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不如炒股?653家上市公司股息率超3%

來源|時代週報
記者丨黃宇昆 編輯丨蘭爍
“2024年全市場分紅達到2.4萬億元,分紅金額創歷史新高。市場的分紅回購已遠超IPO、再融資和減持的總規模。”近日,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
自新“國九條”實施以來,A股上市公司的分紅表現引人注目,其中銀行是絕對的分紅大戶。Wind資料顯示,2024年上市銀行累計分紅超6100億元,在所有板塊中遙遙領先,當年中期分紅也累計超2500億元。
股息率方面,2024年滬深300股息率達到3.4%。細分行業板塊來看,2024年,煤炭、銀行、石油石化、紡織服飾、鋼鐵等多個板塊的股息率都在3%以上。另據時代週報記者統計,全部A股來看,截至3月10日,股息率超過3%的上市公司超過650家。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傳統固收類資產收益率持續下行,權益類資產已成為投資者對抗通脹、實現保值增值的選擇。從國際經驗看,當人均GDP達到一定水平後,居民資產配置從存款轉向股權也是必然趨勢。
蘇商銀行特約研究員薛洪言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相比固定收益類產品,股票投資的風險不容忽視,例如短期股價波動、主題炒作泡沫等,投資者可透過分散持倉高股息組合、遵循“明顯低估買入、顯著高估換倉”的安全邊際原則,以及忽略短期波動、聚焦長期股息回報等策略來平衡風險與收益。
01
分紅水平創新高
653家公司股息率超3%
現金分紅是上市公司回報投資者的重要方式。去年以來,隨著監管政策對上市公司分紅持續強化和引導,上市公司透過現金分紅回饋投資者的積極性持續提升。
據吳清介紹,2024年全市場分紅達到2.4萬億元,分紅金額創歷史新高。超300家上市公司在今年春節前2個月實施分紅,金額超3400億元,創造了歷史紀錄。去年上市公司還實施了股份回購近1500億元,也創下歷史新高。
具體到行業層面,銀行一直是A股連續多年來穩定的分紅大戶。2024年,上市銀行累計分紅金額達到6133億元,在申萬31個一級行業中遙遙領先。此外,石油石化、食品飲料、通訊、非銀金融、煤炭等五個行業的累計分紅金額都在千億元以上,分別為1910億元、1458億元、1322億元、1273億元、1088億元。
憑藉穩定的業績和盈利能力,上市銀行的分紅金額幾乎每年都在保持穩定增長。據時代週報記者統計,自1991年深圳發展銀行(現平安銀行)上市以來,A股上市銀行累計分紅金額已達6.5萬億元。
2024年4月,新“國九條”正式釋出,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政策引導下,A股上市公司正在不斷加強分紅頻次和力度。
據據中證指數釋出的《全球上市公司分紅與回購年度報告(2024)》(下稱《報告》),2024年共有855家上市公司進行了中報或季報分紅,同比增長2.5倍,其中742家上市公司年內分紅兩次以上,同比增長4.2倍;中報或季報分紅總額2981億元,較上年增長1倍以上。
現金分紅創新高的同時,上市公司的股息率表現也較為亮眼。“2024年,滬深300股息率達到3.4%。”吳清表示。
Wind資料顯示,按照申萬一級行業指數分類,2024年度股息率排在前三的行業分別為煤炭、銀行、石油石化,股息率分別為5.97%、4.83%、4.53%;紡織服飾、鋼鐵、交通運輸、家用電器、建築材料、食品飲料等行業的股息率也都在3%以上。
拉長時間來看,煤炭和銀行板塊近幾年的股息率一直保持穩定增長,以2019年度至2023年度為例,煤炭板塊的股息率分別為4.60%、4.88%、5.37%、7.08%、8.48%,銀行板塊的股息率分別為3.84%、4.60%、4.75%、5.72%、5.99%。
個股方面,截至今年3月10日,近12個月股息率在5%以上的公司共有209家,行業涵蓋輕工製造、房地產、煤炭、銀行、基礎化工、交通運輸、公用事業等。股息率在3%以上的公司達到653家。
上述《報告》顯示,2024年,A股平均股利支付率、股息率雙雙提升,達到近15年來最高水平。2024年,A股上市公司平均股利支付率37.7%、較2023年提升2.5個百分點,平均股息率2.5%,較上年提升0.4個百分點。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大規模分紅有助於增強市場韌性,在市場波動時,高股息率股票能吸引資金流入,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從長期看,這將推動價值投資理念的普及,吸引更多長期資金入市,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02
固收類資產收益率下行
A股迎來配置視窗
低利率環境下,傳統固收類資產收益率持續下行已成趨勢。
據時代週報記者此前報道,當前國內商業銀行在經歷多輪降息後,存款利率水平已大幅下降,而一向以高息存款著稱的民營銀行在降息後利率水平也逐漸步入“2字頭”,目前19家民營銀行中,利率在3%以上的個人儲蓄存款已經悄然消失。
銀行理財方面,據招商證券廖志明團隊近期釋出的研報顯示,截至3月2日,理財公司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平均近7日年化收益率1.53%,2月理財公司純固收類理財產品平均當月年化收益率達1.89%,較上月大幅回落。由於信用債收益率處於歷史低位,疊加債市調整,2025年固收類理財收益率承壓。
“受非銀同業存款定價規範落地及貨幣政策適度寬鬆定調等影響,2024年12月初-2025年1月初債券收益率大幅下降。”上述研報認為,由於信用債收益率處於歷史低位,票息保護不足,疊加債市面臨中期拐點,理財收益率或難以跑贏5年定期存款,理財產品吸引力下降。
對比固收類資產的收益率,高股息類的權益資產正在受到普通投資者的青睞。
“A股雖近年表現不佳,但部分高股息公司的長期回報已跑贏固收資產,且通脹環境下權益資產的複利效應優勢顯著,因此,站在長期投資的視角,權益資產是財富增值的核心工具。”薛洪言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國泰君安國際董事會主席閻峰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發展持續向好,未來十年有望為全球資本市場提供核心資產。
在閻峰看來,目前,就A股和港股而言,一方面不少核心資產估值仍處於較低水平存在價值投資機遇,另一方面很多成長股業績正在改善、估值水平不高,價值窪地和增長高地機遇並存,為投資者提供了雙重投資機遇,為全球投資者抓住機遇增配中國資產、避免踏空提供了黃金時間視窗。
田利輝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當前高股息率行業值得關注,如銀行、保險、電信運營等,這些行業現金流穩定,分紅能力強。此外,隨著政策支援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關領域如科技、新能源等也存在投資機會。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低利率時代,權益類資產配置價值逐步提升。自去年“9·24”政策轉向之後,A股和港股就開啟了一波估值修復的行情。今年以來,以“科技牛”啟動為標誌,資本市場又出現了一波較大幅度的上升,這也是權益資產走強的重要訊號。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業內對於權益類資產的長期表現較為樂觀,但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仍需注意平衡風險與收益。
薛洪言建議,低利率時代權益資產的配置必要性上升,但需透過結構最佳化、政策跟蹤和業績驗證把握機會。當前市場處於風格切換視窗期,建議保持科技主線的戰略倉位,增配消費板塊,並關注政策催化的順週期機會,以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再平衡。
*本文不代表鳳凰網財經觀點,轉載已獲授權。

 👇【 熱門影片推薦 】👇

點選在看 持續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