜賀,到普通百姓的溫馨團聚,從家庭的祭祖祈福,到商家的開市慶典,春節的每一個細節都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和文化的厚重感。接下來,讓我們一同走進這篇描繪清代春節民俗的文章,感受那個時代人們如何在辭舊迎新的喜慶氛圍中,用各種儀式和活動來迎接新年得到來。
地方官員拜賀
外地的官員,也會在正月初一穿著朝服,由皂隸、行牌、涼傘、旗等開路,帶領隨從多人,前往當地的寺廟參拜當今皇帝的龍牌。龍牌是一塊木製的肅穆牌位,上面寫有“天子萬歲萬萬歲”的字樣,擺放在寺廟的主佛像前,並沒有專門為龍牌而建造龕閣。根據級別不同,官員們的排列順序也有所不同,但具體情況並不清楚。官員們到達寺廟時,寺廟的住持會帶著執事僧人在門口迎接他們。寺廟會根據到訪者身份的不同,也會有隻由執事僧人接待的情況。參拜結束後,知府、知縣等官員會手持名帖,名帖是全帖,跟之前的全帖是一樣的。到上級官員的衙門去拜年。他們穿著朝服的時間也是一直持續到正月初七。
家庭拜賀
正月初一,官員和普通百姓都要穿戴整齊,向天地行禮。普通百姓也要禮拜天地,這是自古以來的傳統,據傳是為了感謝天地的恩惠。家中的僕人也要穿上新衣服去參拜主人,但不允許穿外套。然後,人們去家族祠堂中參拜家族的神主牌位,並參拜父母。家族祠堂裡的供品包括青花燈燭,以及盛放在陶瓷碗、碟、盅等器皿中的年糕、點心、茶、飯、酒、橘子、菱子、龍眼肉等。拜祭後,人們沿著喜神所在方向離去,喜神所在方向是指吉祥的方向。然後再到寺廟裡去拜神。雖然寺廟裡備有香燭,但人們大多會自備香燭。由於寺廟通常不放置供香客使用的洗手用具,因此人們常在家裡洗完手後再前往寺廟。但如果需要用水,也可以向寺廟求用。
試毫
在新年到來之際,人們通常會用紅紙寫上吉祥的話語來慶祝新的一年到來。為了方便起見,新春用品會在除夕之前準備齊全。總的來說,人們新年吃素食的較多,因為一年的開始需要格外小心謹慎。
春酒
在初三前後,各家開始相互邀請親朋好友來喝春酒或新年禧酒。根據身份地位不同,各家的酒宴和菜餚也有很大的差別,但並沒有固定的菜譜。喝春酒的請帖通常在酒宴前一天送出,如果是宴請親戚和同輩,則只需要使用不折疊的單帖。女性成員一般不參加這種酒宴,只會回孃家拜年。
商家開市
商店從正月初一開始摘掉招牌,只在店內進行買賣,等到指定的開市日時再正式掛出招牌。開市日這一天商家會設酒宴款待員工、其他有來往的商人,大家共同慶祝開市大吉。船運人會選擇一個適宜出行的日期登船出發,開始航運。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