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華人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北京大學名譽教授、北京現代物理學研究中心主任李政道先生於當地時間2024年8月4日在美國舊金山逝世,享年97週歲。


李政道先生是國際知名物理學家,在粒子物理理論、原子核理論和統計物理等領域做出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工作,在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稱不守恆問題方面取得重大研究成果,成為首獲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他說,全中國人事實上是一個人,我們“是全世界最大的人,是歷史上最大的人,也是將來最大的一個人”,精神相連,就跟一棵大樹一樣。
他用一生詮釋了這句話。
01
聯大求學,師從大家
1944年的一個清晨
尚是戰爭動亂之時
李政道揹著裝滿書的大網兜
叩開了吳大猷先生的門
望著這位仰慕已久的老師
李政道激動又擔憂
看著眼前這位才學兼優的學生
吳大猷被深深打動
為了幫他進入聯大積極奔走
幾經輾轉,破格錄取
李政道於1945年作為北京大學學生註冊
正式轉學至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從此,他與物理、與北大
開啟了一生的緣分

1945年,李政道作為北京大學學生,入讀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

李政道在西南聯大的求學歲月(照片左起為樓格、李政道、葉銘漢、陸祖蔭)
西南聯大向李政道提供了
最優質的物理學教育平臺
老師們言傳身教
奠定了他紮實的學術基礎
和求實的科研品格
恩師們的惜才、愛才和嚴以育才
印刻在青年李政道心中
成為他一生嚴謹做學問
誠心做教育的效行典範

1946年,在昆明求學的李政道
1946年,李政道以大三學生身份
破格獲得機會
和朱光亞結伴赴美
進入芝加哥大學
師從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物理學大師費米(E. Fermi)
四年後,李政道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之後在芝大天文系任助理研究員
從事流體力學的湍流、統計物理的相變
以及凝聚態物理的極化子的研究

1948年李政道在芝加哥大學讀博士期間手持巨大計算尺時
李政道回憶道,正是恩師們的培養和舉薦,他才能在熱愛的物理領域一步步拓展邊界,感受物理之美,傳遞物理之樂。
02
首獲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在李政道車載斗量的學術成果當中
宇稱不守恆定律
無疑是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個
1957年,他與楊振寧一起
專注於未知、未能的領域
從最基本的理論、公式出發
一步步推演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新理論
用這個定律摘下了
物理學的王冠——諾貝爾物理學獎
自此成為首獲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李政道獲頒諾獎
“嚴格的對稱看似規範而工整,卻總覺少了些許變化;大致對稱下又有細微差別,錯落有致,富於變化,往往別有生趣。”
這是宇稱不守恆定律
在生活中的絕妙隱喻
也是李政道的研究信條——
在一個全新的學術領域
從不拘泥於前人的方法
開闢自己的新道路

在海外求學期間
李政道每週都會和老師討論
一些十分前沿的、富有創新性的問題
然後將問題歸納總結
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
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等
多個方向均被覆蓋
變成一個個正式的研究課題

在熱愛的物理領域
李政道一步步拓展邊界
感受著物理之美
論證白矮星的元素組成
修正了當時人們對星體演變的基本觀念
證明出統計力學中的重要公式
深受愛因斯坦的認可
研究雖屬理論物理學的範疇
卻堅持將理論與實驗相結合……
這位物理學巨人
時常與原子核理論、統計物理等領域
一系列里程碑時刻聯絡在一起
在他身上
有著一段物理學的黃金歲月的印記

03
先生手植,物理大樹已成林
改革開放後
李政道堅定下為祖國培養人才的信念
倡導建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制度
推動成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在當時留學還很困難的中國
李政道先生獨創出
“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CUSPEA)
從零開始制定CUSPEA的制度程式
在國內,由時任北京大學副校長的沈克琦教授
時任北大物理系主任的趙凱華教授
帶領組織物理科目閱卷工作
在科技並不發達的當時
所有的申請書
都由李政道先生親筆寫成、寄送
每年都有幾百封之多
1979至1988十年間
CUSPEA共推薦學生915人赴美深造
其中202人來自北京大學
他們大多數選擇回國
成為各領域的學術領軍人才

李政道先生與陳佳洱暢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情況

1992年5月27日,李政道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立10週年紀念會上做科學報告

化為李政道先生長期以來
對北大前沿科學研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
身體力行、不遺餘力的關心與支援
他先後發起建立北京現代物理研究中心
創設北京大學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並擔任主任
並推動建立北京大學理論生物學中心
(今北京大學定量生物學中心)

1998年,李政道先生以個人積蓄捐贈
發起“秦惠䇹與李政道中國大學生見習進修基金”
簽字儀式在北京大學舉行
北京大學作為首批參與實施的四所高校之一
迄今有千餘名本科生成長為“䇹政學者”
在系統科學訓練中加強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1994年10月,王選院士、時任副校長陳佳洱陪同李政道先生參觀北京大學方正電子出版系統

1998年1月23日,李政道(一排中間)參加“䇹政基金”簽約儀式

2021年11月,李政道先生為慶祝北京現代物理研究中心成立35週年題詞
邁入21世紀
李政道仍然保持著對北大物理學發展的熱情
促進高能物理、核物理、天體物理和宇宙學等領域
前沿的國際合作研究
助力北大不斷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程序
事無大小、親力親為
2022年起
北大開始實施“物理學科卓越人才培養計劃”
李政道親筆題寫下
“創新成就卓越,人才成就未來”
殷殷期望,寄於其間

2022年8月,李政道先生為“物理卓越計劃“題詞
2003年
在慶祝北京大學物理學科建立90週年慶典活動上
李政道應邀在物理大樓中樓212階梯教室演講
全場座無虛席
同學們爭相提問
先生高高地豎起了大拇指:
“北大的學風好,物理學院學生的問題提得好。”
他還欣然作畫“物理大樹已成林”
寓意為北大物理過去的九十年
就是伴隨著近代物理學在中國大地
生根發芽、成長成才的九十年
二十年後
北大物理學科迎來建立110週年的光輝時刻
李政道先生題詞
“北大物理 百年成林
十年新綠”
十年新綠”

李政道先生、黃昆先生、朱光亞先生、馬大猷先生、彭桓武先生等在北大物理學科90週年慶典上

2003年9月15日,李政道先生與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師生合影

2005年10月24日,李政道先生在北京大學出席中國博士後制度建立二十週年活動

2023年9月,李政道先生為慶祝北京大學物理學科建立110週年題詞
“近一個世紀以來,獲得巨大發展,這棵物理大樹今已成林。物理學有了許多的分支,也影響到許多學科,但物理學仍然是一個整體,是同一個根。”
誕生於民族危難之時的北大物理小苗
一路倔強而茁壯地成長
如今,百十翠林添新綠
李政道先生“問愈透、創更新”的治學之道
“科技強則國家強”的赤子之心
鑄就“根”和“魂”
物理之林常青
先生的無私品格與無畏學術
常在人心

本文轉載自“北京大學”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