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這次哪吒大火,沒人會再想起他們

Sayings:

最近我所有社交平臺的主頁,都被“哪吒”包圍了。
在人們慶祝電影票房屢創新高的時候,也有人被“哪吒”這個名字勾起回憶,想起了小時候看過的那部動畫片《哪吒傳奇》
坦白說,相比於劇情和人物而言,大部分人印象更深的應該是主題曲:
“是他,是他,就是他,我們的朋友小哪吒。”
但真正讓我想重新聊聊它的原因是:
作為較早同時也讓人印象最深的哪吒作品而言,我好像一直沒有“看對”它。
小時候看,只覺得這是一個小英雄的故事。
然而 22 年過去,大部分看哪吒的人都成為了普通人,很少有人真正過上“比天要高,比海更大”的人生。
這個時候重新再看這部動畫片才發現:
原來關於“沒當上英雄”的部分,它也寫了。
所以今天我想和你一起重新看看這部動畫片,去抓住一些必須以成長為代價才能察覺的細節。
尤其是那些哪吒之外的故事。

01

說到配角,申公豹是一個繞不開的角色。
畢竟,像他這樣又醜又笨又壞的反派,實在是不多。
小時候看他只覺得可恨,希望他事事失敗處處出糗。
但現在再看他,突然就有點共情了,說到底他也只是個悲催的打工人。
我仔細看了一遍《哪吒傳奇》,發現他在裡面只做兩件事:
接領導需求。
為領導提供情緒價值。
工作上要做到隨叫隨到。
關係上要做到左右逢源。
甚至職場表情都要做到收放自如。
哭不行:
笑也不行:
簡單地統計了一下,申公豹在劇裡說的最多的兩句臺詞分別是:
“大王英明”“娘娘真是厲害”
可以說是把所有的苦都自己吃了,卻把所有的暖都給了領導,這個班兒上到這種程度,真的沒什麼可指摘的了。

02

小時候對他印象深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太廢了。
每一個交到他手裡的任務,都沒有完成過。即使完成了,也是在陰差陽錯下為主角鋪路,屬於自損一千,為方增加戰力。
但是現在再看才發現,這真的不能怪他。
看看領導給他的都是什麼需求!
“讓老天爺降雨。”
“我要讓太陽永不落山。”
“給我把冬天變成夏天。”
“給我抓100個壯丁來。”
“你給我去殺了哪吒!”
光是在“把哪吒給我抓來”這一個專案裡,他就要策劃、要執行、要請嘉賓、要覆盤、還要背鍋。
你可以說他結果交付層面不行,但你不能說他沒有擔當和執行力。

03

但在最後幾集的時候,申公豹反抗了。
短暫地反抗了一小下。
進軍朝歌失敗,石磯娘娘一如既往地罵他蠢貨,說他什麼用都沒有。然後申公豹回應道:
“娘娘您是有用的東西,您有什麼高招。”
看來,打工人也是有脾氣的。

04

既然說到了石磯,就展開聊聊,因為她也是一個讓人印象“錯亂”的角色。
小時候不懂那麼多設定,只覺得這是個壞人,她越強就代表她越壞,她越壞主角就越坎坷,所以不怎麼喜歡她。
尤其是這個動不動就把“黑暗”掛在嘴邊的人,很令人害怕。
朋友 @奶皮子 說,她小時候看所有的班主任都像石磯,這種恐懼一直延續到初中畢業。
但現在重新看才發現,她的人生也太清晰了。
因為被擎天柱壓了一千年,導致她的人生規劃十分簡單:
她偷龍珠,吸食大地之脈,爭奪盤古石,別人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做,她回答就仨字兒:
我需要。
魑魅魍魎說她是無名鼠輩,她也不生氣,只是問:“你們誰最厲害。”
被共工和哪吒聯手打敗,她一邊逃,一邊自我安慰:“來日方長。”
被打得奄奄一息,所有人都以為她死了,她也不會沮喪:“他們以為我死了,這正是我需要的。
她真的很冷靜,很自洽,甚至很樂觀。感覺在她心裡,讓黑暗充滿人間這麼複雜的專案,攏共也就分兩步:
回到人間,然後想辦法把黑暗裝進去。

05

你可能到現在還沒意識到這兩步有多難,因為小時候看她是反派,忽略了很多細節。
比如她所面對的困難。
哪吒化解危機的方式,多少都有些神力的助攻,有三腳金烏,有太乙真人,有女媧娘娘幫忙。但是你看石磯娘娘這邊有誰?
申公豹,一個無成功案例的手下。
妲己,徹底投靠敵方的臥底。
共工,心懷鬼胎實力不濟的遺老。
魑魅魍魎,沒見過面先陰陽你一頓的路人。
帶著這樣的團隊,跟主角團打了整整52集,我只能說她真的已經盡力了。
而且在整個過程中,無論失敗了多少次,她的目標從來沒變過。
“我要做世界上第一個女霸王。”
“用不了多久,我就是天下第一女人了。”
“我要盡吸大地的能量,成為人世之王。”
重新回看她的一生時,有一句話或許可以概括,也是她目標清晰執行力強的根本原因。
在哪吒來搶奪盤古石時,她對哪吒說:
“你怕了,你怕做千古罪人,可是我不怕,我本來就屬於地獄。”
石磯得到的一切,只是因為她已經沒有可失去的了。

06

該說說妲己了。
這應該是《哪吒傳奇》裡改動最大的一個角色,小時候只記住了她和紂王最後一起走入熊熊大火的場景。
即便在懵懂中有一點對他們情感的唏噓,但也快速地被哪吒獲勝的喜悅蓋過了。
愛從來不如勝利重要。
也是在跌跌撞撞體驗過一些愛情滋味的後來,才意識到這條支線是用很誇張的情節,在講著一些很簡單的道理。
比如,“愛”很難。
為了變成人形陪在紂王身邊,她去求石磯,被石磯拒絕後,她又去找能變成人的仙草,丟了好幾條命,還從懸崖上摔下來。
“愛”會變成軟肋。
石磯把控妲己為自己賣命的方式,是威脅她不聽話就不能留在紂王身邊。
“愛”會擾亂心神。
紂王被圍攻時,是我第一次看到落寞的妲己。她淋著雨到處求人救救紂王,最後自己擋在了紂王身前。
“愛”的結果也很慘。
失去生命,粉身碎骨。

07

可如果真的要說,現在和小時候看待這個角色的最大不同是什麼,那就是愛情的不必要性。
我們早就不會覺得愛是一種必需的人生選擇了。
那些小時候被紂王那句“我早知道愛妃是狐狸變的,寡人寧負天下人也不負你。”所帶來的殘存感動,實在是抵不過時間的消磨。現在重新看這段感情,也只覺得珍貴,但遙遠。
善惡,立場,忠奸,成敗,太多因素的優先順序在愛情之前了。
因為說到底,愛情是一件過於私人的事情。
每個人都可以勇敢地走進那場名為愛情的大火,但前提是不要讓其他人成為代價。

08

在重看《哪吒傳奇》的過程中,我始終在留意著有哪些人物和劇情與我的記憶有所偏差。
結果發現,最大的偏差,其實都來自那些根本沒印象的角色。
比如落魂魔,一隻愁眉苦臉,永遠也不會笑的小妖怪。
它張口就是:“這個世界上充滿了分離,失散、悲哀和愁苦,怎麼笑得出來啊?”
沒印象是因為他不夠強大,他的對戰不夠精彩。
但現在重新回看才發現,他或許才是那個成年人永遠無法戰勝的人。因為他在劇中問向旁人的一個問題,我至今沒有找到答案:
你要如何面對這無聊、寂寞又辛苦的人生?

09

還有小豬熊。
他是哪吒的夥伴,但在我的印象裡他更像是一個拖油瓶。沒有戰力,沒有智慧,沒有背景,在那個“可愛”還不代表一切的年代裡,他的存在像是強行為主角製造困難。
但現在再看,才發現他有自己的魅力。
他說:“世道艱難,你小孩不懂,吃到肚子裡的最安
他說:“大人總喜歡把事情說得看起來不錯。”
哪吒掉入弱水,被封住了法力,他迷茫又懊惱,覺得自己成了廢物。
小豬熊安慰他:“沒關係,做個小豬熊也很不錯。”
我後來反覆被這句話感動。

10

因為這不是一種妥協,而是一種選擇。
做個有一籃子爆米花就很幸福的小豬熊。
做個即便被掛在樹上,也依然有心情看日落的小豬熊。
我們真的是在很後來的時候才明白,有這樣一個朋友在身邊的重要性。他永遠為你提供樂觀,提供簡單的安慰,提供後退一步的可能。
就像落魂魔在故事的最後,面對著龍鬚虎的快樂不攻自破後,就也跟著龍鬚虎去追蝴蝶了。
小時候沒看到他們,以為快樂提供不了戰力。
現在再看才理解,快樂是比勝利要難得多得多的事情。

11

除了小豬熊外,哪吒的主角團裡還有一個重要角色:小龍女。
她幾乎滿足了我們小時候對於朋友的所有想象:
有差不多的經歷,能理解彼此;
會堅定地許諾做永遠的朋友;
更重要的是,吹響海螺,就一定能夠見到彼此。
但這次重看我卻發現,這都不是他們故事的高光時刻。
他們的高光來自於分別。
哪吒加入武王伐紂的隊伍,小龍女回到東海,他們有各自的責任和人生。因為並不知道下一次的見面是什麼時候,小龍女不斷地強調:
“你一定要想我哦。”
十幾秒的畫面,沒有眼淚,沒有過多的話語,和我們人生中日常的分別沒什麼兩樣。
但我卻難過和遺憾了很久。
成人的世界沒有能發出聲音的海螺。
成人的世界裡,離別多於重逢。

12

必須要承認的是,《哪吒傳奇》寫了一個很溫柔的結局。
最後一集,哪吒被石磯附身。他為了壓制石磯,主動提出讓父親把自己壓在玲瓏塔下。
百姓們祭拜他,懷念他,感動了女媧。
最後是女媧的眼淚給了哪吒三頭六臂,讓他破出玲瓏塔,徹底打敗了石磯。
小時候我曾經對這個結局深信不疑,哪吒真的成為了大英雄,殷夫人也沒有死,所有的朋友都在身邊,在那一陣一陣的歡呼聲裡,所有人都迎來了新的生活。
但長大後再看,《哪吒傳奇》的故事很容易就停在了哪吒被壓入玲瓏塔的時刻。
“我們再也不會見到哪吒了”。

13

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種哈姆雷特,但這樣的計數方式似乎也不夠嚴謹。
哪怕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看同一部作品,感受也是不同的。
小時候看《哪吒傳奇》,記得的是哪吒腳搭弓弦的樣子,是神氣的樣子,是小英雄的樣子。
可長大再看,卻總能看出點不那麼溫柔和美好的東西。
不是成年之後會變得悲觀,而是我們不得不開始意識到:生活並不是神話。
真實的遺憾是比美好的結局更普遍的存在。
而“沒成為英雄”,也才是絕大多數人的結局。

14

在劇中有一段哪吒對陣輸了,丟了法器還連累了朋友。
他頹喪地躺在地上說,“我是最沒用的人了。”
然後小豬熊對他說:
“我要是你,會先睡上一覺,把所有的煩心事給忘掉,什麼事都不用管。”
嗯,英雄什麼的就讓哪吒他們去當吧。
如果你問我的話,我還是更想睡上一覺,什麼事都不用管。
撰稿:陳醋
責編:許無
晚禱時刻 :
 沒成為英雄的故事,
 也同樣值得一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