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中國科技股在陸港兩地表現強勁,恒生科技指數邁向技術性牛市,摩根士丹利等外資機構紛紛看好市場前景。
截至午間休盤,恒生科技指數上漲2.79%,小米集團貢獻最大;若該指數漲勢持續至收盤,將自1月13日的收盤階段低點累計漲超20%,邁入技術性牛市。A股基準上證綜指站上3300點,為1月初以來首次;成長股居多的深圳創業板指數上漲3.63%。
雖然中美貿易摩擦挑戰重重,包裹風波再現轉折,但DeepSeek帶動了對中國科技股的投資情緒,並使市場對其他風險暫時“免疫”,陸港股指連續兩天在亞股中表現領先。
“2025年將是投資界認識到中國正在超越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一年”,德銀分析師Peter Milliken在報告中預計,港股和A股中期有望超過此前高點。他將DeepSeek比作中國的斯普特尼克時刻 (Sputnik moment)。斯普特尼克時刻指1957年蘇聯發射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標誌太空競賽的開始。
Peter Milliken指出,投資者將會為中國的主導地位買單,預計中國股票的折價將會消失。由於政策向支援消費傾斜等因素,相信中國企業的盈利能力會帶來驚喜。對於喜歡具有“護城河”的頭部公司的投資者,不能忽視的是中國公司具備寬且深的護城河,而非西方公司。
摩根士丹利也在報告中指出,受強勁的AI主題和交易量上升推動,中國市場情緒有所改善;並預計估值顯著折價的傳統科技公司可能會重新獲得青睞。滙豐前海證券研究主管Steven Sun等人則表示,DeepSeek是中國創新能力的一個良好案例,或帶來中國市場的重估。
對沖基金大佬、Point72創始人史蒂夫·科恩(Steve Cohen)近日表示,DeepSeek的快速崛起對整個AI行業是利好訊息。儘管投資者擔心DeepSeek平臺顛覆了華爾街對AI技術發展的設想,但科恩認為DeepSeek的產品實際上利好行業,因為它推動了人工超級智慧的發展。
高盛預計今年MSCI中國指數有14%的上漲潛力,樂觀預期下漲幅將飆升28%。高盛看好中國的科技股標的,該機構認為,更加光明的增長前景和技術突破將帶來巨大的生產力提升,有助於縮小美國與中國科技股或半導體股票之間高達66%的估值差距。這意味著,中國科技股在被重新估值後有20%的收益機會,軟科技領域的股票將更加領先市場,整體中國股票市場的增長則可能高達7%。
彭博經濟研究近期指出,DeepSeek的驚人崛起表明中國在將其經濟增長動力從房地產開發轉向高科技方面取得進展。彭博經濟研究使用投入產出表的最新預估顯示,2024年高科技對GDP的貢獻攀升至15%左右。DeepSeek的AI模型據稱可以與美國競爭對手相媲美,而成本比美國競爭對手小得多。這讓人們預期,即使美國對晶片和相關裝置的出口管制收緊,中國仍有能力在高科技領域實現突破——其帶來的潛在好處可能轉化為更廣泛、促進增長的生產率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