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來源 | 未來汽車日報攝
作者 | 伍文靚
編輯 | 蘇鵬
誰曾想,這個曾深陷“新勢力吊車尾”輿論漩渦的品牌,竟用不到一年時間拿到逆襲劇本,股價一度暴漲約270%。
在MONA M03牢牢穩住15萬級基盤後,小鵬中高階產品的雄心也逐漸顯露——今天,小鵬釋出舉辦2025春季釋出會,向外界正式展示了新款G6和G9。
2025年新款G6和G9被何小鵬評為“小鵬創業10年最重要的車”,它們承載了小鵬深入中高階腹地的夙願,與特斯拉Model Y等車型進行正面交手。
一如此前的MONA M03與小鵬P7+,小鵬新款G6和G9也錨定的價格區間內將各項配置拉高到了極致。
新款G6入門版17.68萬元,續航分為2個版本,625km和725km。相比老款19.99萬元-27.99萬元的價格區間,這一次全系下探至20萬元級市場,直接讓友商們倒吸一口涼氣。
而旗艦車型G9的降價來得更為猛烈,售價24.88-27.88萬元,續航則為625km、725km以及680四驅版。要知道,老款G9起步價也要將近31萬元,這次的整體降幅達到了20%以上。
雖說小鵬G6和G9本次的升級被定義為改款,但從產品細節來看,已經近乎兩款全新的車型。
一般來講,車型的換代只有10%左右的一級總成換代,但2025款G6的這一數字達到了34%,體驗更新升級共81項。
在小鵬最引以為傲的智駕體驗方面,新款G6和G9兩款車標配圖靈AI智駕,將“不選裝、不訂閱、不付費”的模式貫徹到底。
其中,相比於其他玩家還在依靠記憶實現“車位到車位”功能,小鵬還將在今年內於G6車型推送園區漫遊功能,無需高精地圖與提前記憶,僅靠車輛思考就能夠像人一樣,在陌生的園區實現找出入口與停車位。
“這是類L3級智駕的體驗,相當於L4量產的前夜。”何小鵬說道。
除此之外,在行業內要麼是頂配,要麼是50萬級別車配置的5C超充AI電池,這一次也被小鵬正式帶入20-30萬區間。
新款G6和G9全系標配5C超充AI電池,10分鐘充電450公里,相當於買一杯咖啡的時間。即便是在-30°的極寒場景,補能速度也比肩常溫環境。
從行業發展歷程來看,造車新勢力早期的產品往往是“重智慧輕機械”。但當今時代,戰場已經從堆電池、堆螢幕、堆智駕硬體,走向了全維度使用者體驗。
除了智駕和續航,底盤調教的好壞,正在直接影響使用者對於行駛舒適性和穩定性的感知。
在此之前,特斯拉Model Y改款加厚後懸襯套,降低顛簸感;理想魔毯懸掛3.0能預判顛簸,晃動感降低40%;蔚來的天行底盤更是貢獻了與賓士邁巴赫對比測試的名場面,一度引爆話題。
在一眾車企開始“卷底盤”的當下,小鵬也斥2億巨資對新車底盤的舒適性和操控性進行了最佳化。
在安全方面,何小鵬更是放下豪言,新款G6的底盤“10顆子彈連續射擊也打不穿”。
作為何小鵬最在意的“對手”,煥新版Model Y也被搬上了釋出會現場的PPT,與新款G6進行多項引數及價格對比。
小鵬G6曾在2023年以“卷王”姿態殺進20萬市場,一度接近月銷萬輛的高光後,很快便陷入產能不足以及改款傳聞的漩渦,最終錯失部分市場機會,在2024年銷量同比下滑37%。
過去的2年時間裡,何小鵬一直在思考,為什麼G6這麼一款具有科技範兒的車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為了找到答案,小鵬團隊跟使用者進行了279次一對一訪談、收穫去重後優質建議367條、全網反饋超1萬條。
最終給新款G6定下了兩大目標:聽取使用者建議;保持技術持續領先。目前來看,這兩大目標似乎已經逐漸成為現實。
作為更高階定位的旗艦車型,小鵬G9的蛻變更具戰略意義。這也是唯一一款被認為是何小鵬最“意難平”的產品。
2024年,新能源市場已從“技術競爭”轉向“場景定義權”,例如Model Y賣的是“科技信仰”,理想L7主打“幸福的家”,阿維塔12擁有“華為朋友圈”的光環。
而小鵬G9作為旗艦車型,則因“糾結引數、配置混亂”折戟,月銷量平均2000不到。
如今,2025款G9用“減法”重構價值,砍掉雷射雷達、押注圖靈智駕,匯聚了小鵬所有最新的技術,版型也從7款砍至3款。
50萬元級的保時捷同檔雙腔空懸,也被小鵬打到了30萬元價格區間。
過去的一年,小鵬如願打了一場翻身仗,超過19萬的年交付量堪稱強勢,但這是屬於將利潤控制到極致的勝利。
小鵬P7+和MONA M03把小鵬拉出“ICU”,各自成為細分市場的爆款。
中大型轎車P7+定價18.68萬起售,瞄準燃油B級車腹地。官方資料顯示,每售出三臺小鵬P7+中,就有一臺來自燃油車使用者的置換。其中,德系和日系品牌車主佔比高達四成。
與一眾合資B級燃油轎車相比,小鵬P7+將空間、舒適性配置拉昇到最大化,在固有產品力上與其硬碰硬。此外,高階智慧駕駛在當下儼然成為小鵬品牌形象的一張“燙金名片”,這也為P7+打磨出更尖銳的技術長板。
MONA M03進一步將智慧駕駛和價效比下放到10萬級別,與比亞迪硬碰硬。從某種程度來講,相比於比亞迪,小鵬更早一步實現了智駕平權。
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故事在小鵬身上上演,而P7+和 M03的高性價比來自何小鵬“把錢花在刀刃上”的覺悟。
MONA M03是小鵬降本的第一塊試驗田,最關鍵的一步是供應商的最佳化和替換。
在佔電動車成本大頭的電池方面,MONA M03並沒有採取以往小鵬非一線不合作的供應鏈執念,而是選擇與比亞迪全資子公司弗迪電池合作,採用成本更低的磷酸鐵鋰電池,成本比三元鋰電池低300-500元。
在電機方面,MONA M03也採用了多供應商制,不僅可以保證產能冗餘,還能引入競價機制,進一步實現降本。
MONA M03極簡的產品風格也免去了車內幾乎所有無法直接影響使用者感知的配置,將節省出來的資源全部砸在智慧化體驗,最大化發揮其引爆市場的優勢。
除了在車身開啟省省省模式,小鵬的工廠也在進行升級。小鵬2023年開始探索CIB+中地板一體壓鑄技術,能夠幫助整車續航提升5%,同時降低10%—30%整車製造成本。
儘管小鵬從未向外界公開透露MONA M03的成本與利潤水平。但經過業內人士的測算,即便是入門級11.98萬元的售價,小鵬MONA M03也有著2萬元左右的利潤。
全新的小鵬P7+延續了MONA M03成功的know-how,放棄此前繁雜的多元化配置,全系標配高階智駕(NGP),並且不再區分Max和Pro版。
得益於自研圖靈晶片流片成功並順利上車,再加上摒棄雷射雷達方案,小鵬P7+NGP的整體智駕硬體成本可能會下降40-50%。
小鵬汽車曾規劃,到2024年底實現整體成本降低25%,目前似乎已經實現——P7+單車成本相比老P7下降了25%,也是小鵬首款規模降本的車型。
不過,當理想憑藉高毛利躺賺,零跑用C系列實現盈利,小鵬的低價爆款模式仍存在不少質疑。
尤其是多家車企正在大力推進智駕平權,華為也即將殺入20萬級市場的當下。小鵬如何跳脫低價的路徑依賴,找到爆款和利潤之間的平衡,成了下一個要回答的問題。
似乎是受競爭對手的影響,小鵬G6和G9並未把價格定得過高。
向上進一步拔高配置之餘,兩款車相比老款各自降低了2-6萬不等。
這也讓小鵬G6面對特斯拉Model Y、G9面對理想L系列車型面前增加了不少贏面。比如,相比於全新特斯拉Model Y 26萬的起售價,小鵬G6在便宜近10萬之餘,還做到了高階智駕的免費搭載。
最新資料顯示,小鵬G6上市7分鐘大定突破5000輛。
最新G6與G9的改款,本質是小鵬對“技術平權”的再定義,降維擊中了當前市場的核心矛盾:壓低智慧駕駛的價格門檻,並拔高產品上限。
17萬可以買一輛帶智駕的中型SUV,這在燃油車時代,甚至在去年,都是消費者不敢想象的事情。
躬身入局價格戰,強勢的價效比策略也降低了小鵬向上探索利潤的想象空間。這似乎也是一眾車企今年的心聲:先活下去,掙錢以後再說。
好在小鵬還有在四輪之外的探索空間,為其正向造血。比如,正值風口的飛行汽車、智慧機器人。
距離小鵬匯天首次試飛已過去11年。這款名為 "陸地航母" 的分體式飛車,去年在廣州車展完成載人首秀後,已斬獲4000臺預訂單,明年即將量產交付。
據介紹,依託小鵬汽車供應鏈的資源,飛行汽車的成本比海外競品低40%;透過超充技術,飛行模組10分鐘補能滿足150公里航程。
汽車相關的技術也能夠極大地複用到具身智慧,供應鏈成本比創業公司低35%,依託現有4S店網路,機器人售後成本可壓縮至行業1/5。
在2025年95億研發預算中,小鵬將45億砸向AI,其中20億專攻機器人觸覺系統——他們正在研發帶溫感、壓感甚至“痛感”的仿生皮膚。
何小鵬曾在去年的十年週年釋出會提到,未來十年,小鵬汽車將成為面向全球的AI公司。在他看來,小鵬的“汽車 + 飛行 + 機器人" 三角佈局,正是其對“AI公司”這一概念的具象化。
智慧汽車賺錢養家,飛行汽車、智慧機器人撞上風口進一步造血,小鵬汽車的盈利模型似乎初見端倪。
親愛的讀者們,不設定星標,很容易錯過我們的推送,也無法看到封面圖片。請星標“未來汽車Daily”,及時接收每篇推文,期待為您帶來更多更專業的行業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