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短劇平臺StoReel完成數百萬美元戰略融資丨36氪首發

華人團隊眼中的北美觀眾短劇偏好什麼樣?
王毓嬋
封面來源視覺中國
36氪獲悉,海外短劇平臺StoReel於近期完成數百萬美元的戰略融資,投資方為海外知名遊戲公司,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平臺內容開發,投資方後續也會有持續的戰略支援和資金的注入。
StoReel面向以北美為主的海外短劇市場,創始團隊來自於北京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院校。CEO Eric曾主導檸萌影視短劇業務建設,負責國內短劇架構與海外短劇內容體系搭建,併成功推動檸萌影視上市;COO&CFO具備豐富網際網路運營與戰略經驗以及深厚的投融資和資本運作能力;CCO首席內容官為美籍華人,負責StoReel內容的本土化與跨文化適配;CTO為前AI公司技術負責人,擁有字節跳動和陌陌科技的深厚技術背景;投放負責人曾帶領短劇產品進入全球收入榜前20。
“我們從2024年初開始佈局短劇賽道,2024年下半年在海外市場上線。”CEO Eric說。StoReel平臺上的內容一部分來自於公司自有工作室的製作,一部分來自外部版權內容採購。
考慮到中外短劇產能在現階段的懸殊差距,目前StoReel平臺上有70-80%的短劇版權來自採購。公司正在提升海外本土內容的創作產能,讓觀眾看到更多“由本土演員演繹的本土故事”。
目前,StoReel有兩個海外短劇製作工作室,第三個也已在籌備當中,目前平臺每個月能保證3-5部劇集製作的產能。同時,公司已經將AI能力應用到短劇內容創作之中,未來也會在AI+短劇的方向有持續的探索與落地。
以一個華人團隊,去理解北美觀眾的短劇偏好,是否是一件難事?
“海外的短劇內容消費和國內有相同之處,最核心的都是‘把握情緒’。” “短劇最重要的,就是提供視覺衝擊和濃烈的情緒。在這一點上,不論在北美,在中東,在中國還是在日韓,本質上都是有相通的。”
當然,也有差別。“比如我們中國觀眾的情緒點上有差異,春節期間大家就想看過年、回孃家之類的題材。北美觀眾的關注的點不太一樣。”Eric說。另外,中國短劇經過了幾年快速的發展,短劇型別已經非常多,大女主、大男主、懸疑、玄幻等等題材五花八門,分流了不同喜好的觀眾。但是海外目前最主流的還是“霸總題材”。
“我們不會完全拋開中國短劇的創作邏輯,去講北美本土化。”Eric說。StoReel首先會專注傳統的、已經被驗證的“內容題材”,同時也在做新題材的嘗試,從單一走向多元。
國產短劇市場基本已經進入了免費階段,但海外市場還有一定機會和空間。
公開資料顯示,2023年,短劇市場規模已接近電影市場規模。僅在2024年第一季度,超過40款中國微短劇應用實現“出海”,創造近5500萬次下載量和1.7億美元購買收入。同期,海外熱門短劇APP下載總量超過3766萬,環比去年第四季度上漲超過92.3%。
深度、敏銳、前瞻,為1%的人捕捉商業先機
36氪旗下精選公眾號
👇 真誠推薦你來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