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舊金山華人換匯小心別超過這個數,數百賬戶已被凍結….

2024年7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釋出《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包括微信、支付寶在內的16家機構將更換全新的支付牌照,也意味著《細則》將全面升級監管力度。

簡單來說,就是2024年5月1日生效的《非銀行支付機構監督管理條例》在7月26日衍伸出了《細則》,相當於一部法律有了“司法解釋”。
這也意味著真正的監管從2024年7月26日開始到位了。
與咱們美國華人直接相關的有這麼兩條:
1、非銀行支付機構支付單筆轉賬3000元以上會面臨風險抽查,0-1萬元的抽查率為2%,最高單筆10萬元以上會有高達10%的抽查率。
2、非銀行支付機構賬戶交易到達以下數額也會被重點檢查:單筆或累計現金交易超過5萬元人民幣;公對公轉賬超過200萬元人民幣;私人賬戶之間轉賬,如果是跨境交易超過20萬元人民幣,境內交易則超過50萬元人民幣。

重點在於,微信和支付寶之間《條例》還重點區分了個人對個人轉賬金額分為“跨境“和“境內”兩檔,境內賬戶交易超過50萬才會被重點關注,而跨境交易超過20萬就會被重點關注。
海外華人經常需要把國內資金搬到國外,在當地換匯公司小額匯兌是非常常見的操作。華人開設的換匯公司大多采用對倒模式:
客戶給換匯公司在國內的賬號或者相關聯公司,透過支付寶、微信、銀行卡等方式轉賬,匯人民幣。
換匯公司在國外,給客戶的國外銀行或者金融機構,匯外幣。
這種操作模式目前在美國屬於灰色地帶,沒有太嚴格的監管。但在國內就涉嫌違法了。以往,銀行對銀行卡的監管較嚴格,所以很多華人換匯選擇以微信或者支付寶轉入轉出資金。
但從2024年7月26日後,這麼操作的風險陡然增加,甚至每一筆交易都有可能被抽查。
今年1月13日,中國駐新加坡大使館發文提醒海外華人,“有部分在境外的中國公民通過當地匯款公司向中國境內轉款後,其境內賬戶或資金因涉案被執法部門依法凍結,給個人財產造成一定損失。”

儘管提醒是中國駐新加坡使館發出的,但有效性卻是針對全球華人。
大使館提醒說,由於境內劃轉的資金多企且來源不明,有的甚至涉及跨境賭博、電信網路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極易導致客戶中國境內賬戶或資金因涉案被執法部門依法凍結。
所以,其他國家境內所謂“合法”的匯款公司他們的操作並不一定符合中國法律規定,向中國境內匯款需要透過中國認可的金融機構。如遇境內賬戶被執法部門凍結的情況,請主動與辦案單位聯絡,根據要求提供相關證明材料,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如果2024年7月26日後再有不當行為,行政處罰和刑事處罰都有可能找上門。
相比在國內,海外華人由於地域因素,很容易忽略自己的人民幣賬戶交易事實上是被國內監管部門和執法機構關注的,且受到國內法律法規管轄,所以也是問題高發群體。
據新加坡當地媒體報道,2022年到2023年12月15日,警方共接到超過670起匯款到中國後銀行賬戶被凍結的報案,涉及金額約約合7000萬元人民幣。
除了上面說的人民幣“對倒”換美元,還有一種情況是你拿著美元到一家華人換匯公司,請他們幫忙將現金轉換為人民幣透過銀行卡、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方式匯給你的親人。如果你選擇的匯款公司涉足了洗錢等灰產,你的錢也會被中國官方凍結在銀行賬戶中。
微信和支付寶不是法外之地,這兩個軟體都有支付功能,有的人會選擇把資金分散在微信、支付寶、銀行卡,這樣單筆交易的金額會比較小,自覺不會被監管部門發現。

但在此要提醒大家,監管技術手段不斷升級,大資料可以把一個人所有關聯賬戶的資金往裡都收集到一起,千萬不要以為看起來不相關的交易就不會觸犯法律。
據悉,一位美籍華人在2024年7月委託國內多位直系親屬在國內銀行換匯後把錢匯到她在美國的銀行賬戶上。
結果,所有在過去幾年曾經給她轉過美元的親屬,全部轉賬失敗。
沒有處罰,不給理由,就是轉賬失敗,包括她的父母和配偶,轉賬也全部失敗。

從技術角度講,為什麼會這樣?當事人也不知道。
而辦理業務的銀行工作人員也不知道。據銀行客戶經理分析,有可能是結算通道或者人民銀行外管局監管造成的, 這就不是銀行的一個分行可以處理的了。
透過螞蟻搬家的模式,把資金倒到海外的方式,已經不太行得通了。全球金融監管越來越嚴,透過正規渠道換匯才是安全的。
同時,在海外建立持續、穩定的投資賺錢渠道,才是長久之計。
來源|加拿大家園
今日精選
版權宣告
1、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平臺系資訊釋出平臺,僅提供釋出功能;
2、平臺所釋出的原創文章與圖片,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3、平臺上釋出或轉發的文章與圖片有任何侵權行為,請在平臺發訊息給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