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美好家庭生活?美國家庭關係專家:做到這三點,將顯著提升家庭生活質量

家庭幸福不靠竅門,而是這些習慣。
寫在前面:
大家好,我是小羊。請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幸福的家庭關係是什麼樣的?
家庭關係是一切關係的基石,父母與孩子之間是一種最基礎的人際關係。
哈佛大學曾用了75年的時間,做了一項追蹤調查,結果發現,覺得自己生活幸福的是那些把精力投入到自己跟家人和朋友人際關係中,且擁有高質量親密關係的人群。
擁有良好的家庭關係會讓我們生活更幸福。尤其經歷了新冠疫情三年,很多人突然發現,家庭永遠是我們溫暖的心靈港灣和堅定的情感支撐地。
但現實呢?家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親子關係、婚姻關係摻雜其中。個人工作壓力增大,婚姻關係問題多樣化,孩子電子螢幕時間增多、陪伴孩子時間減少等等。怎麼才能擁有健康幸福的家庭關係?
今天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位美國管理學屆的大師級人物史蒂芬·柯維,也是管理學經典書籍《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的作者,特別有意思的是,他雖然是管理學大咖,入選“影響美國曆史程序的25位人物”,思想成就與卡耐基、德魯克、傑克·韋爾奇並肩比齊。
但他其實也是一位家庭問題專家,致力於研究家庭關係20年,居然是9個孩子的父親。商業事業如此成功的他卻認為,家庭是每個人最重要的事業。在不確定性增多的世界裡,更需要用底層規則去建立自己的家庭文化,習慣造就家庭。他在家庭版《高效能家庭的7個習慣》裡有三點讓人驚訝的總結:
第一,幸福家庭有自己的家庭文化。要有一種氛圍,讓家庭成員深刻、衷心地、真正享受彼此在一起的時光,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深深嚮往。
第二,建立幸福的家庭不是靠小竅門,而是習慣。習慣是什麼?是已經建立起來的思考和行為的方式。
第三,成功的家庭關係需要投入時間精力思考和優先權,不是憑空就會出現的。
是不是有點跟常識不太一樣?史蒂芬·柯維在書裡提供了管理學的視角來看待家庭問題,跳出問題本身,讓人耳目一新。我們總結了三個建立美好家庭生活的原則方法分享給大家。一個家庭越早養成這樣的習慣越好,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有意識培養這些原則性的意識和觀念,越早受益,這比關注孩子的成績重要一萬倍。

01

衝動想吼家人的時候,按下暫停鍵

很多時候,我們面對跟自己預期不一樣的結果,最容易的反應就是,說一些不該說的話,過後又後悔,反覆滋生壞情緒。
尤其在親子關係上,一看到孩子沒做好的地方,我們一衝動最容易的反應就是衝孩子大吼大叫,以至於催生了一大批教父母如何不吼不叫孩子的書籍和課程。
史蒂芬·柯維博士說,其實我們可以主動選擇如何做出反應,只要一個小動作。在發生的事情和我們的回應之間,存在著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可以讓我們選擇如何做出回應,而我們的成長和幸福就蘊含在我們的回應中。
怎麼做?
1,停一會,自我覺察。
很多時候,父母對於孩子的大吼大叫,完全是出於自己的恐懼和擔心。
比如孩子摔倒了,會吼他為什麼不小心,實際上是恐懼孩子摔傷的後果。沒能參加火爆的研學營,會焦慮恐懼,是不是自己的孩子沒去參觀清華北大,就少了見世面的機會,可能會影響他以後上清華北大,啊,孩子的一生被我毀了!
在情緒上來或者情緒過後,提醒自己停下來,看看自己發火的真正誘發點是什麼。自己擔心的是事實嗎?想象一個更好的未來,而不是更差的,你的焦慮就會緩解。
2,創造單獨的覺察空間。
離開原來誘發情緒的環境,換一個地方呆一會,誘發情緒的外界刺激得以改變,情緒也會發生變化。
比如回家之前,在車裡呆一會,或者在樓下呆一會,不要把外面的情緒帶回家裡。
3,轉移注意力。
當你情緒要爆發的時候,去看書或者聽音樂,去做讓自己心情愉快的事情。
一旦你這樣做了,你就能發現自己獲得了一種自由:能控制自己的生活,能選擇更好的方式應對生活中跟自己預期不一樣的挑戰。

02

在家人之間建立情感銀行賬戶

我們都知道銀行賬戶,要想保持收支平衡,需要先存錢,你才能在需要的時候取出錢來。如果你想有更多的餘額,就要一直存錢。
史蒂芬·柯維有一個有意思的說法,我們跟家人之間也要有一個情感銀行賬戶,其實反映的是你和家人關係的品質。存款就是透過積極的行動建立相互信任的關係,比如說正面的反饋,讚美家人,取款就是消極行為,減少信任。比如總是說負面的話打擊孩子,用分數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等。
如果你的情感賬戶餘額很高,說明跟家人的信任度很高,即使犯了錯誤,情感儲備也能做出彌補。相反,如果處於透支狀態,說明你跟家人之間信任度比較低,很容易就發生衝突矛盾,家庭生活必然一團糟。
最可怕但是又最常見的現象是,持續取款而不存款。
我們想想一個場景,一個孩子一天得到的資訊都有什麼:
快起床,否則就要遲到了!
別把衣服弄髒了!
怎麼又忘了帶水杯?
快點做作業!
·······
日復一日,孩子會受到什麼影響,會怎麼看待自己?你跟孩子之間的情感賬戶必然是透支的!
怎麼做才能存錢?
1,對家人表達善意
這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最容易被忽略!
我們總是認為,都是一家人沒必要那麼客氣。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感受,很多時候,我們總是把善意留給陌生人,對自己的家人反而缺乏耐心,無意識“窩裡橫”,總覺得家人的付出是理所應當的,誇不出口。
及時對家人表示善意,比如對家人說好話,及時表達感謝和讚賞,是一種增加家人之間感情非常有效的方式,一聲簡單的“謝謝”“有什麼我可以幫忙的?”就會讓我們心情好起來,不信的話,現在就可以試試。
還可以用身體語言表達,擁抱孩子和愛人,摸摸孩子的頭,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微笑,用正面的、溫柔的語言跟家人說話。每天互相表揚,這些行為就是在給自己的情感賬戶存款!
當孩子在家裡學會了什麼是善意,如何對人表達善意,當他走到社會上,自然就會知道如何對人表達出來,處理好家庭關係是他處理一切社會關係的基礎和學習途徑。
2,勇敢向家人道歉
包括及時向家人道歉。在家庭生活中,難免會犯錯誤,意識到以後要及時真誠道歉。如果不屑於此或者覺得沒有必要,那就會影響家庭關係的質量。
如果孩子本來是正確的,你卻誤解了他而罵了他,也並不因此而道歉,孩子會很迷惑,他的行為到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是不是如果他犯了錯也不用道歉?他以後很可能就會對你封閉心靈,不敢再隨便發表觀點,這就是在從你的情感賬戶裡取出一筆鉅款!
學會勇敢向家人道歉,你會發現意想不到的效果。
3,先理解他人,再尋求他人的理解
很多時候,我們跟別人之間的溝通障礙,在於兩點,1,我們習慣從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2,即使同一件事,每個人的理解也不同。
史蒂芬·柯維認為,沒有真正的理解,就不會有豐富的、有益的家庭關係。誤解是傷害家庭關係的核心。
有一個父親因為兒子總是在街角跑來跑去而懲罰他,兒子依然每次都會犯這樣的錯誤。終於有一次,這個孩子被懲罰後,眼淚汪汪地問爸爸,街角是什麼意思?
當我們跟孩子溝通的時候,先理解他,他的個性、年齡、喜好,才能跟他進行有效溝通,獲得他對事情的理解,對你的理解。並且,除非你理解了一個人的需求,否則不可能知道什麼在他的賬戶裡才算是存款。你可能在做的是取款的事,卻誤以為是在儲蓄,距離你的目標越來越遠。
每天與家人的互動就是建立愛和信任的機會,是存款還是取款,決定權在你。這些將改變家庭關係的質量,長久下去,存款還是取款將會帶來天壤之別。
有很多存款的家庭,充滿了愛,感恩,富有,自然會培養出給予、自足的孩子。

03
建立你家的家庭文化

正如開頭所說,幸福的家庭關係根本在於建立美妙的家庭文化,當有了這種文化,一個家庭就好像大樹有了根基,影響的不僅僅是兒輩,還有孫輩。每一個決定都有了方向,而不是隨意和凌亂的,就好比為一個家庭搭建了一個免疫系統,可以共同從容應對外界的各種變化。
1,定期召開家庭會議,建立家庭宣言
所謂家庭使命宣言就是確定一個家庭的大方向是什麼,比如希望有什麼樣的家庭氛圍,放鬆、活潑的?希望如何對待家人,如何交流?每個人有什麼責任?
這可以透過家庭會議的形式來完成。
還可以在每年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候召集全家人一起討論,今年的家庭計劃有什麼,旅行計劃是什麼?形式可以有趣一點,準備彩筆、貼紙,小吃,每個人都有發言的權利,大家討論以後,進行記錄。
這一點,三川老師白老師小丸子一家就經常使用,他們在決定小丸子休學一年這件重大事情上,就召開了家庭會議,鄭重討論了休學這一年的具體安排。
2,安排家庭時間
每週一定要規劃出一段特別的家庭時間,不管有什麼突發或者意外的事情,也要堅持不懈。你會發現收穫驚人。
當然,每個家庭可以根據自己家的情況靈活掌握時間,兩週一次也可以。這段時間,可以用來交流、做計劃、或者純粹就是一起玩。孩子有什麼問題需要大人幫忙也可以提出來。
柯維博士建議既要安排全家人在一起的時間,也要安排一對一的時間。一對一的時間是要超越自己的興趣、需求和自我,全身心跟愛人或者孩子在一起,滿足們的興趣和求。
跟愛人一對一的時間,比如單獨去看電影、展覽等。跟孩子一對一的時間,比如帶孩子去玩他喜歡的挖沙子。頻率可以錯開安排,但是效果非常不一樣,會帶來不一樣的分享和緊密的聯絡。
堅持下去,你會發現家庭生活質量將會大幅提高。
三川老師白老師小丸子家有一個著名的“每天三分鐘”。詳情看這裡 白滔滔:我想向每個家庭推廣早晚三分鐘他們的做法是,每天早上用三分鐘分享自己這一天的計劃是什麼,晚上用三分鐘來複盤,今天的計劃完成得怎麼樣。堅持了半年,他們發現整個世界都安寧了,天下太平了,其樂融融,感情更好了。更好的是,每天三分鐘讓他們學會了計劃安排,更好進行時間管理,每個人都能清晰地知道自己一天將如何度過,看到生活的方向。
3,建立家庭傳統
如果你家還沒有自己家的傳統,現在你就可以建立一個!
比如一起吃家庭晚餐傳統,節假日的儀式,大家庭的聚會,一起學習、運動和勞作的傳統,去博物館的傳統等等,當孩子長大,這些都會成為留在他心中的美好家庭時光,千金不換。
童書媽媽也經常給大家提供很多資源,比如我們的電影之夜,就是希望大家能在週末的時候安排一次跟家人一起看電影的機會,一起去看更廣大的世界,看更多不同人的生活,這要比刷題有意義和珍貴多了。(電影之夜詳情點選週末電影之夜素材自取:20年來最值得觀看的25部奧斯卡動畫短片
我們之前採訪過的Frank一家,就有經常去旅行和逛博物館的傳統,多年堅持下來,已經去過了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逛了幾百家博物館,女兒從來不上補習班,卻獨立有愛有想法。(Frank一家的故事 美哭了!北京夫婦帶女兒五年海外自駕遊,獨家攻略超實用
童書媽媽假期正在進行的兒童共讀會,每天早晨一小時跟孩子一起讀書,也是一個很好的家庭時間,如果家長有時間,可以在開始一天的工作之前,跟孩子一起冥想,一起看書,塑造家庭的能量場域和閱讀文化。(詳情點選這個暑假,帶孩子做難而正確的事,讀100本偉大的書 )
寫在後面:
家庭生活對我們人生的影響程度不言而喻,我們最大的快樂和痛苦幾乎都和家庭生活有關。
耶魯大學情商中心創始人、兒童研究中心教授Marc Brackett 曾經做過一項研究,他問了全球各地成千上萬的人:你是在怎樣的家庭中長大?有70%的回答都是負面的詞語:被困、沉重、壓抑、緊張、無助。只有20%的回答是正面的:支援、關愛、關懷、滋養、接納。
這意味著,在一個充滿支援、關愛和接納情緒的家庭里長大,是一件小機率事件。(詳情點選 耶魯教授:家裡只要有一個人具備這個特點,就可以讓孩子走向難以想象的成功
我們每個人可能就是那個做出一點改變的人,就是創造美好家庭生活的那個人。亞里士多德說,我們的習慣造就了我們,卓越不是一次行為,而是一種習慣。我們分享的這些做法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重複練習,才能形成習慣。越早養成習慣,越早受益。
這並不容易做到,但卻是我們擁有幸福家庭的本質和方向所在。
大家有興趣也可以去看史蒂芬·柯維的這本書:
期待大家分享:你認為幸福的家庭是什麼樣的?你家有哪些讓家庭幸福的習慣和做法?
配圖來自電影《伴你高飛》

小羊 / 文、編
乄泠泠 / 值班編輯

童書媽媽三川玲,教育出版人、童書評論人、TEDkids智庫專家、中國營地聯盟理事,親自下場看了5000+孩子作文的閱讀寫作教育者,致力於用順應天性的閱讀法與寫作法讓更多人愛上閱讀,享受寫作。著有《通往幸福的教育》,《孩子天生愛寫作》(即將出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