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H ID:31451
“買車背景”
這臺車是2024年1月上旬購入的,在我自己的清單中其實並沒有G82這個選項,我的朋友dream car是M3那時候他天天給我發g82g80又拉著我到處去看車,看著看著我也心動了,然後就開始找車之旅了,看到一臺很心儀的黑外白內配置拉滿帶碳陶瓷的id7準新車,我出到92W那個車主也不賣,估計虧太多了不捨得,那時候就一直在找準新車,但是沒有什麼合適的,就開始找新車資源了,結果就是現在這臺聖保羅黃後驅G82,看到這臺車的優惠直接打了飛的到邯鄲當天拿下小板回來了。
當時找的是後驅現車所以選配很簡單:真皮內飾、桶椅、精英駕駛、輪轂、碳纖維內飾,合計93300緣,很多人說這代要買就得買四驅,我也覺得是,不過對我來說真的無所謂,大馬力後驅開了近十年已經能較好的駕控一臺後驅車了,但是四驅賽道是真的快,賽化後是真的可以屠牛斬馬殺保時捷的。
“個人體驗”
s58發動機510P (我et7可是有653p) 之前的f82二階也是比原廠s58強,所以在加速體感方面我沒啥感覺,開這車的第一腳地板油我就覺得怎麼這麼慢。
第一次開這車,我就和G80朋友吐槽了,這車開著一點都不輕盈,感覺車身就是很重,實際這車的確很重來到了1.8噸左右四驅還會重50kg,賽化減重是重中之重,f82我記得應該是1.6噸左右,之前還看到某車評說什麼感受不到車的重量,你評了個雞毛。。。
這車開起來和看起來都會覺得比F82更大一些
上一代底盤的M2/3/4普遍評價都非常好玩這個好玩其實歸根結底其實是滑,一給油就滑,上一代賽道想要有點點成績你只能舒適模式,實在是太滑了,g8x就不一樣了,賽道不是強了一點半點,寶馬肯定是發現了這個問題,用了ZF8變速箱+四驅還給你了10檔tc,好多賽化的G8x在賽道上有很好的成績超越991.2gt3rs。
內飾營造的氛圍感F8X無法相提並論, 音響的效果會比上一代強很多,雖然都是哈曼卡頓,說多了!效能車不談音響,m也是延續了車內異響的傳統精神。
因為我之前F82避震改了kwcs3way,原廠的G82根本沒法比啊,原廠避震行程過長,底盤略舒適,選了桶椅的情況下還是能感受到側傾明顯,但是我也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代改KW賽用3way的避震更強更犀利。
總結:普通模式下正常代步完全夠舒適除了比三系硬一點隔音差一點好像也沒什麼區別(桶椅除外不適合胖子),沒有這麼硬核,心情好的時候嚯嚯一下也可以給你很軌道車的感受,沒有大馬力後驅車的經驗還是無腦上四驅, 畢竟車重放在那。
————-
映入眼簾的是最飽受爭議的前臉,雀食蟀,這個前臉就會很適配一些誇張的外觀件。
這臺車是2024年1月上旬購入的,在我自己的清單中其實並沒有G82這個選項,我的朋友dream car是M3那時候他天天給我發g82g80又拉著我到處去看車,看著看著我也心動了,然後就開始找車之旅了,看到一臺很心儀的黑外白內配置拉滿帶碳陶瓷的id7準新車,我出到92W那個車主也不賣,估計虧太多了不捨得,那時候就一直在找準新車,但是沒有什麼合適的,就開始找新車資源了,結果就是現在這臺聖保羅黃後驅G82,看到這臺車的優惠直接打了飛的到邯鄲當天拿下小板回來了。
當時找的是後驅現車所以選配很簡單:真皮內飾、桶椅、精英駕駛、輪轂、碳纖維內飾,合計93300緣,很多人說這代要買就得買四驅,我也覺得是,不過對我來說真的無所謂,大馬力後驅開了近十年已經能較好的駕控一臺後驅車了,但是四驅賽道是真的快,賽化後是真的可以屠牛斬馬殺保時捷的。
“個人體驗”
s58發動機510P (我et7可是有653p) 之前的f82二階也是比原廠s58強,所以在加速體感方面我沒啥感覺,開這車的第一腳地板油我就覺得怎麼這麼慢。
第一次開這車,我就和G80朋友吐槽了,這車開著一點都不輕盈,感覺車身就是很重,實際這車的確很重來到了1.8噸左右四驅還會重50kg,賽化減重是重中之重,f82我記得應該是1.6噸左右,之前還看到某車評說什麼感受不到車的重量,你評了個雞毛。。。
這車開起來和看起來都會覺得比F82更大一些
上一代底盤的M2/3/4普遍評價都非常好玩這個好玩其實歸根結底其實是滑,一給油就滑,上一代賽道想要有點點成績你只能舒適模式,實在是太滑了,g8x就不一樣了,賽道不是強了一點半點,寶馬肯定是發現了這個問題,用了ZF8變速箱+四驅還給你了10檔tc,好多賽化的G8x在賽道上有很好的成績超越991.2gt3rs。
內飾營造的氛圍感F8X無法相提並論, 音響的效果會比上一代強很多,雖然都是哈曼卡頓,說多了!效能車不談音響,m也是延續了車內異響的傳統精神。
因為我之前F82避震改了kwcs3way,原廠的G82根本沒法比啊,原廠避震行程過長,底盤略舒適,選了桶椅的情況下還是能感受到側傾明顯,但是我也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這代改KW賽用3way的避震更強更犀利。
總結:普通模式下正常代步完全夠舒適除了比三系硬一點隔音差一點好像也沒什麼區別(桶椅除外不適合胖子),沒有這麼硬核,心情好的時候嚯嚯一下也可以給你很軌道車的感受,沒有大馬力後驅車的經驗還是無腦上四驅, 畢竟車重放在那。
————-
映入眼簾的是最飽受爭議的前臉,雀食蟀,這個前臉就會很適配一些誇張的外觀件。

現在最新款25款已經用了CSL的尾燈,又是一招背刺。


SUV既視感,G80屁股會比G82低很多。





雷射大燈,想開啟沒這麼簡單,不過現在也有模組可以改裝開啟要求沒那麼高。

隨處可見M4的標識

這代內飾肯定是吊打上一代f底盤的,比三系應該多了兩個按鍵m1m2????

這代id8大連屏遭受很多人的詬病,我覺得挺好的id7的系統我是不喜歡。



這代M最亮眼的是這張座椅後面真的是太帥了。


M4的後排一直都挺優秀的,雖然後座沒什麼機會坐人,不過正常男性坐著不會很憋屈。

老生常談-碳頂

提車時別的先不管先看看輪胎是不是ps4s 出廠隨機ps4s或者p0,我對P0一點好感都沒有




側邊標識,這代基本都黑化了。

這臺車原廠聲浪是真的聽不到全靠音響意淫的,所以就改了套IPE的排氣,也是這臺車唯一的改裝了,這代g8x排氣選擇挺多的,ipe不會踩坑無共振,舒適模式下和原車對比我覺得反而是ipe更加安靜,我也沒安裝閥門控制器,這代排氣閥門不管在什麼模式下都不能隨心所欲的100%開啟,我是覺得原廠既然有這樣的設定應該是為了更好的低扭所以我也沒打算裝,裝了能完全開啟閥門排氣聲音會更大一些。

ID8的UI介面我覺得是進步

使用carplay想把導航路線顯示在HUD和行車顯示屏上只能用蘋果自帶的地圖或者車機地圖,高德不行,這點很雞肋了。

HUD尺寸比較大,顯示的資訊也比較多,稍微有一丟丟擋視線。

三個模式可以選擇,這個模式和車輛調教沒什麼關係,主要是關閉一些輔助駕駛。

選了運動模式後HUD介面是不一樣的。

寶馬也再慢慢的智慧化,現在家裡智慧門鎖,出門根本不需要帶鑰匙,特別是電車開習慣了突然要帶個鑰匙會很難受,老是會忘記拿,還好寶馬也有數字鑰匙了,NFC卡片鑰匙就放車裡托盤上,上車解鎖上鎖手機碰一下門把手,雖然沒蔚來好用但不用帶鑰匙也是極好的。


最後致敬一下曾經的老夥伴陪伴了我近10W公里,去年賣掉當天就被那個小白車主撞牆走了全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