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小籠嵊州造,
嵊州小籠世界香
有一道以“杭州”命名的小吃,知名度堪比沙縣小吃、蘭州拉麵以及柳州螺螄粉。它在全國各地開店,承包了一代代中國人的早餐,這就是——杭州小籠包。
然而,就像重慶雞公煲不在重慶,安徽牛肉板面出身石家莊一樣。那些美味的杭州小籠包,其實都出自嵊州人之手。
嵊州的嵊(shèng)字或許讓很多人感到陌生,但位於浙江紹興境內的她,是越劇之鄉、廚具之都、世界茶鄉、領帶之鄉、香榧之鄉……雖然名頭眾多,但其美食小吃的豐富精彩程度,才是最值得去這裡一去的理由。
嵊州小籠包的名聲雖然最大,但若要問嵊州人最愛吃的是什麼,答案卻不一定是小籠包。他們可能會向你推薦“磨餈”,也就是年糕。在嵊州人手中,這個軟軟糯糯的東西可烤、可炒、可湯、可煎,各有滋味;也可能會向你推薦像細條米粉一樣的榨面,用精選的秈米做成的它,葷素皆宜,佐料自由搭配下依舊清香撲鼻、味道鮮美。
即便是推薦包子,他們最得意的也是來自黃澤鎮的薄皮豆腐餡小籠包,半透明的包子皮,包進了放了白色豆腐、綠色小蔥、玉色糜肉的餡料,勾人食慾,欲罷不能。
嵊州深厚的文化底蘊背後,是江浙滬小吃愛好者的天堂。特別是碳水愛好者,沒去過嵊州感受這百般風味,人生將會毫不完整!

嵊州春餅,在嵊州街頭總會遇見各種美食驚喜 / 圖蟲創意
豆腐包、煎包、湯包……
嵊州,不只小籠包!
嵊州,一個你可能沒去過,但一定吃過的城市,從這裡走向全國的小籠包,在每天清晨,填飽了無數人的肚子。據杭州日報統計,嵊州有8萬餘人在全國做小籠包。也就是說,在嵊州69.5萬人中,幾乎每10人就有1人在外做小籠包。
透著油香的暄軟麵皮裡,是有料酒提味增香的筋道肉餡,在淡醋裡滾一圈,小籠包汁水的滾燙與鮮美在口舌之間打轉。這不僅是全國打工人的飽腹食物,也是嵊州清晨裡的小確幸,美味到讓人靈魂一顫的碳水盛宴。

清早熱氣騰騰的小籠包,餵飽了成千上萬人的肚子。
嵊州小籠包火遍全國,不僅是因為其美味,更是因為美味得始終如一。它在浙江是首個用行業標準規範來製作的包子——採用老面發麵做皮,配上秘製調的餡料,口感松滑,有嚼勁,且在嵊州吃小籠有個規矩,包子不會提前蒸好,都是現蒸現吃,即便是冷卻後,包子皮也不會變硬、粘牙。
開遍全國的嵊州“杭州小籠包”多為鮮肉蒸包。但在嵊州,小籠包的餡料不只一種——菜乾味的鮮香,加黃酒的馥郁,可見嵊州人對小籠包的鑽研與熱愛。做法也不只一種,除了蒸包子,本地人同樣喜愛煎包,煎包子的時候會打一個雞蛋鋪在鍋底,雞蛋包裹著每一個生煎,底部帶點脆的同時還多了些許雞蛋的香味,美味加倍。
灌湯、生煎、叉燒、甚至油炸!
在南方,包子有多少花樣?
解鎖南方包子地圖
只需點選下方名片
關注他回覆【包子】
作為中國包子最有名氣的地方,驚喜當然不止擁有各種花樣的發麵小籠包,在嵊州人心中,來自黃澤鎮的薄皮豆腐餡小籠包同樣值得炫耀。這種包子類似上海小籠包風格的薄皮死麵,皮薄透光,裡面肉餡、青椒、豆腐各種餡料五顏六色,豆腐水嫩,吃起還帶著些許肉汁的豐腴,讓人慾罷不能。
嵊州不重樣碳水狂歡,一口封神
嵊州地貌呈“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形態,雖不算是產糧大地,但同樣是一個當之無愧的碳水王國,比如在小籠包之外,另外兩個本地人最為看中的美味,同樣是碳水爆炸。
去嵊州,糯嘰嘰的年糕是無論如何都不能錯過的。在嵊州,幾乎每條街道都能看到一家炒年糕店,每家店中也各有招牌口味,雪菜豆腐是標配、冬筍炒年糕是季節限定、糟肉炒年糕是當地特色,酒糟味的年糕更是嵊州黃酒、年糕兩大特產的強強結合。
配菜豐富是嵊州年糕的第一大特色,第二大特色則是,嵊州炒年糕是帶湯的,年糕切成條狀,在爆炒至軟化後依次放入豆腐、肉絲、蛋絲、大蒜葉等配菜,然後加水一起燉煮至湯汁濃稠,先炒後煮,讓它呈現出軟糯相結合的口感,既有鑊(huò)氣又能讓年糕軟糯入味。米香與鮮香交融中,令人回味無窮。

嵊州帶湯的炒年糕。圖/小紅書 豆腐包腦袋(已獲得授權)
除了年糕,嵊州一種限定美味——榨面。一餅一餅的榨面乍看起來像方便粉絲,但實際上榨面的原料是精選的秈米,做好的榨面形似滿圓,韌而不硬,幹而不易碎,還有一種原始的米香。走在嵊州街頭,晾曬榨面的竹架隨處可見,對於嵊州人來說,離開家鄉還可吃到一口低配小籠包,但榨面的味道,卻十分難得。
在嵊州人手中,每一份榨面都是對味覺的完美演繹,回味無窮。在所有榨面做法裡,炒榨面最簡單也最典型,可以簡單地只加雞蛋和蔥花,也可以放入糟肉等各種配菜,豐儉由人。榨面也同樣可以煮湯,放入當地產的豆腐、菜乾,鮮掉眉毛,這些榨面的製作不僅考驗廚師的手藝,更體現了嵊州人對於食材與味道搭配的極致追求。
除了年糕和榨面,嵊州還有更廣闊的碳水宇宙,走在街上,還有芋餃、油貨、春捲、米果、菜乾餅、雞汁羹等美味隨處可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雞汁羹,雞湯打底,羹湯裡放著年糕粒、榨面碎、豆腐、豬血、青菜和雞肫雞腸雞肝各種配料,加了澱粉勾芡,濃稠得恰到好處,鮮美至極。

香香彈彈的芋餃 / 圖蟲創意
世界茶鄉中的酒肉天堂
至夜深,隱藏在嵊州小吃攤各種美味碳水之下的肉香飄蕩出來。春餅卷著的豬頭肉、和年糕同炒的酒香糟肉,一起譜寫出嵊州美味的高潮。
燉至酥爛的大羊筒骨是嵊州夜宵攤的寵兒。燉至酥爛無羶的它鮮味四溢,輕鬆拆骨脫肉,再配上香菜葉,每一口都是對深夜中胃口的撫卹。而在羊筒骨的鮮香外,嵊州還有著更多的酒味元素——嵊州一代自古釀酒,此地產的黃酒酒香悠揚,各種酒味也融入在了嵊州的各種飲食中。不僅是小籠包中的酒味元素,還有糟肉中的沉醉悠長。
嵊州是越劇發源地,而在越劇早期傳統說唱《落地唱書》中,就有“臘雞臘鴨臘白鯗,糟雞糟鴨糟大腸……”的唱詞,可見嵊州人對糟肉的喜愛。傳統的糟肉製作方法是先肉煮熟,冷卻後將肉斬成小塊抹上食鹽,再放入陶壇中,一層香糟、一層白紗布、一層肉,2周左右,酒香撲鼻的糟肉就做好了。做好的糟肉可以直接吃,也可以用來炒菜、炒年糕。

嵊州一帶產酒的歷史非常悠久,到南北朝時,釀出的酒已成為貢品。攝影/吳學文
肉食之後,嵊州人還喜歡來上一杯本地的越鄉龍井,不輸西湖龍井的鮮爽下,更是解膩一把好手。這些地地道道的嵊州味道,在本地大街小巷中隨意走進一家本地人開的小吃店,你都能深切地感受到。因為在這個小吃天堂,“沒兩把鍋鏟”是不會開店的。
灶火炊煙,香氣瀰漫,早上的萬種碳水做開端,午餐晚餐喝酒、吃肉,中間穿插著龍井、香榧,在聽一曲越劇,嵊州人的幸福,更是藏在悠閒生活中的美味。

介紹一下我的朋友地道風物,他來自《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足跡遍佈全國上千個市縣,只為探究中國每一寸土地的不一樣。
風物君的2000多篇原創文章,還寫了啥?
如果你發現在派出所等正式場合有一個“媽祖評理室”,請不要詫異;如果你看到考生將准考證的影印件放在供桌上一起拜,也不用慌張;如果發現路旁騎車大媽突然停下車,對著廟宇拜了一拜,再若無其事騎車離開,請謹記這是日常——因為這裡,是閩南。
“老爺保號”的魅力,沒人不懂吧?

▲掃描上方二維碼,回覆“祭祖”檢視全文
x
每年夏秋季節,是食物中毒最高發的時期。提到食物中毒大省,你肯定提前想到了最能“見小人”的雲南。但真正的結果其實是……中國食物中毒省份前三甲,雲南僅位列第二?
山東:“你們真的不吃發芽的土豆?”
雲南:“菌子煮熟就沒問題。”
浙江:“我已經是吃河豚的老手了,這個河豚我一定要買來嚐鮮!”
不用質疑,浙江也是憑實力選入“前三甲”的!

▲掃描上方二維碼,回覆“食物中毒”檢視全文
x
你可能聽過這個笑話:當你跟朋友說自己心情低落,大多數人都會安慰你別給自己太多壓力、多多休息,只有廣東朋友會說你溼氣太重,甚至準備煲湯給你喝。
是的,炎熱漫長的夏季、多雨潮溼的氣候造就了廣東人對“溼”與“熱”的獨特理解。心情低落是溼氣,喉嚨痛是熱氣,消化不好是溼熱,總之一切精神和身體不適都能概括為:溼氣、熱氣、溼熱。
廣東“祛溼三件套”,你瞭解多少?

x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