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說跟著嗎嘍也能學到東西吧!

前言
除了人類,其它動物擁有的技巧時常讓人讚歎,但它們又是怎麼學會這些技巧的呢?難道它們也有老師?
科學家告訴你,是的,你沒想錯,儘管罕見,但動物界也有可愛的“班主任們”,在盡心盡力教育著崽崽們。
什麼動物有老師?動物界的老師們都會幹些什麼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看……
PHOTOGRAPH BY JIM AND JAMIE DUTCHER / NATIONAL GEOGRAPHIC IMAGE COLLECTION
生活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狐獴以群體形式存在,每個群體包含的個體多達30只。在這些群體中,父母和其他成年狐獴會手把手地教導幼崽
PHOTOGRAPH BY THOMAS P. PESCHAK,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蠍子是狐獴的重要食物,但它們的毒刺非常危險,稍不留神就會致命,所以父母一開始會把死蠍子直接給幼崽,而隨著小狐獴的成長,“狐獴老師”會逐漸增加難度,比如先拔掉活蠍子的毒刺,讓幼崽練習捕殺。當幼崽掌握了技巧並變得自信後,“狐獴老師”會提供更活躍的蠍子,直到幼崽學會如何安全地去掉毒刺並自行捕獵。
雖然成年狐獴花時間教幼崽可能影響其他活動,但群體成員大多是親屬,保護更多成員有助於延續家族基因
壯麗細尾鷯鶯在幼鳥還是蛋的時候就開始給娃上起了音樂課,多達每小時30次地對著鳥蛋唱歌,讓胚胎聽到一種獨特的“音樂密碼”,這種密碼是每隻母鳥獨有的。一旦孵化出來,小鳥會用這個聲音向同樣懂得這個調子的父母討食。
PHOTOGRAPH BY Ed Yong
這些歌唱課程有其重要的原因:杜鵑經常將自己的卵產在壯麗細尾鷯鶯的巢中,以此將孵化和撫養後代的負擔轉嫁給它們,這種現象被稱為“巢寄生”。但是,杜鵑的胚胎並沒有學會壯麗細尾鷯鶯的叫聲。因此,只撫養會這種叫聲的幼鳥可以確保壯麗細尾鷯鶯不會在其他鳥類上浪費寶貴的時間和食物。
當一隻巖蟻發現新的食物來源或巢穴位置時,它會用一種稱為“雙行跑”(tandem running)的技術帶領另一隻蟻前往。熟悉路線的螞蟻會沿途引導新手,並時不時停下來,讓“學生”記住每一個地標。“教師蟻”依靠學生的反饋來確認每個步驟是否學會;觸角的輕拍告訴“教師蟻”該繼續前進了。
“教學的螞蟻會讓另一隻螞蟻參與到尋找更好巢穴的過程中。這對整個蟻群有利,並幫助它們將自己的基因更多地傳遞給下一代,”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的生物學名譽教授Nigel Franks說道。他在2006年與他人共同撰寫了一項研究,記錄了這種行為,這是首個發表的有關非人類動物教導另一隻動物的證據。
根據生活的地區不同,虎鯨的捕食物件也大不相同。
在挪威,虎鯨協作將鯡魚群驅趕成密集的魚群,然後用尾巴擊昏魚群再享用。在南極,它們會聯手潛入冰下,向上撞碎整個冰面,直到將趴在冰面上的韋爾德氏海豹衝入水中。科學家認為,在這些特殊情況下,父母會教導幼鯨如何捕獵。
PHOTOGRAPH BY BRIAN SKERRY, 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例如,在巴塔哥尼亞附近,一些虎鯨透過故意將自己衝上岸來捕獵海獅幼崽。成年虎鯨在幼鯨開始捕獵之前就教它們如何完成這個危險的動作,並在需要時幫助它們返回水中。
在阿拉斯加水域,人們觀察到虎鯨分階段訓練幼鯨捕獵,首先用尾巴擊暈海鳥,讓幼鯨熟悉處理獵物的過程並練習自己的拍打技巧。
巴西大西洋森林中的金毛獅絨必須學習如何覓食,包括150多種不同的果實、昆蟲、樹蛙、蜥蜴和其他獵物。
PHOTOGRAPH BY ERIC GEVERT, ALAMY
成年金毛獅絨會用特殊叫聲吸引幼猴來吃食物,然後逐漸引導它們進入更復雜的覓食場景,如識別果實或在樹洞中尋找獵物。
自然界就像一座大型學校,各個族群都各自“開設班級”,教授它們教科書一樣重要的本領。而生存技巧就這樣在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去,成為動物們掌握的共同財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