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失業,但是推娃還不能停!北美中產父母們太不容易了!

秋季成人形體舞蹈課、兒童興趣班開始報名

更多課程詳情見文末



NEWS
北美返貧三件套擁有自住房(房貸佔稅前收入30%以上)、單職工、 家裡倆娃讀私校。一旦家裡負責搞錢的那個頂樑柱降薪、失業,三件套裡的任何一項都能成為壓垮這家的稻草。如今,中產和破產之間的那條線越來接近了。 
通脹“突飛猛進”也就算了,偏偏工作還朝不保夕。
能達到中產收入的家庭,通常從事白領或者常規技術類工作的人居多。但這兩年,美國從網際網路科技公司、金融業、藥企、到零售業,無論是巨頭公司們“光明正大”地大幅度裁員降薪、還是偷偷摸摸進行的區域性小幅度裁人,一直沒停歇過。“layoff”成為媒體上的高頻詞。
根據2022年美國人口調查局官方資料顯示:收入在49,867美元至149,160美元之間的家庭被視為中產階級,中產家庭中位數收入為74,580美元。至於中產這一群體在全美有多少人,沒有官方統計,但皮尤研究中心在2022年的一項調查顯示:約5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自己屬於中產階級。
不過,這50%的中產群體憋屈啊,明明自己工作更賣命、但到手的錢應對生活時總是捉襟見肘。所謂的中產生活早變質成了living by paycheck.
最近讀到美國社會學家、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助理教授阿利亞·哈米德·拉奧(Eliya Hamid Rao)從一個特別的視角,調研了美國中產父母們的教育抉擇。
作者Aliya Hamid Rao和她的這份最新研究
三年間,她對70多個家庭進行了深度追蹤訪談,這些家庭都是標準的雙職工家庭,失業前的家庭年收入範圍在15萬到60萬美元。近半數家庭中有孩子處於K12階段,其中約三分之一的家庭至少有一個孩子在私立學校就讀,剩餘的家庭的孩子在當地排名靠前的公立學校就讀。
經過調研,阿利亞發現美國的中產家庭在一方失業後,有不少家庭選擇維持子女教育的高水平支出,咬牙花錢、繼續“雞娃”,其中一些甚至實現了在家全職“雞娃”!
真實演繹了什麼叫錢可以再掙,但雞娃不能“爛尾”。
“打腫臉充胖子“?
失業中但雞娃不能停
考慮到採訪物件的社會階層和收入情況,阿利亞選擇採訪的失業男性和女性,屬於典型的中產階層,從事過營銷和專案管理等職業,曾擔任過律師、IT分析師、工程師和金融分析師。
與美國社會的國民平均收入比較,他們的相對收入較高,一方失業造成的收入銳減,也會對家庭的整體狀況造成較大影響。
電影《錄取通知》截圖
不僅如此,透過統計對孩子的教育支出,她發現,有些家庭在父母失業後,對雞娃仍然非常執著,而這種強行雞娃的行為無論是父母哪一方失業都會呈現出來,只不過表現形式較有差異。
傳統理念之下,父親的收入被視作家庭的經濟支柱,而母親的收入則是“零花錢”;特別是裁員中,僱主也更偏向於保留白人男性,這種觀念不僅影響家庭的觀念,也在實際上影響到了父母哪一方失業。
在母親失業的家庭中,父母往往淡化母親工作對家庭的重要性,強調一種交換。受母親用自己的職業資源置換為家庭資源,不僅兒童,而且其他家庭成員都被視為母親失業的主要受益者。
那麼差異到底在哪裡?在具體的消費支出方面就格外直觀。
父親失業
保持常規支出,維持高教育支出
“我們帶兒子繼續滑雪。說實話,開支不小,但這本來就是父母該做的事。”對於已經失業半年,承受巨大經濟壓力的斯科特來說,保持住孩子以往正常的一切支出,理所當然。
透過統計,阿利亞發現,像斯科特這樣的家庭有很多,而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都是家中的父親失業了
換句話說,父親失業後,不論是多麼高昂的支出,只要是孩子過去的常規消費,家庭就會選擇繼續支援,比如在擁有最好的公立學校的社群保持居住或者繼續送孩子上昂貴私立學校。
但這種做法難道不是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嗎?
實際上,這類家庭往往認為,為子女提供精英教育,是一項不可改變的經濟義務,即便不能保證孩子向上流動,也至少要維持現狀。這些家庭認為,任何無法維持正常開支的行為,都是父親的嚴重失敗,是對家庭社會地位的威脅。
電影《錄取通知》截圖
即便家中經濟困難,為了讓孩子在富裕的社群中繼續保持歸屬感,他們甚至不惜提前投資,對孩子上大學的費用進行佈局,比如大學儲蓄賬戶、股票、債券,以顯示家庭對教育的重視。
阿利亞直接指出,在父親失業的家庭,任何削減都是被視為對兒童有害的變化,所以兒童支出的門檻被保持在“正常”水平,即保持以往的消費水平,包括高額的家庭護理,高薪聘請的家庭營養師,如iPad和Uggs一類的價值不菲的物品。
失業的父親在苦苦堅持之外,還希望孩子不會受到家裡經濟危機的困擾,所以選擇不告訴孩子失業的真相,或是用委婉的方式告知。在他們看來,“不讓孩子擔心錢”也是父母的責任。
美劇《我們這一天》截圖
參與調查的失業父親斯科特,一人承擔了家庭三分之二的收入。失業後,他的家庭經濟窘迫,但夫妻倆還是瞞了孩子幾個月,因為“這不是孩子應該考慮的”。
在孩子無意中得知真相之後,斯科特強調“失業是生活的正常部分”,向孩子保證失業不是一件值得擔心的事情。他反覆向孩子解釋自己只是在考慮接下來去哪一個公司,關於他們夫妻倆的省吃儉用,他絲毫沒有告訴孩子。相反,斯科特告訴兒子會持續供他上私立學校,並讓他放心該買買。
紀錄片《我的生活:伊頓公學》截圖
凱文的情況差不多,他年收入近 300,000 美元,佔家庭年收入的三分之二以上。儘管他已經失業一年了,但他仍然堅持送孩子上昂貴的私立學校。即便兒子每學年僅學費就需要3-4萬美元,他還是對兒子說“其實這根本不會影響你,沒什麼大不了的。”
對另一位父親託德來說,比起失業,兒子察覺到自己打棒球的愛好成本很高,這件事更讓他苦惱。
對這些父親來說,哪怕讓孩子意識到教育有多花錢,都會讓他們感到自己沒盡到父母的責任。
母親失業
減少常規支出,保持教育支出
與父親失業不同,母親失業後,家庭會削減在子女身上除了教育以外的其他開支,包括拓展型支出、娛樂支出,比如孩子的興趣班、每年都要花費8000美元的夏令營、1000美元一次的外出旅行。但這並不是父母單方面的決定,通常是和孩子共同商議的結果,全家人共進退。
和失業的父親不同的是,失業的母親們會更直接地跟孩子討論失業這件事。
電影《對不起,我們錯過了你》截圖
達琳是家中的經濟的頂樑柱。當她失去工作時,她為了讓十幾歲的兒子不要太擔心、瞎擔心,所以立馬就和孩子討論了這件事。
達琳一家原本每週日都回去家附近的餐廳吃飯,但是這項家庭儀式在達琳失業之後就取消了,而這是全家人商量之後的決定。他們透過說“媽媽只是要更多地在家做飯”來抵消儀式感的損失。
美劇《我們這一天》截圖
此外,在阿利亞的調查過程中,一位受訪的中產失業母親表示,她最近開始逛二手雜貨店了。
“雖然這次聖誕節禮物裡,大概有一半是在二手雜貨店買的,但這些玩具質量一樣好!”她還告訴孩子,參與二手物品的流通,有助於他們理解社會和自身成長。
克萊爾的收入佔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失去工作後,全家靠丈夫艾略特約30萬美元的年收入維持。艾略特夫妻倆一直對他們10歲的兒子強調失業的積極一面。
“一開始孩子很擔心,因為家裡的保姆被辭退了”艾略特坦率地說,“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孩子就發現媽媽失業也有好處:媽媽可以經常待在家陪他,有機會做一些她工作時做不到的事情,比如一起去學校參加活動,一起報名研學旅行。
對於孩子們來說,家庭收入減少是會讓生活體驗下降,但是媽媽有更多時間陪伴自己,又補償了前者的損失。
一句話,大家都不容易。
當我們盡力給了孩子我們所能給的,靜待花開,就很好了。
灣區養娃這麼貴,跟著矽谷萌娃辣媽club抱團取暖,享受各種福利和折扣,非常必要啊!!
例如前陣子人家去玩蹦床,club送你免費票和7折票!

例如朋友圈大家學中文上新東方,club讓你8.5折學費上東方!
例如東報西報興趣班,每家都原價,club有各種興趣班,2個課程就打9折還疊加其他優惠!
例如朋友你報飛騰課後學校,club讓你首月享受7折,不知道的家長原價!!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
點選底部「在看」或者分享朋友圈
讓更多人看到哦!
秋季成人形體舞蹈課、兒童興趣班開始報名
自家娃上的課,必須選擇最好的老師!和球球媽一樣為娃選最優質課程,球球上的好才推薦給大家哦!同時也給大家爭取了獨家福利!!官網啥的都沒有!
加入北美各地媽媽群、家長群、鄰居群、團購群等
加入群,養娃育兒定居海外不孤單
可長按或掃以下二維碼,關注公眾號後,發訊息“入群
”或點選選單欄“入群
掃描二維碼關注,回覆“入群“ 
加入北美16個城市媽媽群和2022年、2021年、2020年、0-3歲、3-6歲、小學等各年齡教育分享交流群。
這裡主要聚集著優秀的8090後辣媽、10後萌娃。蘋果、谷歌、臉書、百度、騰訊、滴滴等科技公司的高管或程式媛,忙碌於創投行業的知名投資人或創業者,致力於於百年育人的名校泰斗,全心投入家庭的全職媽媽。
只因為同一個身份,都是媽媽而聚集在一起。她們有愛、有趣、有夢想、有品味,育兒又育己,多才多藝,斜槓辣媽。
和優秀的人在一起,真的會變優秀呀!有這麼一群最優秀的媽媽,你可以和她們一起分享心得、一起交流經驗、一起傾訴生活中的小煩惱、一起分享帶孩子的小細節,也可以和她們學習職場和家庭的平衡管理、時間管理以及如何求職的呢?
最優質的辣媽和萌娃圈,願萌娃們一起長大,辣媽一起成長,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就等你了,快來加入我們吧!
讓我們一起沉迷育兒與育己,日漸美麗動人
Kids Meet
Club
Moms Meet“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