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吃龍蝦,記得看看它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

上一期,我們講到了烏龜的殼、大象的牙、蜂鳥的嘴、長頸鹿的脖子、雙髻鯊的大腦袋,現在繼續揭秘有個性的動物們的標誌性特徵來歷——
藍鯨為什麼那麼大?
藍鯨(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它們的體型讓人很難相信是由狗大小的祖先巴基斯坦古鯨(Pakicetus)進化而來的。據研究,在過去的530萬年裡,包括藍鯨在內的鬚鯨家族體型顯著增長。
巴基鯨甚至還有腿!
下圖源:ballenaswiki.
這種加速生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須鯨的濾食行為,它們使用剛毛狀的牙齒從海洋中過濾浮游生物。這種有點“被動”的進食策略與高效的新陳代謝有關,這讓鯨魚在長途旅行時可以儲存大量的能量。
研究人員認為,長鬚鯨的爆炸式增長始於更新世(260萬至11700年前)。冰層中富含營養物質的流入海洋,形成了密集的浮游生物和磷蝦群落。海洋的高生產力加上低能耗的鯨魚推動了這種動物的大規模生長,使它們達到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巨大體型。
老虎的花紋每隻都不一樣?
老虎的斑紋“因虎而異”,就像人類的指紋一樣。這些斑紋幫助老虎在捕獵時保持隱蔽,能融入高草中。
又會攻擊又會防守
1952年,英國數學家艾倫·圖靈提出理論,認為兩種均質物質之間的化學反應導致了著名的虎紋圖案,以及自然界中常見的其他圖案。他把這些物質稱為“形態因子”。一種作為“啟用劑”,另一種作為“抑制劑”——“啟用劑”導致條紋形成,“抑制劑”產生空白。
就是“計算機之父”“人工智慧之父”圖靈
圖源:電影《模仿遊戲》
2012年,發表在《自然遺傳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透過實驗驗證了這一理論。
響尾蛇的尾巴為什麼會響?
響尾蛇響尾的聲音會讓人脊背發冷。聲音是由尾巴上一些中空的硬殼“角質環”也叫“響環”發出的,這些角蛋白松散地相互連線,當蛇搖動尾巴時發出聲音。
環越多聲音越響
在2016年的一項研究中,科學家們研究了56種蛇,分別來自毒蛇科(包括響尾蛇)和蛇科。當面臨可能的威脅時,兩個家族的蛇都開始搖晃和振動它們的尾巴末端,這表明這種行為有共同的起源。與響尾蛇關係更近的物種在尾巴振動的持續時間和頻率上也有相似之處。
長頸鹿脖子可以很短?
類似龍蝦的甲殼類動物最早出現在大約4億年前。這種現代生物的爪子大而不對稱,大的那隻占主導地位,就像人類的慣用手更有力似的。
這下知道吃龍蝦的時候搶大爪子了
幼年龍蝦的爪子是對稱的,隨著動物變大,爪子會隨著時間和使用方式慢慢改變。成年龍蝦長出鋒利的爪子,上面有快速的纖維肌肉,可以以20毫秒的速度折斷食物。它們的另一隻爪子是又短又重的破碎爪,破碎機的爪肌是由慢肌纖維組成的,可以施加每平方英寸100磅的強大壓力。
早三疊紀時期,有爪龍蝦首次顯示出左撇子和右撇子之分。理論認為,在中生代海洋革命時期,海洋動物進化出了捕食貝類的新方法,食肉動物之間爭奪食物的競爭也加劇了,龍蝦也開始找到了撬開或壓碎有殼生物的新方法。

藍鯨為什麼那麼大?
鵜鶘是一種大型水鳥,以其長喙和大喉囊而聞名,這有助於它們每天吃掉多達1.8公斤的魚。它們用極有彈性的喉囊連水帶魚一起舀起來。
吃飯自帶餐具
這個方便的工具是如何進化來的始終是個謎,因為從生活在古近紀(6600萬到2300萬年前)的鳥類身上很少發現喙和喙的化石。2010年發現了已知最早的鵜鶘化石,其喙幾乎儲存完好。研究人員發現,鵜鶘的喉囊在過去的3000萬年裡變化很小,可能,就是天生擅長吃飯吧!
還能在吵架的時候更有氣勢
來源 | livescience
翻譯 | 趙之遇
部分圖片 | 圖蟲創意
微信編輯 | 趙之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