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國股市暴跌威脅到了經濟支柱——有錢人的消費
按語:這篇文章載於《華爾街日報》,講的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財富效應。算起賬來也非常簡單。美國GDP約七成是消費;而所有的消費裡面,最富有10%的人群佔到了一半(十年前還是三分之一齣頭,因為美國貧富差距在拉大,而股市本身又是個因素,持有金融資產的人變得更加富裕)。這最富的10%人群,淨資產里約有三分之一是股票。因此,股市大跌,直接導致財富效應縮水,這幫人不消費了,就會影響整個經濟。當然,非常短期的上下波動不會顯著影響財富效應,但大的結構性調整就會影響人們的預期了。有計算說,股市下跌20%,可能會在2025年使消費者支出減少1.2個百分點。對應使經濟增長大約減少0.8個百分點。可以看出來,美國經濟依賴消費,消費依賴富人,富人依賴股市,股市本身又是波動的,使得經濟基礎也變得很波動。特朗普各種政策一搞,會對實體經濟產生重大影響。而財富效應是普遍存在的,美國的案例對中國也有參考意義,中國居民資產裡佔比最高的是房地產(佔六到七成左右),在高淨值家庭裡佔比也有五到六成,所以,房地產是中國人財富的“壓艙石”,中國人對房地產資產價值下跌是敏感的,也會傳導到消費。這幾年經濟調整,從結構上看,居民資產也在從房產向金融市場轉移,但從美國的案例可以看出來,權益投資(股票)的波動性也是很大的,透過財富效應,對實體經濟的傳導作用可能更大、更直接。但無論如何,無論是股票還是房產,資產價值的穩定對於實體經濟至關重要——尤其當我們希望提高居民消費在GDP裡的佔比的時候。2025.3.18
(全文約2,1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Slumping Stocks Threaten a Pillar of the Economy: Spending by the Wealthy
Consumer spending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affluent, who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stock market
美國股市暴跌威脅到了經濟支柱——有錢人的消費
消費者支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富裕階層,而富裕階層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股市
Consumer spending is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affluent, who are highly dependent on the stock market
美國股市暴跌威脅到了經濟支柱——有錢人的消費
消費者支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富裕階層,而富裕階層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股市
撰文/Matt Grossman
載於/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日期/2025.3.16
正文:
近幾周的股市調整不僅僅是經濟下滑的潛在徵兆。它有可能導致經濟衰退。
··· ···
(全文約2,100字)
2️⃣十項指標解讀美國經濟現狀
按語:本文載於《經濟學人》,指出可以透過十項關鍵指標追蹤美國經濟現狀及特朗普經濟政策。1)標準普爾500指數;2)消費者價格指數;3)消費者信心;4)平均時薪;5)零售銷售;6)失業率;7)經濟政策不確定性指數;8)政府支出;9)房地產市場;10)美元。綜合來看,現在評價“特朗普經濟學”的影響還為時過早,美國經濟雖未陷入衰退,但也已出現了諸多不好的苗頭,其中政策不確定性對人們信心的影響最大。2025.3.18
(全文約3,1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Ten indicators explain what’s going on with America’s economy
A look
at the impact of Trumponomics, as revealed by data
十項指標解讀美國經濟現狀
從資料中看特朗普經濟政策所產生的影響
A look
at the impact of Trumponomics, as revealed by data
十項指標解讀美國經濟現狀
從資料中看特朗普經濟政策所產生的影響
載於/The Economist
日期/2025.3.14
正文:
民意調查顯示,美國人將就業和經濟問題置於所有其他問題之上。在去年大選前夕,共和黨人抓住了這一點,把疫情後物價上漲歸咎於民主黨人。如今,民主黨人則指出種種跡象,表明唐納德·特朗普的政策正在損害經濟增長。在黨派紛爭的喧囂聲中,事實與言辭往往難以區分。下面的圖表分析了從通貨膨脹、股市到一些不太為人所知的指數等十項經濟指標,對美國經濟進行了詳細的“體檢”。目前的診斷結果還不算糟糕,但確實有理由令人擔憂。
··· ···
(全文約3,100字)
3️⃣華爾街和企業界誤判了特朗普
按語:華爾街、企業界及絕大多數觀察者都對特朗普第二任期發生了重大誤判,原以為特朗普會延續首任期內減稅鬆綁、刺激股市的經濟路線,但發現其政策重心似乎真的轉向重塑本土產業、重構產業鏈的涉及長期經濟結構轉型的目標,而這些目標確實也是特朗普在選舉期間反覆說的(只是沒有人當回事)。關鍵是,特朗普鼓吹要像中國一樣搞“百年規劃”,呼籲市場忍受短期陣痛,但他又從來不以擅長“百年規劃”聞名,不能讓外界信服:他政策制定高度的個人化,高頻退出、隨心所欲的更改,標準混亂且自相矛盾;他也不尊重幕僚、專家、國會及市場的意見。這讓人們認為,特朗普真正關注的還是個人的政治訴求、個人的意志、個人的喜好。所謂“百年規劃”可能也只是說辭。唯一能夠“確定”的是,制衡機制的缺乏、決策的混亂與反覆無常,只會帶來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外界僅能透過碎片化的訊號,揣度特朗普的真實意圖,並動態調整自己的假設和判斷。2025.3.18
(全文約2,6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How Wall Street and Business Got Trump Wrong
They thought his second term would be like the first, giving priority to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stock market. He had other ideas.
華爾街和企業界誤判了特朗普
他們原以為他的第二個任期會和第一個任期一樣,優先致力於經濟增長和股市發展。但特朗普卻另有打算
They thought his second term would be like the first, giving priority to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stock market. He had other ideas.
華爾街和企業界誤判了特朗普
他們原以為他的第二個任期會和第一個任期一樣,優先致力於經濟增長和股市發展。但特朗普卻另有打算
撰文/Greg Ip
載於/The Wall Street Journal
日期/2025.3.14
正文:
去年秋天大選後的第二天,股市大幅上漲。這又有什麼奇怪的呢?投資者們認為唐納德·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會和第一個任期一樣,優先推行減稅、放鬆監管以及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關稅問題會在經過長時間的商討之後才會提上日程。特朗普會把股市當作他的即時成績單。
··· ···
(全文約2,600字)
4️⃣年輕、右翼:與MAGA青年們的一晚外出經歷
按語:進步左翼雜誌《The Free Press》的記者混進了紐約特朗普大廈為年輕單身右翼舉辦的交友及約會派對,瞭解這些MAGA青年們的想法。可以看到,美國社會出現“泛政治化”的問題,政治進入私人生活,直接影響到男女婚戀選擇,而且政治撕裂是沿著性別展開的:年輕男性的趨勢是右翼化、女性則更多的左傾化,政見分歧甚至直接影響戀愛。此外,保守派在年輕人仍然屬於少數派,他們也希望和政見相同的人約會——在紐約這樣由自由派主導的城市裡變成了一種挑戰。文章透過青年男女約會派對這一獨特視角,描繪了MAGA青年這種新型“動物”的畫像,也折射美國社會出現的深刻裂痕。2025.3.18
(全文約3,0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Right Young Things: A Night Out with the MAGA Kids
I went to the Trump Tower party for young, single conservatives. Here's what I overheard.
年輕、右翼:與MAGA青年們的一晚外出經歷
我參加了在特朗普大廈為年輕單身的保守派人士舉辦的聚會。以下是我聽到的一些情況
I went to the Trump Tower party for young, single conservatives. Here's what I overheard.
年輕、右翼:與MAGA青年們的一晚外出經歷
我參加了在特朗普大廈為年輕單身的保守派人士舉辦的聚會。以下是我聽到的一些情況
撰文/Maya Sulkin
載於/The Free Press
日期/2025.3.15
正文:
昨晚,100多名年輕的保守派人士齊聚特朗普大廈,在大廈的夾層舉辦了一場聚會。著裝要求是什麼呢?——“要穿得像是去見你未來的丈夫或妻子一樣”。當晚的主持人是拉克爾·德博諾(Raquel Debono)——那位讓“讓美國再度性感起來”(Make America Hot Again)口號走紅的網紅。她戴著香奈兒耳環,和房間裡的大多數女性一樣,頭髮吹得十分精緻。
··· ···
(全文約3,000字)
5️⃣遭美國政府逮捕的哥大抗議學生Mahmoud Khalil是誰?
按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巴勒斯坦裔學生馬哈茂德·哈利勒(Mahmoud Khalil)因參與反戰抗議遭逮捕及驅逐事件,暴露出外國人在美國從事政治活動的風險。1)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由,將一般的校園和平抗議和恐怖主義掛鉤,首次把外國學生政治立場作為取消合法居留權的依據;2)特朗普政府透過移民執法手段打壓異見,開創“政見不合即可驅逐”的危險先例,對數百萬持簽證或綠卡的外國公民構成威脅。須注意,相關人士的政見只是有別於激進維護以色列的特朗普政府,實際上距離校園、自由派及民主黨主流觀點並不遠。3)像哈利勒這樣擁有綠卡、透過安全審查、與美國公民組建家庭、在名校上學的合法移民,都有可能因公開表達政見成為打擊目標。預示著未來在美外國人將面臨“寒蟬效應”——任何與執政黨立場相悖的政治表達都可能導致被驅逐出境。4)中國留學生將來美國也需格外謹慎。2025.3.17
(全文約4,500字,內容根據中文表達習慣及語境進行適度調整)
Who is Mahmoud Khalil, the Columbia student protester arrested by ICE?
Trump wants to deport Khalil, calling him a threat to America for his role in protests against the Israel-Gaza war. Some say, unmasked, he was an easy target.
遭美國政府逮捕的哥大抗議學生Mahmoud Khalil是誰?
特朗普政府試圖以“威脅美國安全”為由,驅逐這位參與以色列-加沙戰爭抗議活動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生
Trump wants to deport Khalil, calling him a threat to America for his role in protests against the Israel-Gaza war. Some say, unmasked, he was an easy target.
遭美國政府逮捕的哥大抗議學生Mahmoud Khalil是誰?
特朗普政府試圖以“威脅美國安全”為由,驅逐這位參與以色列-加沙戰爭抗議活動的哥倫比亞大學學生
撰文/Susan Svrluga & Cate Brown
載於/The Washington Post
日期/2025.3.15
正文:
(4月30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馬哈茂德·哈利勒站在紐約校區的大門外。)
去年春天校園示威活動高潮期間,馬哈茂德·哈利勒(Mahmoud Khalil)成為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反戰抗議活動的公眾代表。
··· ···
(全文約4,500字)

【【【請求推薦(長期有效)】】】
招募:影片剪輯拍攝、新媒體運營
崗位:實習生 或 正式崗
領域:人文社科
要求:英文基礎好、有國際視野、有人文關懷、有創意、有網感
經驗:應屆畢業生 及 1~5年工作經驗即可
地點:北京(要求人在北京,可接受遠端辦公)
聯絡:電話15010806420 微信mylivinghistory-xu
歡迎加入「兔主席的寶藏」,這是兔主席/tuzhuxi和朋友們的精華內容分享圈。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定位:有國際視野、理性思考的愛國主義者
領域:熱點、國際、歷史、人文
風格:理性、邏輯、簡單、通透
持續:堅持20年創作(持續更新有保障)
內容:國際臻選(整理註釋評論、全網稀缺高質量內容)/快評(觀察、視角、心得、影書評、圖片)

點選下方“閱讀原文”👇可快速加入【兔主席的寶藏】知識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