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萬/平地王誕生背後,又一批實業資本成為“氪金玩家”

2025.07.29

本文字數:3037,閱讀時長大約5分鐘
作者 | 第一財經 馬一凡
又一輪實業巨頭跨界房地產“買地潮”來了。
7月25日,成立僅半年多的民營房企上海祺祥旺宇置業以樓面價20萬/平方米拿地,重新整理全國單價地王紀錄,這家新晉“氪金玩家”背後,隱現汽車模具行業巨頭身影——屹豐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華彪之女葉舒祺今年已註冊四家房企,其中就包含上海祺祥旺宇置業。
這一拿地動作近日引發廣泛關注,不過,實業資本進軍房地產並非稀罕事兒。
近期,南寧一宗商業地塊吸引三家民企激烈競拍605輪,南通知名紡織企業旗下的房地產公司以及徐州門窗企業大踏步進軍省會南京土地市場,紹興紡織行業組團拿地……克而瑞資料顯示,2025年前5月,重點30城民企拿地佔比逆襲至25%,較去年提升了七個百分點。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土拍門檻降低與結構性機遇吸引實業"閒錢"入場,但民企投資仍以"小而美"地塊為主,單宗超10億元地塊佔比僅21%。

實業資本持續進軍房地產

7月25日,在上海一場重磅土拍開拍之前,外界已開始猜測紛紛。
這宗地塊起拍樓面價就達到16.36萬/平方米,超過了過往任何一次招拍掛土地的成交價,也就是說,只要不流拍,這就是新晉全國單價地王。
全國最貴樓面價紀錄究竟會推升至多高,是17萬/平方米還是18萬/平方米?又是哪家開發商有這樣的實力拿地?
在地塊開拍前,曾有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大機率將是央國企拿地,中海的可能性較大。
然而在25日下午兩點地塊開始競拍後,情況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一家新成立的民營房企“上海祺祥旺宇置業有限公司”在競拍現場猶如一匹殺出來的“黑馬”,頻繁舉牌加價,似乎必須將這塊地收入囊中,另外兩家參與競拍的央國企反而顯露出被動。
在“上海祺祥旺宇置業”的攻勢下,這塊地最終的成交樓面價突破20萬元/平方米,比此前招拍掛產生的全國單價地王貴了約7萬元/平方米。
而拿地的上海祺祥旺宇置業,在2025年1月才成立,註冊資本達到15.5億元。
這家公司與汽車模具行業巨頭——屹豐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上海祺祥旺宇置業唯一股東葉舒祺是屹豐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葉華彪的大女兒,她同時擔任浙江屹豐儲能有限公司的股東(持股28%)以及上海屹柯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的董事。
根據上海市台州商會官網,葉華彪為上海市台州商會常務副會長,他創立的屹豐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是一家汽車模具製造商及車架零件製造商,成立於2000年,在中國有十多個生產基地,分佈在上海、南京、廣州等地。
就在今年,葉舒祺一口氣註冊了多家房地產公司,除了上海祺祥旺宇置業,還有上海祺祥泓啟置業有限公司、楹嘉置業有限公司和成都祺祥旺宇置業有限公司。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實業巨頭進軍房地產,近年來並不罕見。2023年、2024年年末以及2025年上半年,已經出現了三波實業資本“買樓買地潮”。
就在全國單價地王開拍前一日,即7月24日,二線城市南寧的一宗商業地塊激烈競拍了605輪,南寧的土拍市場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這麼熱鬧的場面。
這宗位於南寧市青秀區的GC2025-037地塊,屬於南寧東盟商務區板塊,該商圈上次競拍商業地塊還要追溯到12年前,地塊的稀缺性顯而易見。
根據房地產研究機構克而瑞廣西區域披露的資訊,這次土拍吸引了盛邦集團、廣西萬盛昌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及一名自然人參拍,這名自然人背後公司或系知名教輔品牌“小甘圖書”,而廣西萬盛昌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則是一家南寧本土民企,其經營範圍涵蓋供應鏈管理服務、建築材料銷售、金屬材料銷售、汽車零配件批發等。
這塊地最終被廣西萬盛昌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拿下,成交總價1.35億元,溢價率高達65.3%。
在江蘇省省會南京,實業巨頭斥資拿地的案例今年也頻繁出現。
今年6月28日舉行的南京上半年最後一場土拍中,南通亞倫在經歷56輪競價後,以總價10.28億元、溢價率12.23%,競得南京市棲霞區燕子磯G33低密宅地。
南通亞倫這兩年是核心城市土拍中的“熟面孔”了,從去年至今,這家公司在南京已拿下三宗地塊。該公司是江蘇亞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00%控股的房企,其母公司靠做家紡起家,創始人劉伯香為南通知名紡織業大亨。
今年4月,江蘇一家名為“十朝春置業”的房企也首次在南京拿地,競得雨花核心區G09地塊,成交價10億元。天眼查顯示,十朝春置業股權穿透後的母公司為江蘇國瑞門窗有限公司,註冊地址位於徐州睢寧,是一家以金屬製品為主業的企業。
今年年初,浙江省紹興市柯橋福全地塊由紹興中昕置業有限公司競得,中昕置業在2024年才剛成立,已經三次拿地。
跟南通亞倫類似,這又一個紡織企業跨界房地產的案例——中昕置業是由浙江四海氨綸、振東房地產開發集團聯合多家紹興本土紡織企業共同成立。

大浪淘沙後民企拿地回溫

從整體資料表現來看,今年上半年民營房企拿地確實在回溫。
克而瑞資料顯示,2025年前5個月,重點30城民企拿地建面佔比為25%,這一比例已經高於民企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的拿地佔比,尤其較2024年佔比提升了近七個百分點。
克而瑞在報告中表示,近期土地市場中,民企拿地的現象重回視野,過去一輪調控後,民營房企經過了殘酷的大浪淘沙,目前仍在投資拿地的房企已經與之前大不相同,一些中小規模房企進入視野,雖然這些房企的規模與過去那些大型房企難以比肩,但有勇氣投資拿地的民企依然值得關注和肯定,畢竟要實現市場的全面回暖復甦,仍需要更多民營資本的參與。
一位華東房地產行業資深人士對記者表示,之所以出現實業巨頭資本跨界投資房地產的現象,與兩大因素相關。首先,現在各城土拍的門檻相比過去放得較低,即便是新成立、無開發經驗的房企,只要資金符合要求,也有參與競拍的資格。其次,現階段房地產行業中確實存在不少結構性機遇,能夠吸引民營實業資本的“閒錢”來投資。
鏡鑑諮詢創始人張宏偉認為,一些做得比較好的實業企業手中會有富餘資金,這些資金必然需要找到各類優質資產去進行配置。
不過根據克而瑞的資料,在拿地特徵方面,民營房企投資目前依然存在力度不大的特點。在總價上,民企拿地中25%低於1億元、19%在1-3億元區間內、19%在3-5億元區間內,總體半數地塊的價格不超過5億元,在土地市場中屬於低總價地塊,超過10億元的地塊佔比僅21%,而國央企拿地中有56%的地塊都超過10億元,克而瑞認為,民企當前投資能力還是遠弱於國央企。
以上海出讓的“全國單價地王”為例,儘管成交樓面價達到20萬元/平方米,但卻是一個微型地塊,總價僅為12.25億元,未來能打造的別墅產品預計不超過20套,這和央企中海在上海第六批次土拍中以118億元拿下兩宗地塊的“豪氣”還是有差距的。
“民企的迴歸對於土地市場是一個積極訊號,從拿地情況來看,他們偏愛‘小而美’的地塊,這也給地方土地出讓推介提供了新思路。”前述房地產行業人士稱。
克而瑞則認為,儘管民營房企投資佔比回升,市場中出現了新面孔,也有久未拿地的房企近期迴歸補倉,但是土地市場尚未回到2021年及以前那種積極拿地擴張的狀態,民營房企積極投資底氣的迴歸,仍有待市場銷售的進一步拉昇。
微信編輯 | 雨林
第一財經持續追蹤財經熱點。若您掌握公司動態、行業趨勢、金融事件等有價值的線索,歡迎提供。專用郵箱:[email protected]
(注:我們會對線索進行核實。您的隱私將嚴格保密。)
推薦閱讀

多個“新大學”首年招生分數線直超985高校,原因何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