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國企業家》記者 孔月昕
編輯|馬吉英
3月31日,富創精密董事長鄭廣文與Compart董事落筆簽約的剎那,不少人瞬間飆淚。
這是3個月極限競速後的盡情釋放,為了這一刻,幕後的光源團隊幾乎將自己“焊”在了崗位上。哪怕在2025年春節假期,近百個專項溝通群裡,他們依然保持隨時響應。
簽約當天,富創精密釋出公告,宣佈作為主要投資方聯合共同投資人,基於浙江鐠芯100%股權38億元的估值,擬以約30億元人民幣共同收購浙江鐠芯80.8%股權。截至目前,是半導體零部件行業最大收購案。此交易中,光源資本擔任買方獨家財務顧問。
作為國內領先的精密零部件製造商,富創精密此次收購是為了將浙江鐠芯間接控股的Compart Systems Pte.Ltd.(以下簡稱“Compart”,全球領先的氣體傳輸領域零元件廠商)納入公司版圖,實現在市場、產業鏈、經營管理等方面的資源和能力互補。
富創精密董事長鄭廣文對收購Compart志在必得。他認為這次收購不僅具有確定的盈利前景,更是富創精密全球化戰略的關鍵一步,能夠打通產業鏈條並提升產品附加值。
在光源資本創始人、CEO鄭烜樂看來,富創精密成功收購Compart實現了絕對的雙贏。對富創精密而言,它可以完全整合利用Compart成熟的全球客戶認證體系,為富創精密產品進入全球市場提供渠道;同時,Compart的產品也能借助富創精密的銷售網路拓展市場。據光源測算,收購完成後兩年內,Compart的利潤有望翻倍,並顯著提升富創精密的整體盈利能力。
同時,鄭烜樂認為,這次收購吹響了半導體產業鏈併購整合的號角,未來將有更多專案被推向併購整合的牌桌;消費、生物醫藥、先進製造及新材料等核心領域,未來均將迎來行業整合的重大併購機遇。

鄭烜樂 來源:受訪者
不過,相比以往動輒半年甚至數年的併購交易週期,本次富創精密併購案的操盤時間僅為3個月,這在整個行業中都是極為罕見的。光源資本董事總經理、兼併與收購團隊負責人王巍表示,“這對我們的執行效率是一次嚴峻考驗。”
光源團隊如何在3個月時間內,在數十位利益相關方中找到平衡,達成一個涉及國內和海外、多方股東、敏感技術與高額估值的併購交易?

3個月極限交易戰
近年來,國內半導體產業持續升級,泛半導體相關產業(材料、裝備、零部件)也成為突破焦點。其中,被譽為晶片製造“血管系統”的半導體氣體傳輸系統零部件市場,目前由美國Swagelok、日本Fujikin等國際巨頭高度壟斷,市場集中度高達60%,國產化率僅約10%,核心元件幾乎全部依賴進口。
這種局面必然導致“卡脖子”風險。鄭廣文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公司此前向Compart採購產品遭到拒絕,為保證產業鏈安全和效能,他決心帶領團隊收購Compart。
2024年11月末,光源和富創精密初步接觸。當時雖然有多家券商、外資投行都在爭取這一交易,富創精密高管層亦在找其他團隊進行深度市場調研。但巧合的是,王巍此前曾代表買方參與過對Compart的收購案,雖因最終併購競價問題未能成功,但他當時已對Compart十分了解;此外,Compart的十多家股東中,大部分與光源資本存在合作,讓光源團隊能夠準確把握各股東的退出訴求。
基於這些優勢,富創比較了多家中介機構後,認為光源的核心能力更適合公司,而光源團隊也對完成交易志在必得。但初步接洽達成合作共識僅是起點,專案交易過程中還有諸多難題雙方需要解決。
基於對過往併購中多頭博弈易致效率折損的預判,為避免陷入“為他人作嫁衣”的被動局面,光源團隊極力推進與資產方Compart的“一對一”獨家談判,以排除多方博弈干擾。
為了給富創精密爭取獨家談判機會,光源提出了三個策略:一是高效執行,在最短時間內完成簽約;二是交易結構設計,降低不可控因素,並提供資金解決方案;三是確保收購價格有競爭力,基於光源對於產業協同效應的分析,富創可以給Compart匯入國內客戶資源,實現市場擴容,長期收益能夠支撐估值溢價。
不到一個月,光源併購團隊就設計出了資金方案。2024年12月下旬,談判啟動,光源當月底即促成了Compart與富創精密簽署了3個月的獨家排他協議。
相較於同業通常為6~12個月的併購週期,3個月的交易時限對光源團隊與富創精密決策層而言都是巨大挑戰。
為此,光源將併購執行拆解為三個攻堅階段。第一階段,截至2025年1月底,光源需完成標的資產全維度盡調,並啟動投資人路演,從近300億元潛在出資意向池中篩選出較為確定的投資方;第二階段,在2月底前,推動入圍投資方完成投決流程,將非約束性出資意向轉化為具法律約束力的出資承諾;最後,在3月份,根據各家的出資條件構建投資矩陣,將出資條件相對友好的投資方優先順序提前,逐一談判敲定合作。
在股權融資基礎上,光源併購團隊同步申請了併購貸款,最佳化交易資本結構。王巍告訴《中國企業家》:“我們設計的交易方案基本滿足了所有股東的訴求,但也因為方案設計得好,我們後續工作壓力也比較大。”
在3個月的排他期內,光源團隊一直保持高強度工作模式,每天睡眠時間被壓縮到4~5個小時。他們同時管理著包括投資方、銀行、買賣雙方等近百個工作微信群,每天要處理大量資訊。凌晨兩三點收到投資人問題、四點回復解決方案亦是常態。不少人更是長時間泡在富創精密或Compart在瀋陽、南通、深圳等地的工廠裡,完成盡調協調、跟老股東談判、對接銀行併購貸、協同律師談判等工作。
點選封面訂閱全年雜誌

交易談判“拉鋸”
面臨3個月極限交易週期,“快”僅是買賣雙方的基礎訴求,更深層需求在於構建承載產業協同、資本訴求與監管合規的精密交易架構。
王巍表示,為了滿足財務投資人及併購貸銀行等多方需求,團隊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將交易架構設計為多層獨立結構:共同投資人組成的財團是一層,併購貸融資是一層,被收購的標的公司在一層。各層級間透過契約條款實現訴求隔離,確保投資人、銀行等主體的核心條件互不衝突,最終形成既關聯協作又風險獨立的多層結構。

王巍 來源:受訪者
到了具體談判階段,從Compart原有股東、新進投資方、併購貸款銀行到標的公司原高管團隊,光源併購團隊需逐一揣摩分析各方的核心訴求,有針對性地提供解決方案。
另一方面,較高的價格雖然可以打動賣方股東,但說服出資人接受估值溢價又是一大難題。
為了打動出資人,光源團隊提出了一個產業協同方案,並表示,光源做完交易後,會一起協助富創精密做好Compart的人員安排、業務整合等工作。
因此,在接觸買賣雙方團隊,進行實際調研時,光源團隊用財務模型量化了協同價值,如雙方可以在資本開支、新產品研發等方面進行深度整合,最佳化資源配置;在產品市場驗證階段可以互相匯入客戶資源,縮短驗證時間。雙方工廠也可以提升產能利用率。目前,Compart在深圳的工廠生產已經飽和,但富創精密仍有富餘產能,可以支援Compart生產,保證後續訂單交付。
這也讓投資方看到了交易成功後,長期投資回報的可能,讓他們願意且有底氣支付相對高的估值溢價。歷經多輪篩選,光源團隊逐漸剔除了意向不確定或條件過於苛刻的機構,最終鎖定了包括中建材、天壹資本、中信金石等在內的6家財務投資機構。
更為緊急的是,銀行併購貸審批須在所有投資人審批後才能啟動。光源併購團隊找了數家銀行作為備選,彼時僅浦發銀行的時效性適配,但其分行對總行過會機率無法預判。一旦貸款無法透過(審批),原定3月31日的簽約計劃將提前宣告失敗。直至3月27、28日拿到銀行的最終審批,王巍和同事們才鬆了口氣,“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了”。

新機會
光源資本併購業務的起點可追溯至2017~2018年移動網際網路的“餘暉期”。彼時,百度、阿里等巨頭為補足業務短板或捕獲突破式創新,頻繁收購創業公司,光源資本在這一時期將多個專案成功推介給這些大廠。
轉折發生於2021年。鄭烜樂預判,很多大產業方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在遭遇技術躍遷、價值鏈重構或者競爭格局突變之後,上市公司將成為產業整合的核心參與方。在他看來,產業方訴求正在高度複雜化,單一私募融資工具沒辦法支撐跟產業方的戰略對話。要進行此類對話,不僅需要機構具備私募融資能力,更需要結構化融資設計、創新業務分拆、戰略孵化及併購等複合型服務能力。
想通這一層,鄭烜樂當即拍板組建專職併購團隊,甚至做好了“三年不開張”的心理準備。2021年底,他火速招攬王巍加入,負責併購業務,2022年逐步搭建了完整團隊。

來源:視覺中國
最初,鄭烜樂與併購團隊透過多次頭腦風暴探討差異化併購路徑,並初步篩選出8種專案型別。在隨後幾年裡,持續迭代專案型別。“前幾年真的是一直在試錯。”鄭烜樂說。
併購團隊成立第一年,就接到了一個資金規模逾10億元的併購標的,盡調後發現存在風險:賣方公司業務、專利、授權等情況複雜且對收購價預期很高,買方則缺乏併購整合經驗。光源團隊判斷,若強行交易,可能導致買方的業務協同失效,甚至拖累公司原有業務。儘管該交易佣金可觀,他們仍建議買方轉向替代性標的,最終買方以數千萬元收購另一家企業,整合後的新業務,很快為其貢獻了超10億元營收。
“這個客戶稱,我們讓他花小錢辦大事,如果那時買了第一家標的,真成‘冤大頭’了。”鄭烜樂說。
做完富創精密併購專案後,王巍表示已經有不少機會找過來,他也預測未來併購市場增量將顯著提升。王巍稱,近期光源還在同時操盤多個大型併購專案,並期待誕生第二、第三個富創精密。
新聞熱線&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值班編輯:郭立琦 審校:張格格 製作:王儀琪
關注“中國企業家”影片號
思念食品董事長王鵬邀您一起讀
《中國企業家》↓↓↓
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2025全年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