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女孩凌晨3點裸身罰站1小時,網友怒問:是親生的嗎?

教育方式或許因家庭而異,但有些底線,卻是所有父母都應堅守的共識。一旦跨越這些底線,留給孩子的,只有難以癒合的傷害。

前段時間,就有一件突破正常教育底線的事情。

有網友釋出影片稱,凌晨時分,山東淄博市沂源縣,一燒烤店店主讓未成年的女兒光著上身在室外罰站近1小時。夫妻兩人為此引發爭吵。
圖源:影片截圖
其中一段影片顯示,在寒冷的夜色中,店外攤位上一女子和店內一男子在爭吵。當時氣溫低至零下。
圖源:影片截圖
也有網友表示,影片中的小女孩才6歲左右。
2月8日,據相關部門訊息,當地有關部門已介入,目前,警方正在處理此事。
在這件事上,有一點想必大家都會認同:

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凌晨三點在零下十幾度的嚴寒中,讓一個年僅六歲的孩子光著身子瑟瑟發抖地罰站,這絕不是合格父母應有的行為。

面對孩子的調皮、生活的壓力或家庭矛盾,作為家長,我們更需要保持冷靜與理智,學會控制情緒,不能被憤怒衝昏頭腦,做出傷害孩子身心健康的事情。
02
很多老師和家長,之所以仍舊在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這一套說辭,往往是因為代入了自己。
他們覺得,自己小時候,父母都對自己實行過“棍棒教育”和簡單粗暴的打罵,為什麼他們那一代沒有出現問題?
所以你會發現,社會上總有一種論調:現在的孩子也太難養了!心理太脆弱了!
他們把錯誤完全歸結給孩子,從不去想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這樣的心理,也就導致他們對自己的棍棒和打罵會給孩子們帶來多大的傷害毫無概念,更想不到會將孩子逼上絕路。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
浙江義烏福田小學的孩子明明已經被打得皮肉青腫了,可老師和家長們不以為意,還要當成典型教育案例發到群裡。
河北邯鄲16歲初三學生被體罰至昏倒,老師卻不緊不慢,態度冷漠,甚至連校醫都不叫。
那個用武士刀刺死自己孩子的父親,之前就多次體罰自己的孩子,兒子最後一句話是:爸爸,我在好好學習……
類似的慘案還有很多,我實在不忍心繼續列舉。
這些老師和家長最大的錯誤,就是把父母曾在自己身上的實踐過的“成功經驗”,生搬硬套到了如今的孩子身上。
“孩子就是欠收拾”、“打是對的,不學習就得打”、“只要沒打出問題,教育孩子學好沒錯”……
這些句子,曾經由他們的父母說出來,現在又成為了他們管教孩子的“真理”。
可是,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我們的孩子也在變。
在如今的時代背景下,你再用老一輩“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過時教育方式去對待孩子的話,只會適得其反,釀成悲劇。
03
為什麼過去的孩子打也打得罵也罵得,放在今天就行不通了?
這個問題,百家講壇的趙玉平老師有一個非常精彩的解讀。
趙玉平老師說,簡單粗暴的棍棒教育在過去之所以有用,是因為那個年代物資短缺,簡單粗暴就是支援。
但現在的孩子能夠得到太多的資訊,太多的物質滿足,擁有太多的關愛,簡單粗暴的方法自然就不起作用了。
怎麼理解這段話呢?
首先,在過去那個物質普遍匱乏的年代,孩子最關心的就是吃飽穿暖的問題,注意力被分散了,誰還會管你有沒有被老師和家長打罵?
那個時候的世界觀就是,只要能出人頭地,只要能吃飽穿暖,打一頓罵一頓又算得了什麼?
而如今,孩子們的物質條件已經相對富足了,不需要關注吃飽穿暖的問題,而我們孩子的注意力自然就會放在自尊和個性上面。
這個時候你再去當眾打他一頓罵他一頓,羞辱他們的自尊,他們內心的感受就會被放到無限大,甚至是比殺了他們更難受。
所以,時代變了,我們的教育方式也要改變,用過去的教育方式去教育現在的孩子,只會造成一個又一個的悲劇。
而且到了這一代父母,文化水平相對都更高,認識到了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教育方式也會改變,而那些“棍棒教育”的父母成了少數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
就像知乎上一個高贊答案(@露西婭)所說的:
以前的父母95%沒文化,人人脾氣上來都罵孩子垃圾,你父母罵你一句垃圾,你覺得再正常不過。
現在的父母80%有文化,別人的父母都溫柔慈愛的鼓勵孩子加油,只有你父母罵你垃圾,你什麼感受?
以前的父母95%信奉棍棒教育,家家打得頭破血流,你媽打你一耳光,你乖巧的自我反省。
現在的父母60%反對棍棒教育,別人的父母耐心指導孩子的錯誤,你媽上來就是一耳光,你什麼感受?
其實,從來就沒有“現在的孩子變得脆弱難養”,而是以前的孩子也心靈脆弱,只是因為各種原因,並沒有得到像今天這樣的重視。
現在的孩子,視野和知識層面比我們當年要寬闊得多,他們更在乎歸屬需求、尊重需求、自我需求。
所以,我們不能再如當年自己的父母那般,揮著皮鞭趕他們走,而是要讓他們學會自己奔跑。
正如趙玉平老師說的那樣,以往的“硬管理”行不通了,取而代之的應該是“軟管理”。
紀錄片《小人國》裡,就有一個值得借鑑的“軟管理”案例。
一個叫池亦楊的孩子,非常霸道調皮,經常幹些欺負同學,違反紀律的事情,而且屢教不改,是學校裡著名的“孩子王”。
面對這樣一個看起來討人厭的“熊孩子”,老師大李並沒有選擇斥罵和體罰,而是選擇了一種非常緩慢的教育方式。
每次池亦楊犯錯,大李就會把他帶到辦公室的椅子上,讓他坐好,然後耐心地與他交談,告誡他規則與道理,循循善誘地讓他明白自己錯在哪裡。
甚至當他做得好的時候,就會表揚他,大李從來不會把他當成一個壞孩子,需要用“棍棒”的手段對付,只是讓他知道規則的邊界在哪裡。
後來,這樣的談話發生了很多次,池亦楊身上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他開始用老師對待他的方式去對待其他同學,甚至沒過多久,他居然就像個好孩子般主持正義了。
大家都知道“破罐”理論麼?
如果你把孩子當成破罐,認定他需要用棍棒的方式去對待,那麼他很有可能“破罐子破摔”,真的變成一個問題孩子。
而如果你一開始就認識他就是好孩子,只是需要溝通,需要循循善誘,那麼他有可能就會朝著你引導的方向去成長。
教育孩子就像養護小樹苗,當它長歪了,你只需要輕輕扶正。
而當你又是動用十八般武器,又是無情地把風吹雨打降臨到它身上的時候,這棵小樹苗很有可能就毀了。
這個時代孩子需要的教育,絕不是控制和打罵,索取和佔有,逼迫與排斥。
而是信賴與自由,理解與接納,陪伴與鼓勵。
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只有與時俱進,與孩子攜手共同成長,彼此尊重,才能讓孩子收穫此生的平和與喜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