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董三年
來源:顧禮先生
ID:GuLi_xiansheng
《活著》的序言是這樣寫的:
“作為一個詞語,‘活著’在我們中國的語言裡充滿了力量。
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
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01
浙江杭州,一名五十多歲的外賣員,深夜猝死在自己的電動車上。
被發現時,他躺在電動車上,面容平靜。
平靜到就像他不曾來過這個世界一樣,平靜到身邊的人都以為他太累了,只是不小心睡著了。
只是這一次,他再也醒不過來。
凌晨一點,身邊人感覺到不對勁,於是上前檢視,這才發現他已經在睡夢中停止了呼吸。
他去世了,去世在秋日的夜裡。

在匆匆流過的歷史長河中,他的死甚至沒有濺起一點漣漪,卻讓很多人難以平靜…
在網上看到一句話,我不知道這句話的出處,但在此時此刻,卻足以讓人淚流滿面。
他睡著了
舒適地半躺在電瓶車上
周遭的喧囂
也吵不醒他的美夢
彷彿半躺在媽媽腿上的孩童
無憂無慮
無牽無掛
多睡會兒吧
不知已奔波了多少個日日夜夜
把缺的覺補一補
多夢會兒吧
在夢裡再沒有平臺的催命符
再沒有顧客的奪命call
是父親
燈枯油竭只為兒女
是兒子
疲於奔命難盡孝心
他的前半生
也許看到了繁華升騰
而在後半生
則見到了零落成泥
殯儀館的車,你慢些開
讓我舒服地多睡會兒,多夢會兒
後來,透過媒體的報道和知情人的講述,我們慢慢還原了他的故事。
當我們近距離走近他的生活時,才發現一切是那麼痛,錐心的痛。

02
他今年50多歲,是附近的“單王”。
沒單子時就躺在電動車上睡覺,手機一響就起來接單。
還睡過橋洞,唯一的工作就是送外賣。
目擊者說,之前自己幾乎天天能遇到他,見面只能是短暫聊聊天。
他太忙、太拼,幾乎每天都要跑到500元以上。
500塊錢,聽著似乎很多,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要跑多少單才能達到這個水平。
只有真正接觸過這個行業的人才知道,500塊,意味著每天至少要跑十幾個小時。
有人說,他都這個年紀了,為什麼還要這麼拼,結果到頭來一場空?
有人說,他都50多歲了,難道不清楚自己的身體嗎?
也有人說,長期這樣跑,身體肯定扛不住,他難道不知道嗎?
這些,他肯定都知道。
只是,身上若無千斤擔,誰願拿生命賭明天。
小時候不懂,為什麼一根繩子,可以拴住一頭牛,讓其在田間辛勤勞作一生。
現如今,我知道一把無形的枷鎖,把自己困在這一日三餐之間。
原來牛和我都有著各自的致命弱點,牛的鼻子太軟、怕痛。
人的一生太短、怕窮。
牛的一輩子,只是為了青草。
而我們用盡了一生,只圖個溫飽。
空有人間自由身,卻非人間自由人。
看似自由自在,實則身不由己。
他並不是第一個猝死的外賣員。
2021年5月19日凌晨,外賣員小劉陸續接下4份訂單。
在送完第一份訂單後,他又接下了三份訂單。
只是最後這三份訂單,並沒有送到顧客手上。
最終,他的訂單因超時被取消。
他的定位,長久地停留在一個地方。
他的屍體,在清晨6點多,被早期散步的居民發現。
他有一對年邁的父母,有一對未成年的孩子。
2023年8月,廣東中山一名48歲的工廠保安被發現猝死在宿舍中。
生前,他每天工作12小時,每月上班時間平均為360小時。
將近200天連續上班沒休息過一天。
在僅有10平米的保安室,溫度超過40度,卻只有電風扇降溫。
終於,在當了14年保安後,於8月23日晚下班後,在租住的宿舍猝死。
痛心的是,他生前的朋友圈全部都是“好熱”。

有人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可很多時候,現實卻總會給你當頭一棒。
很多時候,只要你肯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就像駱駝祥子,他把洋車拉到冒煙也混不到溫飽,至死不解原因。
說到這,想到了白巖松。
今年1月他問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
“怎麼看待老百姓有錢不敢花,不願意花的問題?”
在問出這個問題時,白巖松眉頭緊鎖,滿臉憂國憂民之色。
而他對面的專業則是會心一笑,有條不紊地回答“我們必須改善消費環境…”

白巖松一本正經,專家顧左右而言他,這一問一答、一唱一和可謂封神。
離譜的是,這樣的奇葩並不在少數。
比如經濟學家管清友就曾說:
“年輕人不要在通勤上花太多時間,與其花2小時上班,不如在公司附近租房住。”
經濟學家陳浩說:
“誰家沒個50萬?家庭平均資產300萬很正常,中國人沒那麼窮。”
社科院主任倪鵬飛說:
“房價過低,不利於年輕人奮鬥。”
專家說:“低收入群體可以拿私家車開滴滴,把閒置的房子租出去。”
專家又說:“現在買不起房子的時候,你就多買兩套。”
…
03
臨沂大學文學院教師邢斌曾寫過一篇文章——
作為大學老師,他在2022年的冬天當了一個月的外賣員,嚐遍了人間冷暖,也感受到了底層群眾的艱辛。
身在底層掙扎的人們,不僅要承受著肉體上的苦難,還要飽受著精神上的屈辱。
哪怕付出努力卻依然要遭受著經濟上的壓榨。
這些,在精英階層眼裡都是看不到的。
有些人習慣了飛機高鐵的頭等艙,習慣了出入五星級酒店,就以為這個世界跟自己一樣脫貧了。
可事實上,在那些他們看不到的角落裡,有多少人終其一生,都在為最基本的生存而掙扎。
我真想請那些把我們人均掉的人,和說那些話的人看看。
看看坐在熙熙攘攘的街頭,脫下厚重玩偶服的老人,看看他為什麼要這麼拼命。

請他們看看,這個小男孩為什麼要躲在媽媽的攤位下看電視,是他喜歡在這種環境下生活嗎?

請他們看看這一組照片,看看為什麼父母去外地打工不願意帶走自己的孩子,是因為父母不喜歡他嗎?

請他們看看,看看那個帶著殘疾兒子來到城裡看病的父親,為何要坐在醫院門口,在寒風中度過整整一夜。

請他們看看,看看那個在工地賣盒飯的中年老人,為何要將“男兒膝下有黃金”拋之腦後。

如果勤勞真的就能致富的話,那首富肯定是頭驢。
文章寫盡太平事,不肯俯首見蒼生。
在《賣火柴的小女孩》結尾是這樣寫的:
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著微笑。
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新年的太陽昇起來了,照在她小小的屍體上。小女孩坐在那兒,手裡還捏著一把燒過了的火柴梗。
無語,凝噎。
— E N D —
素材來源官方媒體/網路新聞。
你也“在看”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