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天堂微軟開啟“主機遊戲大漲價”!單款3A飆升至80美元,玩家錢包告急

「 點選上方"GameLook"↑↑↑,訂閱微信 」
玩家們擔憂了很久的遊戲漲價,或許終究還是要來了。
早在4月初的任天堂直面會上,Switch 2釋出日期公佈的時候,就已經傳出了任天堂遊戲漲價的訊息,比如當時公佈的《馬里奧賽車:世界》美版價格是79.99美元(約合人民幣584元),港版則是499港幣(約合人民幣468元)。
近日,微軟宣佈對Xbox主機硬體以及配件全面提價,且立即生效,部分第一方遊戲的售價也將漲到80美元。從Gamelook瞭解到的情況來看,漲價範圍從9%至27%不等,比如漲幅最低的Xbox無線耳機從109.99美元漲至119.99美元(+9%),Xbox Series S(512GB)售價則從299.99美元漲至379.99美元(+27%)。
對此,前索尼SIE全球工作室總裁吉田修平表示,遊戲漲價“終歸是要來的”。
他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反差的時代:通貨膨脹真實存在且影響顯著,但玩家卻期望遊戲愈發宏大(製作也因而愈發昂貴),而售價卻維持原樣。這根本就是個無解的難題。如今,遊戲在各方面都比以往更加先進,對技術的要求也更高,因此需要投入更多資源。當然,每個出版商或製造商都會為其遊戲定價,但歸根結底,關鍵在於生產成本。”
實際上,最近幾年,由於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加之特朗普上任之後的關稅戰,全球各國的通脹率增長顯著。在美國、日本等地,不少生活物品的價格漲幅超過了50%,甚至一些東西翻倍。
雖然這些對於遊戲沒有直接的影響,卻會影響遊戲公司。例如,通脹會導致遊戲開發者生活成本顯著提高,遊戲企業勢必要給員工漲工資,進而導致更多與遊戲研發、營銷、發行等相關的環節漲價。與很多領域相比,遊戲甚至是最後一個漲價的行業。
當然,從玩家角度而言,遊戲漲價意味著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才能體驗到新遊戲,顯然會引發社群不滿。甚至在Reddit遊戲板塊轉載的吉田修平採訪貼中,由於太多玩家指責,原貼都被樓主直接刪掉。
比如有玩家表示,如果不是實體光碟的收藏者,你可以透過訂閱模式以更低的價格看電影和電視劇,還能觀看大量體育賽事。反觀遊戲,訂閱服務能用的不多,育碧的Ubisoft+這樣的服務只提供自家遊戲,僅剩XGP、Humble Choice和PS Plus等服務,且只能玩特定遊戲。
“如今遊戲的價格越來越高,我們無疑正在將大量人群拒之門外。購買一款全價遊戲的花費比花40美元購買一年的F1賽事訂閱費用還要高。我希望你能為這個說法給出合理的解釋,因為在我看來,這顯然是錯誤的。”
還有網友建議,“學著做一個有耐心的玩家。購買那些已修復兩年漏洞的遊戲,或是包含導演剪輯版以及各種DLC的遊戲,能享受五到七五折的優惠。如今優質遊戲的數量之多,遠超你能合理遊玩的數量。所以要有耐心。這些遊戲不僅價格更低,而且通常兩年後它們還會變得更好。”
令Gamelook意外的是,支援遊戲漲價的玩家雖然不佔大多數,但也有相當一部分。
比如有網友表示,“哪怕遊戲漲價了,你也會發現,遊戲可能還是價格最低的愛好。”
還有人表示,出於多方面原因,遊戲價格會上漲,但問題不是3A遊戲的定價應該是多少,而是到了什麼價格,3A遊戲就完全不值得玩了。因為在過去十年裡,2A遊戲一直在蓬勃發展,並且出現了許多優秀作品,許多中等規模的遊戲開始瞄準50美元左右價位,並且有不少有趣的產品出現。
而對於微軟硬體的漲價,有玩家稱,“釋出了5年的硬體漲價80至100美元,簡直是不可思議。如果買2T的Xbox,甚至比PS5 Pro還要貴30美元”。
很多人比較認同的是,不管是否取消關稅,遊戲價格在經歷此次漲價後就再也不會回到從前了。這和疫情期間的情況如出一轍,當時雜貨店以“供應鏈問題”為由大幅漲價,而後來即便供應鏈明明已經恢復正常,“供應鏈問題”卻依舊不見消失。
····· End ·····

招聘遊戲內容編輯,歡迎有興趣的同學投遞簡歷
GameLook每日遊戲產業報道
全球視野 / 深度有料
爆料 / 交流 / 合作:請加主編微信 igamelook
廣告投放 : 請加 微信:Amyly588
簡歷投遞郵箱 : [email protected]
  長按下方圖片,"識別二維碼" 訂閱微信公眾號
····· 更多內容請訪問 www.gamelook.com.cn·····
Copyright © GameLook® since 2009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