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人的家庭關係鐵律:孩子的快樂,取決於媽媽;媽媽的快樂,取決於……

點選上方藍字👆薩提亞實用心理學”關注我,加星標★
每天學點親子|婚姻|個人成長,每天成長·進步·幸福
預約心理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心理諮詢”
近期課程諮詢(收費):請後臺回覆“課程”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幸福的孩子背後的教育也有很多相同之處。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需要夫妻共同努力。
——薩姐
來源:VIPKID親子閱讀(ID:vipkid_damikeji)
大家聽說過“踢貓效應”嗎?
踢貓效應:指人與人之間洩憤的連鎖反應
故事源自於一對父子。
父親因在公司受到了老闆的批評,回家後就把在沙發上蹦跳的孩子臭罵了一頓。
孩子因為被父親責罵,轉頭就踹了身邊的貓咪。
貓咪受到驚嚇,逃竄到街上,正好一輛卡車開過來,司機趕緊避讓,卻把路人撞傷了。
這就是踢貓效應,對弱於自己或者等級低於自己的物件發洩不滿情緒,因此就形成了一條傳遞憤怒的鏈條。
聽起來和蝴蝶效應很像吧(一個微小的變化就能影響事物的發展)
實際上,這種“踢貓效應”在每個人的家中都是存在的,也許你並沒有意識到。
01
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
誰排第一
孩子在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是很需要安全感的。
之前聽親戚說過這麼一個事,一個小姑娘,她的父母離婚了,她被判給了爸爸,但爸爸很少管她,後媽又對她冷言冷語。
久而久之,她的狀態就有一些不太對勁了。
在班級裡,小姑娘十分內向,感覺還有些自閉,從來不交朋友,也不參加集體活動,甚至還動過輕生的念頭(親戚無意間看到了小姑娘滿胳膊的劃痕)
後來經過多次地瞭解與開導,她才終於有了一些好轉。
她說,她是想以自殺的方式引起爸爸的注意,她感覺爸爸一點也不關心她,從來不陪她。
一名德國心理治療師——伯特·海靈格,發明了家庭系統排列,他認為:
家庭系統中存在關係秩序,即夫妻、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的順序,違反此順序會導致家庭成員之間的糾紛和生命中的厄運、工作的不順、家庭的失和等。
“家庭中,夫妻關係優先,親子關係次之。”
夫妻關係差,親子關係也危險。父親長期缺席,家庭失和,孩子也很容易有心理創傷。
《臥虎藏龍》電影的導演李安,就深知夫妻關係的重要性。
他曾在獲奧斯卡獎時發言感慨:
“家不是片場,回家得做家務。”
工作之餘,李安會給家人做飯、打掃、陪妻子逛市場、輔導孩子學習,夫妻這樣恩愛了40年,兒子也變得很出色。
談到自己的家庭,李安坦言稱:
“我做了父親,做了人家的先生,並不代表說,我就很自然地可以得到他們的尊敬。你每天還要來賺他們的尊敬,你要達到某個標準,因為這個是讓我不懈怠的一個原因。”
老話說:“事業再成功,也難補教育子女失敗的遺憾!
同理,錢再多,也填不了家庭破碎的悲哀。
有遠見的家庭,是父母一起託舉孩子的未來,而不是任何一方單方面的付出。
02
一個家庭的幸福根源:
媽媽高興
在東亞家庭裡,母親往往是孩子最親近和依賴的角色。
一本名叫《從酒吧到嬰兒床:是什麼讓我們長大成人》的書裡展現了人類心理的變化歷程。
書中提到,女性在孕期、生產等期間激素起伏大,身心變化明顯,情感也隨神經遞質改變。
這就是為什麼,女性對孩子的責任感遠超男性,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母性光輝”。
很多網友都感慨:
“女人最終扛下了一切,大家都宣揚女性獨立,可下班回家後還是得自己忙家務、自己管孩子學習,獨立的後果難道就是兩頭忙嗎?”
對於普通家庭而言,家務、工作在其次,孩子往往才是讓媽媽衰老的關鍵因素。
在很多人的傳統思想裡大多都是:“男主外,女主內”。丈夫在外工作賺錢,孩子的吃喝拉撒、學業溝通基本全靠母親操持。
心理學專家陳默,曾在演講中說過這麼一個家庭案例。
晚飯後,孩子在寫作業,媽媽忙完家務看到孩子寫作業太慢就大聲訓斥他。
轉頭看見丈夫在無所事事地玩手機,瞬間又燃起怒火。跑過去質問丈夫天天玩手機,怎麼給孩子做榜樣?
質問完丈夫之後,又回房間反覆斥責孩子。在此過程中,全家都陷入了負能量的迴圈。
陳默說,母親與孩子的關係就是:剪斷了臍帶,意識卻還相連,母親的情緒是可以直傳孩子的。
父親忽視家庭,母親就會焦慮情緒失控,孩子看到母親不開心,也會受到影響。
所以在家庭中,想要培養出色的孩子,父親的陪伴和母親積極向上的情緒是不可缺少的。
只有一方的付出,是無法穩定良好的家庭關係。
03
父母做好這3件事
既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孩子
蔡元培曾經說過:
“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學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謂百變不離其宗者,大抵胚胎於家庭中。”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在維持家庭關係中,早就做好了這三件事
1. 不當“甩手掌櫃”
在孩子的學習上,不會只隨口問一句“作業寫完了沒”,而是每天抽出時間,陪孩子一起寫作業。
在家務上,也不只是指揮家人幹活,而是主動分擔掃地、洗碗等任務,和另一半一同承擔。
2. 提供情緒價值
避免拿伴侶、孩子其他人做比較,戒掉攀比心,專注自家生活的節奏。
當孩子考試失利時,父母不會一味指責,而是安慰孩子“別灰心,我們一起找原因”。
夫妻間一方工作遇挫,另一方也會靜靜傾聽、給予鼓勵,讓對方知道,無論何時都有彼此做堅強後盾。
3. 言傳又身教,教子又教己
父母不會只要求孩子看書學習,自己卻在一旁刷手機,而是陪孩子一起,以身作則。
要求孩子禮貌待人時,自己也不會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
當父母發現自己錯了,也敢於在孩子面前承認,以自身為榜樣,引領家人前行。
-END-
來源:VIPKID親子閱讀(ID:vipkid_damikeji),VIPKID旗下親子教育公號,120萬+寶媽的交流平臺!這裡有落地的教育理念、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和獨家紀錄片解讀推薦!您的視野決定孩子的未來,歡迎關注我們,陪孩子一起成長~

我們的影片號會有導師分享心理學內容影片!
歡迎大家收看和關注,也請點在看和轉發支援
點選下列標題,檢視近期其他課程安排:
關注薩姐,檢視更多精彩內容▼
你的每一個在看,我都歡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