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洪水猛獸

前幾天,我兒子在做一套英語閱讀題。我為了檢驗自己的英語水平如何,也拿來同樣一套題做了做。這篇文章是講間諜007和真正間諜的區別,這太簡單了,誰沒看過007電影?雖然我不是動作片影迷,那句標誌性臺詞,Bond. James Bond,幾乎刻在我的腦回路上。
隨著007三個字浮現起來的,還有各種目不暇接的大場面,豪華晚宴,香車美女,一倉庫的金條或者美元,眼花繚亂的直升機打鬥,開著超跑亡命天涯……最後劇情需要,美女還會死在007懷裡,以便激起他的復仇力量,一舉打垮反動組織。
在每一部007電影裡,007都跟神一樣,能化解各種危機,讓人有種錯覺,要不是他,地球都不知道被壞人毀滅多少次了。
這閱讀對我來說太好理解了,我真的沒想到,艾文看了第一段就說:在講什麼啊?
什麼?!你不知道007?
他茫然地搖搖頭,看起來是真不知道。他不僅沒看過007,而且聞所未聞。
過了幾天,有個民樂團演奏《雲宮迅音》,電視劇《西遊記》最經典的開頭。那個噔噔噔的聲音一傳出來,我立刻會想起片頭曲的搭配畫面,驚濤拍岸,大石頭裡蹦出只石猴,翻著跟頭直衝雲霄……瞬間一陣心潮澎湃。
因為艾文也學民樂,我給他放了一段,問他,聽過嗎?他說,沒有。後來才問我,是不是《西遊記》?他沒怎麼看過,或者只看過一些片段,腦海中並沒有類似的烙印。
這麼一琢磨,我小時候狠狠追過的電視劇,對他來說,那都是上個世紀的產物。我高中看的《哈利波特》,他小時候第一次看電影,嚇得直哭,完全沒能成功安利。
我認真思考著,為什麼我們會產生這麼巨大的差異?這哥們怎麼什麼都沒看過?
主要原因可能是,在他小時候,我刻意地把電視逐出了他的世界。跟我爸媽住的時候,艾文經常一動不動盯著電視上的動畫片。那會很流行一種觀點,看電視是被動吸收,大腦得不到鍛鍊,長此以往,小孩會缺乏思考能力。
聽著很對,而且越想越有道理。
那時我讀大衛.華萊士的書,華萊士經常稱自己是典型的美國電視兒童。因為他小時候幾乎在電視機前長大,我對他書中的描寫有深刻的印象,雖然他聰明過人,對數學和打網球都有著過人天賦。但時不時地,他發現自己坐在電視機前,不可控制看了一整天的電視。
那可不行,是吧,電視確實太毒了。
後來艾文四五歲時,我們搬了家。新家沒有電視,我感到一陣暢快,終於不用讓小孩對著電視看個沒完沒了了。再後來買了房子,裝修的時候把原來房子的電視背景牆毫不猶豫徹底砸光,換上整面牆的書櫃。
想象之中,我們一家都是埋頭看書,熱愛閱讀的人,沒準我還能跟小孩時不時交流對同一本書的看法。
再後來,只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一年級時艾文上網課,為了不影響視力,買了臺大電視。他經常窩在地下室看紀錄片,比如動物世界,貝爺的荒野求生,星球探索……回過頭看,多好的一個學習機會啊。
可惜我和小陳都覺得,這樣下去視力還得了?
我們緊急叫停了他看電視的各種途徑。現在,他迷戀上了手機影片,我才開始後悔。
你別說,電視挺好的,起碼能上電視播的東西,都是經過稽核的。
而且電視節目通常還能學到點什麼,即便是從電視上看部電影,那好歹是個有血有肉的長故事,不是小影片……
當我意識到這點的時候,真是令人崩潰。
想到小時候之所以愛看小說,是因為爸媽不讓看。他們認為跟課業無關的書,那都是要反對的閒書。現在你和顏悅色對小孩說:看書吧,什麼書都行,只要是你喜歡的書。
結果發現任何一本書對他都沒吸引力,他經常草草翻了幾頁,說:沒找到我喜歡的。
我父母把閒書當成洪水猛獸,我把電視當成洪水猛獸,現在真正的洪水猛獸來了,手機,一種確實毫無益處的東西。
有一次,我在一條馬路上溜達,旁邊一排都是門窗安裝之類的店。忽然,我聽到前面某個男人大吼說:你別看了好吧,一天到晚看手機!
我本能般朝前走了幾步,又聽到同一個聲音吼:別看,我們大家都別看,所有人都把手機收起來!
一個門面房裡,出現了三個呆滯的人,爸爸,媽媽,和一個大概八九歲的小孩。
我經常也想像那個爸爸一樣,大吼一聲:我們都別看啦!
話說回來,這到底是不是洪水猛獸呢?小時候看了那麼多閒書,也沒怎麼樣,甚至我屢屢懷念那些不眠不休看大部頭的夜晚,看了那麼多電視,似乎也沒變成傻子。
或許人類就是這樣,每一波老去的人,都在替下一波人敲著警鐘,洪水猛獸,洪水猛獸來啦!
再一看,那下一波人,已經在洪水猛獸中,站穩了腳跟……
我再次想起某個哲人的話:不要替未來的事情的憂愁。
可是,總也忍不住,要對孩子們敲著盆大喊:手機,少看點手機啊,手機會吃了你們的!
毛利,作家,2023年微博年度突破作家,代表作《全職爸爸》,都市情感小說《結婚練習生》《卵子的吶喊》(點選作品名即可閱讀)
點選購買我的新書⬇️
關注👇
點上方進主頁-右上角“…”-關注


新浪微博 |@毛利 
小紅書|和毛利午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