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一串十八籽,勝過肩上愛馬仕

文 | 十三姐
上週幾個朋友來我家玩,聊天。
一開始聊美食,還挺開心的;然後分享病史和交流減肥經驗,心情也還不錯;再然後分析各自的工作和老公,氣氛就有點低沉了;再然後開始談孩子和考試,氛圍直接陷入焦慮恐慌,最後她們聊出了一個積極建議——去五臺山。
我覺得出趟遠門還是有點麻煩的,於是對她們說:這樣吧,我這心理學門門A+也不是白考的,我給你們好好開導開導。
於是我窮盡畢生絕學,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文武雙全地給她們開導了三個多小時!終於!最後我決定跟她們一起去五臺山。

也不能怪我,人到中年,有些事就是身不由己。
什麼皮亞傑的理論,塞利格曼的樂觀,威廉詹姆斯的情緒,好像都不如一場說走就走的燒香管用。
說走就走。
實不相瞞,長這麼大我還是第一次去五臺山,不愧是活到老學到老,也算是出去漲姿勢了。
這個世界上最能幫一個女人開拓眼界、擴充套件思路、充實知識、助力實踐的人就是另一個女人,或另一群女人。
她們如哆啦A夢的口袋一般,裝著點心蜜餞巧克力感冒藥創可貼溫度計降壓藥救心丸冰寶貼暖寶寶和當地嚮導的微信以及徒步線路圖甚至過油肉和刀削麵哪家好吃的攻略……所以從一齣發我就知道,焦慮已經治好了四分之三。

所以我知道到底是什麼能緩解焦慮,是有可以共情和能提供情緒價值的人在身邊。中年婦女的情緒價值就是——你說“我們去燒香怎麼樣”我說“走”,而不是像我們的老公那樣說“香有什麼好燒的”……
我的一個朋友說,現在孩子班上的流行風尚就是「手上戴串靈隱十八籽等同於背個愛馬仕」
爸爸們知道了大多會苦笑搖頭,而媽媽們聽說了大機率會求問“如何擁有同款十八籽手串”。
這就是治好焦慮的攻略:獲得一種無法證偽的認可。
當你覺得做一些事情可以讓你內心平靜一些時,支援並和你並肩行走的人就是你的情緒價值,就是治療焦慮的左膀右臂,反之就是拖油瓶,攔路虎。
上一次走近玄學是我兒子小升初的時候,也是在朋友的啟蒙之下,我走進了上海城隍廟。
從那之後每次有媽媽向我訴說焦慮,我就推薦上海城隍廟。她們問是不是但凡碰到小升初、中考、高考,大多數家長都會去燒香?我說也不一定,但很多人不知道還能做點什麼,所以就什麼都做一下,那麼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會更坦然面對。
以前我沒去過五臺山,這次親身經歷了一次,真心感慨中國家長的偉大,確切地說是中國媽媽。寺廟裡手攥一大包孩子文具在文殊菩薩前長跪不起的,大多都是媽媽。
中國爸爸都在隔壁——五爺廟。據說那裡是求財的,放眼望去會看到一大片光頭大哥在排隊磕頭。
真是不容易,人各有志,中國媽媽大多數志在孩子。
現如今,小學生都開始盤串,大學生也都開始拜佛,中年人的可操作空間被壓縮了。但在五臺山,中年人的舞臺很大。
仔細想來,價效比奇高。心理諮詢一小時800,燒香少則免費多則“隨緣”就能還你一片love & peace……
心理諮詢連綿數次對話終於讓你確定自己的心理確實出了問題,燒香“立等可取”地讓你明白盡人事聽天命的終極哲學,並覺得自己挺正常的……
心理學是一門科學,讓你知道科學可以解決世上大部分問題;燒香是玄學,讓你知道科學解決不了的那一小部分問題也需要解決的渠道。
尤其是當你有了娃之後更會明白:玄學,在保持老母親精神穩定這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可以這麼說:寺廟是中年婦女的第三大精神智庫
前兩大分別是補習機構和醫院。
中國媽媽狠起來,刷個手機都能隨機開光,甚至在我的留言區裡也見識過一些家長的祈福現場——
怎麼說呢,我知道我沒這個功可發,她也知道我沒這個功可發,我也知道她知道我沒這個功可發……但我們還是很默契地完成了一次心靈的碰撞……
但哪怕有三秒鐘我們互相緩解了彼此的焦慮,那也是好的。
當媽的每個階段總能遇到很難理解或接受的事,或許也很難說服自己去接受。有些人彎彎繞繞,摸爬滾打了許多年,才逐漸接受自己的和孩子都很普通。
而有些人因為提前燒了香,從一開始就有了氣定神閒的架勢,覺得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對玄學的靈活應用,就像生活裡的一味調料,又像一劑強心針,日子苦了酸了不舒服了,來一點,本質上沒解決任何問題,但心理上舒緩了一些焦慮,說明它是有存在價值的。
這些年我的總結是:對生活要認真,對細節要豁達。如果做到這兩點,能緩解一半以上的焦慮。
而大多數家長心裡也都明白,他們也不是一定要燒香拜佛,只是找尋一個讓焦慮混亂的自己減少糾結、養生續命的一種生活姿態吧。
可氣的是孩子他爹,在這些重要時刻都不能跟我擰成一股繩,還在跟我講:“你不是聲稱自己很佛系嘛!”於是我只能象徵性地對他生了一頓氣。
他不懂,佛系歸佛系,該急的還得急。

到了我們這個年紀,就得與自己和解,既不能躺得太肆無忌憚,又不能拼得太歇斯底里。
按時生氣來釋放激情,再定期依靠玄學來讓自己迴歸平靜。
把自己養出賽博朋克的狀態來,總結下來帶娃到後期呈現出來的高階狀態其實就三個字:按時生氣,定期燒香


十三姐
魔都高影響力KOL
公眾號「格十三」「十三姐夫」「十三姐的下午茶」
著有《了不起的中年婦女》《了不起的中國媽媽》《帶夫修行》
微博@格十三
影片號「格十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