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歷史!A股公司春節前2個月狂派3400億元紅包,平均股息率超美股

2025年3月6日下午,證監會主席吳清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表示:“2024年全市場分紅達到2.4萬億元,分紅金額創歷史新高。超300家上市公司在今年春節前2個月實施分紅,金額超3400億元,創造了歷史紀錄。”
誠如所言,2024年以來,A股上市公司的分紅頻次與金額實現了顯著躍升,為上億投資者帶來了真真切切的獲得感。
春節前的大規模分紅只是冰山一角,2024年A股市場的分紅表現堪稱亮點紛呈:上市公司分紅金額創新高,一年多次分紅逐漸成為市場新常態;分紅總額更是連續15年保持正增長,2024年的增速強勁迴歸至兩位數;更令人振奮的是,2024年A股市場的平均股利支付率、股息率均達到了近15年來的最高水平,甚至超過了美股市場。
這些數字的飛躍,如同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資本市場生態正經歷著一場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
1
春節前332家公司“撒錢”

規模創歷史紀錄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據Wind資料統計,在2024年11月27日至2025年1月27日這短短兩個月內,A股市場上演了一場盛大的“紅包雨”!共有332家上市公司慷慨解囊,現金分紅金額高達3474.17億元,成為歷年春節前分紅最多的年份。
以2016年至2025年這十年春節前分紅資料為例,2016年春節前2個月僅有5家公司進行了現金分紅,總額為9.69億元。隨後幾年,春節前2個月分紅金額逐漸增長,多維持在60億元左右。 
直到2023年,春節前現金分紅金額跨越百億大關。2023年春節前2個月,共有33家公司現金分紅433.62億元。不過,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春節前分紅金額激增,主要是其中一家公司大額分紅,快速抬升了市場總分紅金額,如果剔除這一影響,2023年春節前分紅則為110.12億元。隨後的2024年,春節前2個月分紅金額為125.08億元。當然,較往年實現質的飛躍還得是2025年春節前的分紅盛宴,現金分紅金額達到3474.17億元。
回到2025年春節前的這場分紅盛宴中,不乏手筆闊綽的“土豪”公司。其中,121家公司的分紅金額輕鬆破億,30家公司更是豪擲超過10億元,而令人矚目的7家“超級大方”公司,分紅金額竟然均超過了百億元大關!
具體而言,春節前2個月分紅超過100億元的上市公司共計7家,包括6家銀行和茅臺,分別是工商銀行(511.09億元)、建設銀行(492.52億元)、農業銀行(407.38億元)、中國銀行(355.62億元)、貴州茅臺(300.01億元)、郵儲銀行(146.46億元)和交通銀行(135.16億元)。此外,五糧液、中信銀行、光大銀行、江蘇銀行和長江電力的分紅金額也頗為可觀,均超過了50億元。

(附:春節前分紅的332家上市公司名單,詳見文末圖表“A股公司今年春節前2個月分紅實力榜”)

不難發現,春節前大金額分紅公司中,銀行和酒企唱主角。據統計,332家分紅公司中,18家銀行合計分紅2388.29億元,佔比近七成;23家以酒企為代表的食品飲料行業合計分紅556.44億元。兩者合計分紅佔比約85%。
中金公司最近研究報告稱,特別國債注資大行有望沿著分期分批、穩妥推進的思路,對每股分紅和淨資產的攤薄較小,銀行有望保持高分紅的特徵。銀行投資方面,建議繼續關注去年9月以來一攬子刺激政策的落地效果以及新一輪政策推出情況,銀行股息仍具有吸引力。
2
127家公司連續三年分紅比例超30%

進一步來看,按行業數量劃分,上述332家上市公司中,化工行業公司最多,達到28家;此外,機械、醫藥生物、食品飲料、非銀金融、硬體裝置、有色金屬、汽車與零配件和電氣裝置行業也都有20家以上的公司。 

按所在交易所劃分,332家公司中,上交所153家公司分紅3110.08億元,深交所164家公司分紅362.06億元,北交所15家公司分紅2.04億元。以板塊劃分,主機板220家公司分紅3428.8億元,創業板68家公司分紅32.82億元,科創板29家公司分紅10.51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前述332家上市公司中,共有222家公司在2021年至2023年連續分紅,而這之中,更有127家公司在2021年至2023年每年的年度現金分紅比例都超過30%。
(統計範圍:332家春節前2個月分紅的A股公司)
具體而言,宇通客車、秦安股份、金鷹股份、天普股份和華明裝備,2021年至2023年平均年度現金分紅比例(3個年度分紅比例相加求平均)超過100%。不難發現,這5家公司中,有3家(宇通客車、秦安股份和天普股份)都屬於汽車與零配件行業。 
以宇通客車為例,2021年至2023年,該公司年度現金分紅比例為180.35%、291.64%和182.76%。國聯證券研報指出,宇通客車長期保持較好的分紅政策,2007年至2023年股息率均值為4.94%,紅利資產屬性較強。 
前述研報還稱,2024年宇通客車已實施中期分紅,合計派發金額為11.07億元,對應分紅率為45.5%,這是公司近20年以來首次進行中期分紅。公司客車市場地位高,現金流長期高於淨利潤,短期內無較大資本開支,2024年業績高增背景下,公司高分紅有望持續。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332家春節前分紅的公司中,機構重倉股不在少數。據統計,截至去年三季度末,332家公司中有機構持倉的公司佔比97%,其中17%的公司有社保基金持倉,5%的公司有養老基金持倉,12%的公司有QFII持倉。中國人保、明泰鋁業、開潤股份、景業智慧、凱立新材、安井食品、玲瓏輪胎、洽洽食品、仙壇股份、建發股份、藍曉科技等十餘家公司為社保基金、養老金共同持倉。
此外,從市場表現來看,去年以來,上述332家公司的平均漲幅達25%,明顯跑贏大盤。截至3月6日收盤,332家公司中有63%的公司今年以來實現上漲,其中萬達軸承、福萊新材、金楊股份、漢威科技、新贛江、中航泰達等6家公司年內的累計漲幅超100%。
3
拆解當前A股分紅四大亮點
除了春節前的大規模分紅外,綜合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A股上市公司各項分紅指標還呈現出以下四大亮點:
亮點一:A股一年多次分紅漸成常態
據中證指數釋出的《全球上市公司分紅與回購年度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去年A股上市公司中期分紅數量顯著增長,一年多次分紅已漸成常態。

年來A股中期分紅上市公司數量與金額(資料來源:中證指數)

《報告》指出,2024年是A股大範圍中期分紅“元年”,新“國九條”進一步明確推動一年多次分紅,上市公司紛紛響應號召,制定一年多次分紅政策安排,將原先一年一次的分紅頻率調整為半年一次乃至季度分紅。
據統計,2024年,有855家上市公司進行了中報或季報分紅,同比增長2.5倍,其中742家上市公司年內分紅次數兩次以上,同比增長4.2倍,佔分紅公司的比例達到19%。A股中報或季報分紅總額2981億元,較上年增長1倍以上,佔全年整體分紅總額的比例提升至15%,已成為境內上市公司分紅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外,2024年,有多達600餘家公司首次推出半年度分紅安排,其中包括貴州茅臺、中信銀行等大規模分紅公司。與此同時,越來越多上市公司形成穩定的中期分紅習慣,約32家公司連續3年高頻率分紅,11家公司連續5年高頻率分紅。
亮點二:分紅總額連續十幾年正增長,2024年增速重回兩位數
在新“國九條”等政策推動下,去年上市公司增強投資者回報的熱情明顯提升。據中證指數統計,去年境內上市公司分紅總額達到2.4萬億元,其中歸屬於A股的分紅總額1.94萬億元,較2023年增長13.9%,重拾兩位數增速,高於全球平均的5.8%,在全球主要市場中增速排名前列。
《報告》進一步顯示,A股市場自2010年來已連續15年實現分紅總額正增長,期間年化增速14.7%。2024年,A股滬深京市場共3973家上市公司進行了現金分紅,分紅公司數量保持全球第一,佔年末上市公司數量的比例達到73.8%,較上年提升7.4個百分點。

近10年A股連續分紅、連續分紅增長公司數量變化(資料來源:中證指數)

此外,實現連續數年分紅的上市公司數量也在持續增加。據《報告》統計,2024年,連續五年分紅的上市公司超過1800家,占上市滿五年的上市公司數量40%,更有近800家上市公司連續十年分紅,佔比約28%;分紅增長性方面,連續3年、連續5年分紅增長公司數量達到400家、130家,佔比9%、3%。
亮點三:股利支付率、股息率創近15年最高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在分紅規模擴大的同時,A股平均股利支付率、股息率也雙雙提升,達到近15年來最高水平。2024年,A股上市公司平均股利支付率37.7%,較2023年提升2.5個百分點,平均股息率2.5%,較上年提升0.4個百分點。
而從A股市場企業屬性來看,2024年,央企、地方國企合計分紅總額1.28萬億元,同比增長8.4%;民營及其他型別企業分紅總額同比大幅增長26.1%,股利支付率提升7.2個百分點至39.7%。由此可見,在新“國九條”相關政策推動下,民營上市公司分紅表現提升更為顯著。

2024年A股不同實控人屬性企業分紅表現(資料來源:中證指數)

亮點四:A股股利支付率、股息率均高於美股市場
在2024年A股平均股利支付率、股息率創出新高的同時,這兩項指標均高於同期的美股、日股等市場。
其中,2024年,A股市場的平均股利支付率、股息率分別高於美股市場7個百分點、1.1個百分點;高於日股市場6個百分點、0.4個百分點。
2023-2024年全球主要市場股息率、股利支付率變化(資料來源:中證指數)
此外,由於2024年全球多數市場股價上漲,股息率普遍有所降低。
但由於分紅總額增速快於平均市值增速,A股、港股部分市場股息率仍保持上漲,相比之下,美股、日本股市等2024年股息率環比有所下降。
4
分紅新常態折射市場生態變化
當然,上述分紅資料的不斷重新整理與近年來政策的積極引導密切相關。2024年,監管層圍繞上市公司分紅推出一系列針對性政策,為上市公司投資者回報水平提升創造良好制度環境。2024年3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上市公司監管的意見(試行)》;4月,新“國九條”出臺;11月,證監會又釋出《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10號——市值管理》,這些政策均對上市公司的分紅進行了具體引導,並強化了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的監管。
與此同時,市場環境也越來越注重投資者回報,這給A股市場帶來了正反饋。 
一方面,紅利板塊的股息率近年持續提升。據中信證券估計,截至2024年12月25日,中證紅利指數、紅利低波指數的股息率分別較5年前提升了20.9%和14.5%。另一方面,紅利板塊近年來明顯跑贏市場整體。截至去年末,中證紅利指數、紅利低波指數近3年分別跑贏滬指15個百分點和31個百分點。
因此,越來越多的機構及個人投資者將紅利資產作為底倉來配置。據統計,截至2024年12月中旬,全市場紅利及高股息主題ETF總規模達1020億元,較2023年同期的417億元增長超140%。 
展望2025年,據中信證券研報預測,今年股息率在3%以上的中信二級行業中,排名前五的分別是石油開採、保險、電信運營、全國股份制銀行、國有大型銀行。業內認為,這些權重板塊是A股市場的中流砥柱,其分紅規模的穩步提升對改善市場生態,重塑投資信心,促進資本市場良性發展構成中長期利好。
每經熱評:政策溫度鑄就資本市場長遠發展
證監會主席吳清最新披露的一組資料,揭開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程序中的重要里程碑:2024年全市場分紅達到2.4萬億元,分紅金額創歷史新高。超300家上市公司在今年春節前2個月實施分紅,金額超3400億元,創造了歷史紀錄。這不僅是一組數字的躍升,更折射出中國資本市場生態正在經歷的深刻變革,呈現出政策引導、企業覺醒與投資者信心重塑的良性互動。
首先,監管層的政策工具箱正在展現前所未有的溫度。從2023年證監會出臺《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3號》強化分紅約束,到2024年對異常不分紅企業實施ST風險警示,政策設計精準指向資本市場長期存在的“重融資輕回報”痛點。春節前引導分紅的特別安排,更蘊含著監管層呵護市場情緒的深意:透過引導企業將經營成果轉化為“紅包雨”,既緩解節日流動性壓力,又讓投資者共享發展紅利。 
其次,在政策指引與市場倒逼的雙重作用下,上市公司群體正在經歷價值認知的正規化轉換。國企陣營中,工商銀行以年度千億元以上的分紅持續領跑;民營企業陣營裡,寧德時代、比亞迪等龍頭企業大幅提升分紅率。這種轉變標誌著中國資本市場正走出“規模崇拜”的初級階段,上市公司開始理解股東回報與企業價值的正相關關係。
另外,從分紅金額來看,2.4萬億元的鉅額分紅無疑為資本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這不僅是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一次全面展示,更是對投資者信心的一次有力提振。如此大規模的分紅,意味著上市公司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也充分考慮到了投資者的利益,實現了企業與投資者的共贏。
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真金白銀的分紅收益消解了“紙上富貴”的焦慮;機構投資者方面,可預期的現金流提升了資產配置的穩定性。這種變化產生的乘數效應已然顯現,當資本市場的財富效應從股價波動轉向持續回報,中國居民資產配置從房產到股權的歷史性轉折或將加速到來。 
而這種趨勢的延續,離不開監管層對市場的良苦用心,以及政策的積極引導,也將有助於資本市場迎來更長遠的發展。

記者|王海慜 晨 李凱
編輯|彭水萍 孫志成 易啟江 杜波
視覺|鄒利
排版|彭水萍

◆ 往期推薦 

10次承諾9次跳票!馬斯克許諾的無人駕駛10年了也沒兌現,特斯拉FSD在美德等國面臨安全指控

微信抖音都難防!花1280元,直播、視訊通話能即時換成劉亦菲、楊冪的臉,拍臉按鼻露齒及大幅遮擋都不會“掉臉”
馬斯克曝光社保造假後,美國就業資料也發現問題!近25年官方299次修正記錄顯示:極端高估多在大選年,極端低估多在總統上任首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