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二任期執政百日爭議不斷

複製連結或點選閱讀原文直達“大荘家”
https://www.pechanga.com/eat
特朗普總統於今年1月宣誓就職,開啟第二任期,致力於改變美國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自上任伊始,他就堅持不懈地將國內、經濟和外交政策推向充滿風險的新方向;對聯邦勞動力進行大規模裁員;挑戰法院的權威;並試圖清除政府、教育和文化領域中自由主義的影響。儘管面臨持續的經濟憂慮、外交挑戰和國內分裂,特朗普政府仍以“言出必行”為口號堅持推進其政策。然而,100天過去,現實與承諾之間的差距引發了各界關注。
經濟政策表現複雜,挑戰仍存
經濟議題一直是特朗普政治品牌的核心。在競選與就職初期,他承諾透過減稅、貿易保護和放鬆監管手段,重振美國經濟,降低物價。然而,百日成績單顯示,儘管部分資料短期向好,整體經濟形勢依然複雜。
白宮指出,3月份美國月度通脹率出現五年來最大降幅,特朗普稱此為“政策見效的標誌”。然而,大量經濟學家預期,受特朗普發動全球關稅戰影響,商品價格將在未來數月內全面上漲。依賴進口原材料和商品的企業承壓,消費者信心下滑,部分投資者對經濟衰退表示擔憂。美聯儲因持續的通脹隱憂,拒絕配合特朗普降息要求,貨幣政策陷入僵局。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貿易戰帶來的後續效應。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及其他國家加徵關稅,旨在“終結就業流失”,但結果導致美國股市動盪、製造業供應鏈緊張。雖然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宣稱某項貿易協議“即將達成”,但尚無具體內容公佈。
與此同時,特朗普簽署多項稅收優惠措施,試圖緩解關稅對製造業的衝擊,特別是在密歇根州等搖擺州力保汽車產業。然而,財政保守派警告,大規模減稅恐使聯邦赤字進一步膨脹,長期不利於美國經濟穩定。
最新民調顯示,特朗普的經濟管理支援率已跌至36%,為其任期新低。儘管集會現場支持者仍然熱情高漲,但專家普遍認為,當前政策風險遠超收益,經濟表現將成為決定特朗普能否順利度過中期選舉的關鍵變數。
內政改革強勢推進,爭議激增
在國內政策方面,特朗普延續強硬路線,尤其在移民與文化議題上動作頻頻。他派遣軍隊增援美墨邊境,擴大非法移民逮捕範圍,2月與3月非法越境人數降至歷史低位。但驅逐行動面臨法律阻礙,特朗普依靠1798年《外國敵人法》遣返委內瑞拉幫派成員的舉措也引發司法挑戰。
與此同時,特朗普繼續打壓聯邦政府和私營企業的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性(DEI)計劃,撤銷多項民權保障措施,關閉教育部民權辦公室,威脅取消高校和企業相關專案資金,引發社會各界強烈反彈。與此同時,他著手削弱跨性別者權利,禁止相關醫療和參軍資格,爭議不斷。
政府內部機構改革同樣引人關注。由馬斯克(Elon Musk)領導的“政府效率部”深入到政府各部門進行大幅裁員,目標削減2萬億美元開支,但操作混亂,引發隱私洩露和訴訟潮。部分被解僱的關鍵崗位人員被緊急召回,機構運轉效率不升反降,而預算削減目標則遠未達到。
外交能源承諾難兌,局勢待解
特朗普曾誓言上任“第一天”就解決烏克蘭和加沙戰爭,但100天后,這兩場衝突仍未平息。特朗普試圖推動基輔轉變立場,例如割讓克里米亞,同時又在最近幾周加大對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壓力,要求其結束戰爭。在加沙,特朗普政府曾一度成功促成停火,但協議破裂後衝突再起,美方繼續堅定支援以色列對抗哈馬斯武裝。同時,美國對葉門胡塞武裝發動空襲,並與伊朗展開核談判,試圖避免局勢進一步惡化。
在能源政策上,特朗普上任後撤銷電動汽車強制要求,第二次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恢復液化天然氣出口審批。美國原油日產量依舊高企,但全球油價下跌令行業承壓。儘管特朗普上任時承諾降低能源成本。但據旅遊集團AAA稱,與一年前拜登總統(Joe Biden)執政時相比,目前的天然氣價格便宜了近15%,但自特朗普上任以來,天然氣價格變動有限。
執政百日,特朗普在經濟、移民、文化與外交多領域動作頻頻,但兌現競選承諾的成果有限。全球貿易戰、財政赤字、民眾信心和外交僵局等問題,使特朗普政府面臨巨大壓力。《紐約時報》評論稱,短短百日,特朗普以瞬息萬變的政策、激進任命與政治對抗,持續重塑美國政治秩序,展現其基於不滿情緒、個人信念與權力經驗交織而成的治國議程。
<
  精選 · 推薦  
>

洛杉磯美籍移民律師竟收到DHS驅逐信
舊金山灣區的經濟衰退或已開始?

貿易戰壓力下洛杉磯等港口貨運量驟減

戳“閱讀原文”舉報禮品卡詐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