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清重磅定調!

來源|財經下午茶
“今年兩會,會場上科技的含量越來越高。今天的經濟主題記者會,快變成科技主題記者會了。”“這兩天,誰要是不說說DeepSeek,好像就不太時髦似的。”3月6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原本以經濟為主題的記者會上,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回應記者提問時,幽默地提到了這一現象。
同時,吳清還指出,DeepSeek脫穎而出,不僅僅使人工智慧領域行業深受震動,也讓世界、讓財經界對中國科技創新的能力有了新的認識,某種程度上帶動了對A股、港股,和其他市場上中國資產價值的重估。
作為一款全球爆火的殺手級AI工具,DeepSeek大火之後,對於中國資產估值的提升顯而易見。
DeepSeek引爆中國資產重估狂潮 AH 股市值暴增9萬億
據統計,在DeepSeek春節爆火之後,以節後第一個交易日為分水嶺,截至今天收盤,A股總市值增長了5.57萬億元,約5.8%。
而且,不僅僅是A股,之前與美股走勢貼合密切的港股市場也走出獨立行情。
根據香港聯交所披露的資料,恒生指數成份股總市值從2025年1月底的35.4萬億港元增長到2025年2月底的39.1萬億港元,增幅10.45%。而進入3月後,漲勢依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恒生科技指數漲幅8.99%,恒生指數漲幅6.23%。
保守估計,春節後,AH股市暴漲超9萬億元。
以阿里巴巴為例,其市值自 1 月份的低點以來,已經上漲了約 1530 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DeepSeek大火之後,美股卻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在DeepSeek進入大眾視野當天,美國納斯達克100指數下跌2.91%,英偉達大跌16.97%。
自2025年2月5日以來,納斯達克指數短短一個多月下跌5.6%,道瓊斯和標普500指數分別跌3.48%和3.23%。
彭博社分析師馬克·克蘭菲爾德甚至在最近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科技股擊敗英偉達說明了一切》的文章。
克蘭菲爾德稱,DeepSeek是這一上漲的催化劑,投資者找到了他們信賴的中國股市敘事。此次上漲的力度之大,從相對角度來看,已經將英偉達遠遠甩在了身後。
DeepSeek帶動中國資產重估的底層邏輯
DeepSeek大火無疑是短期A/H股相對全球股市重要的Alpha線索。
其中的底層邏輯有三個關鍵點:
第一,DeepSeek展現出的科研實力有理由讓全球資本對整個中國科技、尤其是軟科技進行重估;
第二,低成本推動的應用領域恰恰是國內科技公司的主戰場;
第三,長期以來A股和港股被嚴重低估。當前MSCI中國指數市盈率僅8-10倍,顯著低於歷史均值及美股。據浙商證券統計,截至 2025 年 2 月 20 日,恒生科技、 納斯達克、科創 50 和創業板指市盈率分別為 23.10、44.28、46.03 與 38.88,恒生科技較納 指估值折價近一半。2024 年 9 月 24 日至今,四類指數分別上行 57.54%、15.11%、44.83% 與 34.81%。橫向對比來看,人民幣權益資產科技標的有所修復,但縱向對比其 2021 年的估 值高位仍有明顯空間。
正如摩根士丹利策略師Laura Wang和Chloe X所說,當前市場邏輯已從“政策刺激預期”轉向“技術變革驅動的長期基本面重估”。
投資者正重新審視中國在AI競賽中的獨特優勢:龐大的工程師紅利、全球最大的資料應用場景、成熟的社交及電商生態體系,以及潛在的政策扶持空間。
看多中國資產的並非只有摩根士丹利一家。
德銀表示,預計中國股票的“估值折價”將消失,盈利能力可能因政策支援消費和金融自由化而超出預期;
美銀知名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團隊明確指出,美國股市的全球主導地位正在逐步減弱,並建議投資者將目光轉向中國股市;
貝萊德亦看好中國股票及利率債的中期表現。
買入!買入!買入!
除了各大外資行的普遍看好之外,外資也在用真金白銀買入中國資產。
億萬富翁投資人戴維·泰珀(David Tepper)旗下對沖基金Appaloosa LP披露13F檔案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該基金顯著增持中概股及中國主題ETF,中國資產在其投資組合中的敞口占比已達37%,較三季度提升約10個百分點。
美國“散戶概念股之王”、遊戲驛站(GameStop)CEO裡安·柯恩(Ryan Cohen)對阿里巴巴的押注也再度加碼。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柯恩近期將其個人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增至10億美元(約700萬股)。
實際上,無論外資內資,都在湧入中國資產。
年內以來,已有30只港股相關ETF漲幅超過30%。港股科技50ETF、港股科技ETF以及港股科技30ETF漲幅超過40%。
政策與市場雙重驅動
展望未來,中國資產重估的腳步遠遠沒有走完。
從政策層面來看,吳清在本次會議上為市場帶來了非常多的“紅包”。
這份政策“紅包”不僅涵蓋了資本市場一如既往對於科創的支援——“進一步增強多層次市場體系的包容性,促進市場資源向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領域集聚”,也提出了更為精準的具體舉措——“加快健全專門針對科技企業的支援機制”、 “穩妥實施科創板第五套上市標準”,還提到了對於違法違規行為的震懾——“推動出臺背信罪等的司法解釋”、 “健全防治財務造假的長效機制”。
吳清建議,要全面、客觀、冷靜看待科技企業成長中的風險,透過科學方法有效管理風險並獲取收益,對未盈利企業上市等給予更多包容與理解,共同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營造健康良好的市場環境。
“只有耐得住十年磨一劍的寂寞,才能迎來一鳴驚人的輝煌。”吳清在會議現場所講述的這句話,既是對DeepSeek為代表的創新勢力厚積薄發的隱喻,也是中國資產在沉寂許久之後迎來估值猛烈回升的真實寫照。
除了政策層面的期待之外,從最直觀的市盈率歷史分位值的情況來看,中國、港股主要指數的估值相較美股仍存在上行空間,創業板指和恒生科技指數相關指標均低於美國主要股指。
“中國資產重估的過程才剛剛開始,遠未結束。”摩根資管表示,隨著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市場可能會迎來“戴維斯雙擊”的過程——即在估值提升的同時,企業盈利也逐步改善,從而有望推動市場進入一個較好的投資階段。
高盛把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12個月目標點位從1190上調至1220,以反應人工智慧採用對中國企業利潤的積極影響。新的預測表明該指數較週二收盤價還有12%的上漲空間。
當然,在長期視角看好的大前提下,短期來看,市場也存在一定的隱憂。在前期部分科技股已積累較高漲幅的情況下,若後續技術迭代或業績兌現不及預期,可能引發回撥。
而且,隨著行情擴散至二線梯隊,缺乏業績支撐的標的可能面臨調整,需關注盈利修復與估值的匹配度。
值得一提的是,“股神”巴菲特最近的舉動最近引發市場關注——在最新的季度中出售了更多股票,現金儲備增至3340億美元,創歷史紀錄。
整體來看,中國資產重估是“敘事重構”與“AI革命”雙輪驅動的必然結果,既有科技創新帶來的生產力躍升,也有政策改革與資本配置最佳化的支撐。儘管短期存在波動,但長期看,在核心技術突破和政策紅利的疊加下,這一程序將推動中國資產在全球資本版圖中佔據更核心地位。
參考資料:
《科技引領“中國資產”價值重估進度加快》長城證券
《同頻大漲,資金加速趕往港股、A股科技,摩根:中國資產重估才剛剛開始》財聯社

 👇【 熱門影片推薦 】👇

點選在看 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