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條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週一至週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分子生物學·
探測蛋白質結構的新方法:炸掉它
上世紀90年代末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出現以來,用這種強烈的脈衝測量單個生物分子的結構便成為了可能。但這樣的一束脈衝中包含的能量太多,在脈衝所有的X射線對分子進行衍射之前,目標分子就會被X射線摧毀。這種效應阻礙了對分子結構的衍射觀察,而近日一篇發表於《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的論文提出了一種互補的觀測手段,研究人員可以透過記錄爆炸分子的原子碎片,反推蛋白質分子原本的結構。
研究團隊對6種結構已知的蛋白質進行了500次爆炸模擬,並採用兩種統計分析法處理爆炸後的原子軌跡資料。結果表明,分類演算法能根據爆炸後的原子軌跡分類不同結構的蛋白質。該方法無法重現蛋白質原本的形狀,但它能和單分子衍射結合,最終揭示原子解析度的結構。(Physical Review Letters)
· 動物學 ·
酒精使雄性果蠅變得性感

酒精會刺激雄性果蠅產生性資訊素,使其更加具有性吸引力。因此,雄性果蠅在攝入一定量的酒精後,交配成功率會更高。(圖片來源:Anna Schroll)
黑腹果蠅(Drosophila melanogaster)常被即將腐爛的水果的氣味吸引,這些腐爛前水果中,一些微生物(尤其是酵母菌)已經開始繁殖,併發酵產生酒精,而酒精也是吸引黑腹果蠅的重要物質之一。最近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的新研究,從生態適應價值方面進一步探討了黑腹果蠅會被酒精吸引的原因。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未配對的雄性果蠅會被酒精吸引並攝入酒精,而乙醇和甲醇的攝入會提高雄性黑腹果蠅的交配成功率,因為乙醇和甲醇會增加這些雄性果蠅性資訊素的分泌,進而增加它們對雌性的吸引力。但雄性果蠅也會權衡攝入酒精的益處和過量攝入導致酒精中毒的風險。研究人員發現了三個相關的神經迴路,讓果蠅在攝入酒精和迴避酒精之間達到一種平衡,從而讓它們在避免酒精中毒風險的情況下獲得攝入酒精的所有益處。(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HEMICAL ECOLOGY)
· 醫學·
首款進入臨床試驗的非激素口服男性避孕藥
儘管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已經批准了20多種避孕藥具,但目前男性只有兩種選擇:避孕套和輸精管結紮術。雖然約有25%的女性依靠口服避孕藥來避孕,但目前還沒有適合男性的避孕藥。而最近,發表在《通訊·醫學》(Communications Medicine)上的新研究展示了一種無激素男性口服避孕藥YCT-529,已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出高效性,目前正在進行人體試驗。
YCT-529透過抑制精子的產生來達到避孕效果。動物實驗表明,小鼠使用YCT-529四周後,避孕有效率為99%;實驗中雄性非靈長動物使用YCT-529兩週後,精子數量開始降低。而停止用藥後,實驗小鼠和非人靈長動物都完全恢復了生育能力:小鼠在六週內恢復生育能力,非人靈長動物在10~15周內完全恢復了精子數量。且在這兩組動物中均未發現該藥物的副作用。目前,YCT-529已完成1期臨床試驗,即將進入2期臨床試驗。(SciTechDaily)
· 古人類·
研究顯示舊石器時代中期尼安德特人或遷徙至我國西南地區

龍潭遺址基納技術石製品。(A-D)基納刮削器;(E-G)基納石核;(H-J)再修理石片;(K)以再修理石片為毛坯製成的小型工具。圖片來源:原論文
舊石器時代中期是人類演化史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見證了早期現代人、丹尼索瓦人、尼安德特人等人群的演化和複雜互動歷史,記錄了古人類石器技術行為方面的重要變化和革新。然而,學術界普遍認為,中國古人類石器技術發展緩慢尤其缺乏舊石器時代中期技術,並由此引發了關於東西方古人類技術演化模式的爭論。我國研究人員透過對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雲南大理鶴慶縣龍潭遺址的多學科綜合研究,首次在東亞地區識別出特徵明確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基納技術體系。相關論文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上。
龍潭遺址於2010年首次發現,並在2019年至2020年開展了系統發掘。光釋光測年結果顯示,遺址文化層年代距今約6~5萬年。孢粉分析表明,龍潭古人類生活在開闊的森林-草原鑲嵌景觀環境下。遺址石製品組合表現出典型的基納技術特點:有組織性地剝取厚石片作為工具毛坯;有選擇性地使用軟錘和硬錘進行基納刮削器刃緣修理,並依次產生凸型修疤和凹型修疤;透過再修理策略,持續更新和維護刃緣,以延長基納刮削器的使用時間。在歐亞大陸西部,基納技術與尼安德特人之間具有緊密聯絡。在龍潭遺址發現基納技術,暗示尼安德特人可能曾遷徙擴散至我國西南地區。
· 環境·
在貓胎盤和胎兒中檢測到微塑膠
大量研究表明,微塑膠會對健康產生各種不利影響,而全球人類和其他動物正在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微塑膠。最近,在一項發表於《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的新研究中,研究者在貓的胎盤和胎兒中檢測到了微塑膠。
在義大利北部的一個流浪動物數量控制專案中,研究者評估了八隻懷孕流浪貓的身體狀況。他們使用一種標準化學分析技術,在其中兩隻貓的胎兒組織和三隻貓的胎盤組織中檢測到了微塑膠。在這些組織樣本中,他們總共發現了19種不同型別的微塑膠。這些研究表明,即使在懷孕初期,微塑膠也可能在貓的胎盤和胎兒中積累。不過,要確定貓胎盤和胎兒中的微塑膠是否會影響胎兒的健康和發育,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PLOS)
撰寫:冬鳶、王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