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餐廳不要點的食物!週一不吃魚,哈密瓜要留心

食品安全專家Darin Detwiler分享了關於食物安全的系列建議。隨著食物中毒的案例不斷增加,Detwiler強調了一些可能導致健康風險的用餐行為。
冰塊的汙染風險
在外用餐時,建議大家仔細留意服務員如何為你加冰。如果服務員直接用杯子舀冰塊,而非使用勺子或鉗子,可能會使冰塊受到汙染。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這是因為未清洗的杯子可能攜帶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等細菌。此外,使用玻璃杯舀冰塊還有碎裂的風險,一旦玻璃破碎混入冰中,很難被立即發現,增加了意外受傷的風險。
外賣風險
在工作了一天後,透過外賣應用程式訂餐雖然方便,但Detwiler警告,這可能增加食源性疾病的風險。
他認為透過第三方外賣平臺訂購食物,因運輸時間較長且溫度難以控制,容易滋生細菌如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食物溫度若降至41到135華氏度(即5到57攝氏度)之間,細菌會快速繁殖。因此,他建議慎重考慮透過外賣平臺訂餐。
生蠔及海鮮的風險
生蠔是許多食客喜歡的海鮮之一,但Detwiler強烈建議在餐館中避免點生蠔。他指出,生蠔常來自汙染較高的水域,而未經適當清洗的生蠔殼可能攜帶弧菌,導致嚴重健康問題。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弧菌感染的症狀包括水樣腹瀉、胃痙攣、噁心和嘔吐等。他還特別指出,週一不宜點魚,因為週末魚市休市,較長時間存放的魚可能變質,歷史胺含量過高,也會引發組胺中毒。
自助餐及沙拉吧的隱患
Detwiler表示自己堅決不在自助餐或沙拉吧用餐。他強調,這些地方因每天有許多顧客接觸食物,容易導致交叉汙染。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沙拉吧和自助餐中的食物需要保持特定溫度才能防止細菌滋生,但放在同一個地方難以實現。尤其是沙拉,李斯特菌汙染風險較高,過去已多次因汙染召回。
注意荷蘭醬和班尼迪克蛋
外出吃早午餐時也要考慮跳過班尼迪克蛋,因其中的荷蘭醬通常用生或未煮熟的雞蛋製成,沙門氏菌感染的風險較大。
沙門氏菌是透過人或動物的糞便傳播的,感染後症狀包括腹瀉、腹痛和發熱,通常在接觸後六小時到六天內開始。
餐廳衛生環境
Detwiler還建議,在用餐前先檢視餐廳的衛生間狀況,以便更好地評估餐廳的衛生狀況。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他指出,一個乾淨的衛生間通常意味著餐廳整體上重視衛生。如果衛生間衛生不佳,他會選擇離開,不再用餐。
選擇水果時的注意事項
對於水果,Detwiler特別提到哈密瓜,它是導致食物中毒的高風險食物之一。因其生長在地面上,易於接觸土壤、動物或水中的病原體。
(圖片來源:《每日郵報》)
切開後的哈密瓜應立即食用,避免長時間存放或購買預切水果,以免接觸可能的汙染源。Detwiler強調,提高意識,關注細節,保持警覺,可以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