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一個招牌相遇,然後我們各自上路”

她叫mao,是一個到處免費給別人畫招牌的人。
這裡的“別人”包括但不限於:小賣部店主、煎餅攤攤煎餅的人、修鞋匠、修車、開鎖和配鑰匙的人……
所以,到底該如何用準確的詞來稱呼這些人呢?
對於這個問題,她也沒有想好,但她始終記得開始畫招牌的那件事。
有次mao在老家,想要修補一條破了的褲子。但她完全想不起來哪裡有小裁縫鋪。在地圖上能搜到的裁縫店,都是有店面的高階定製店,只是為了修補褲子的話有些小題大做,她想找的是能修改衣服的小店。
直到後來,她突然發現原來自家樓下就有一個修補衣服的小攤。於是她想到,如果這個小攤有一個廣告牌,大家就能注意到它了。

🖼️

招牌,
是世界性的語言
受之前那次裁縫鋪的啟發,mao去到不同城市時開始留意當地的招牌。
最近,她在越南徒步時路過了一家理髮店,招牌是用手畫的,字型也是自己寫的越南語和英語,店鋪門口的整面牆被塗上了藍色的油漆,讓人一眼可以看出這是個理髮的地方。
如今在一些城市的街頭,同一條街上的招牌被統一設計:用同樣的字型、顏色和字號。這樣整齊劃一的設計很難讓人留意招牌上寫了什麼。
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周圍,大多數小店是長年沒有招牌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店基本上只服務於它所在的社群當週圍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家裁縫店時,就不需要立一個招牌再告訴大家了。
今年4月,mao和朋友去了一趟川西。一路上,她把做招牌的木板和顏料帶在自駕的車子上,想著如果遇到一些需要廣告牌的店家,可以畫一塊招牌給對方。
在金沙江,mao遇到了一個自助買菜攤。
這是一個無人看守的小攤子,店主用紅色的顏料在磚上寫了字,告訴過往的人們菜的價格,並貼了一個收款的二維碼。mao畫了一個招牌放在中間後就離開了,也沒有和這個店主見過面。
在雲南程海,mao路遇了一個草莓園。
草莓園的主人在路邊放了一塊廣告牌,看起來已經破損了。於是她停下來開始畫一個新招牌,快畫完的時候,她碰到草莓園的主人,是個老婆婆。
老婆婆問她能不能幫忙畫一個招牌,mao說這就是給草莓園畫的。
老婆婆很喜歡這個招牌,給了她很多草莓。於是,她帶上了一籃草莓繼續上路。

雅江克珠商店是mao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遇到的,她用了2小時為這家小賣鋪畫了招牌,店主大哥全程認真地看著。大哥拿到招牌之後說要用玻璃把這個招牌裱起來。

在四川冕寧,有一戶人家牆上寫著“賣花椒苗”。mao坐在大門口為它畫了這個招牌。
mao在畫畫過程中,一輛大卡車停了下來,一個男士從車裡下來熟練地掏出鑰匙開門。mao問他:“你是賣花椒苗的人嗎?”他說我是。mao告訴他這個招牌是給他畫的,他就豪爽地請她進家裡做客,還給她安排了一個畫畫的位置。
mao臨走前,收到了花椒苗店主送的一大塊臘肉,來自過年時剛殺的豬,另外還有一把菜。
🚛
透過一個招牌相遇,
然後我們各自上路
一直以來,mao和這些店家的相遇都僅僅停留在畫招牌的時間裡。她沒有加過對方的聯絡方式,只是把畫好的招牌留給店家後就離開了。mao覺得:
“人生就是這樣子,我對他們來說就是一個過客。可能我自戀一點地說,我的出現像是一個驚喜,我把招牌畫好後對方收下,然後我們各自繼續上路。”
mao非常享受免費給別人畫招牌的時間。這樣即興地畫畫令她感到滿足,甚至覺得很過癮。mao曾在北京生活工作了很多年,她的職業是戲劇海報設計師。雖然後來她離開了北京,但當她再拜訪北京時,也畫了一些招牌。
今年6月26日,她在微博寫道:
“昨天我去青年湖公園邊的小區,給在小區入口處修鞋的李師傅畫了一塊廣告牌,除了修鞋,李師傅還提供配鑰匙、磨刀和開鎖服務。
那天給李師傅畫招牌時,李師傅主動和她攀談起來。
原來20年前他是煤礦工人,因為一場事故炸傷了一條腿,現在做一些基礎的修補工作,平時也會收一些廢品。他的店其實是一個棚子,原本的招牌是用泡沫紙箱做的。
還有一次在鼓樓橋附近,mao為一個修車攤畫了招牌。
令她驚訝的是她在旁邊的小區住了2年,從來沒有注意過這個修車攤,但是修車師傅說他已經在這開了十幾年了。在那一瞬間,mao發覺自己對生活的觀察還是太少了,或許是因為自己從來沒有需要修腳踏車的場景,就不會注意到它。
在北京昌平,mao畫了這些招牌:
在一個賣土雞蛋的人家,mao準備把畫好的招牌放在那裡,房子裡的主人突然從屋裡出來說:“謝謝,挺好的,但是我家的雞現在不下蛋了。”
這樣的情況一度讓她感到困擾,她敏感地覺得自己打擾到了人家,也讓自己的廣告牌變成了別人不需要的東西。
還有一次,mao剛畫好的招牌不見了。
在北京趙府街衚衕,有一戶人家在門口放了裝修隊的牌子,她照著牌子上的電話打過去,接電話的裝修師傅說他正在工地上幹活。她告訴師傅自己給他畫了一個招牌。那個師傅聽了特別高興,還說回來請她吃飯。
到了晚上,師傅回家後給她打電話,說那個廣告牌不見了。或許廣告牌會因為“影響市容,違規擺放”等原因,而不讓在街道上擺放。
同一個衚衕,還有一個理髮阿姨的故事。
這是一家露天理髮鋪,由一張桌子和一面鏡子組成,老闆是一個有性格的阿姨。院子外的牆上寫滿了“理髮”兩個字,mao決定要給這家店畫個招牌。她高高興興地把招牌拿給阿姨時,阿姨說:“你這個不行,剪刀放在這邏輯有問題,一刀剪下去就禿了哈哈。要不你改改,在上面加一縷頭髮再給我?”
後來阿姨開始和她聊天,原來阿姨開的是便民理髮攤,有時候遇到生活困難的人來理髮時,阿姨就不收他們的錢了。
過了一段時間之後,mao把加好頭髮的招牌拿給阿姨。那天阿姨不在,她就把招牌直接放在門口了。有一天網友給她發來一張路過這家理髮鋪的照片,她發現阿姨把招牌上的綠色頭髮改塗成黑色的了。

✒️

“你畫得挺好看的,
可以也幫我畫一個嗎?”
mao還在自己的家鄉畫了招牌。
她在浙江嵊州長大,外公在嵊州下的黃澤鎮開著一家修表店,修了60年的鐘表。
外公的鐘錶店開在小鎮的唯一一條主街上。前段時間因為房子到期,外公不得不把店搬回到自己家裡,所以她給外公畫了一個招牌。
這個招牌上有一隻蝸牛,它的殼是一個鐘錶,就像搬家時的外公,拖著他的鐘錶店去另一個地方
如今的小鎮上的大多數人都搬到新城區了,老城區僅剩下很少的人和店鋪。mao想為這些留下來的老店做些什麼。
在這家電瓶車修理店,店主貼了一個手繪的紅色摩托車,上面寫著 “20年老店”。於是她給店主畫了一個招牌。
mao的姨媽在嵊州開了一家包子鋪,她家的包子很有名,店也已經開了13年了。她就畫了一塊招牌送給姨媽,姨媽拿到招牌後特別開心。
mao選擇用繁體字寫招牌上的店名,因為外公的鐘錶店原來所在的一條街上,都是用繁體字做招牌的,在她眼裡繁體字就像是影像。
今年夏天,mao 去了一趟東北。
在佳木斯,有天她在去買菜的路上,遇見了一個賣老鼠藥的爺爺。
在一輛28大槓腳踏車旁邊,有一個手寫的招牌寫著“賣腳踏車”,她就在這個招牌下畫了一個腳踏車。她原本打算畫完就走了,結果有個老爺爺走到她旁邊蹲下來說:“你畫得挺好看的。
原來這輛腳踏車是他的,旁邊就是他的修理處。mao說可以幫他畫一個招牌,把他賣的東西都畫出來。於是老爺爺去垃圾堆裡找了兩塊塑膠板,用膠帶粘在一起,然後幫她找來一支筆。
mao畫了這個招牌:
關於畫招牌,mao覺得就繼續做下去就好了。這件事讓她感到特別充實,她自己也沒有想很多,當然別人能喜歡她也挺開心的。
即使這些畫好的招牌消失了,mao也覺得沒有關係,那是它自己的命運。畫完一塊招牌,這件事情在她心裡就過去了。
圖片:mao;採訪/編輯:yidan ;營:小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