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修明札記資深讀者:點選上方「修明札記」→右上角選單欄→設為星標

▼
11月8日,特朗普第二次當選為美國總統,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特朗普的身上,人們彷彿忘記了那個還在總統之位上的耄耋老人。
美國社會對拜登的評價兩極分化,在MAGA眼中,拜登是有史以來最差的總統,但歷史學家卻認為拜登修復了分歧,捍衛了民主,是貢獻排名第14的偉大總統。
我的評價是,拜登在政績上譭譽參半,但在“大義”上德行無虧。
說起政績,最重要的就是經濟,拜登的經濟政策可以說是有利有弊,功過相抵。
拜登剛上任時,在桑德斯等進步派的影響下,想成為“羅斯福第二”,希望藉助政府投資、擴大財政赤字來振興經濟,縮小貧富差距。
拜登任內先是發放了1.9萬億美元的經濟紓困資金,之後又頒佈了1.2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最後又頒佈了5000億美元左右的削減通脹方案。
大量的資金進入市場,流進個人的腰包,確實帶動了消費,讓勞動者的工資上漲,美國的失業率也達到歷史最低水平。整個拜登時期,美聯儲都是擔心美國經濟過熱,不斷透過加息試圖給經濟降溫。在疫情後全世界蕭條的背景下,美國經濟一枝獨秀,成為外國人羨慕的物件。
但是過熱的經濟也帶來了問題,那就是物價迅速上漲,美國的服務費、租金、房產價格在拜登任內出現了大幅上漲,一些關鍵商品的價格上漲幅度甚至達到了30%。
物價上漲引起了全美民眾的普遍不滿,今年選舉的出口民調就顯示,只有24%的人認為自己的家庭收入狀況比4年前更好,而在2020年,這一數字是41%,可以說美國民眾對經濟的體感和宏觀的經濟數字之間出現了很大偏差。
為什麼會有這種偏差?我認為有兩個原因:
1、通脹下,工資和物價其實是同步上漲的,但人們往往會將工資上漲歸結為自己“努力工作”,而將物價上漲歸結為“政府無能”,這種歸因的偏差讓人們更容易記住通脹的壞處。
2、物價上漲會影響所有人,而失業只會影響部分人,只要失業率不是高到離譜,大眾對失業的容忍度要遠高於通脹。典型案例就是2012年在失業率高企的情況下,奧巴馬仍然贏得了選舉。
簡單來說,並不是美國經濟不好,而是通脹給人帶來的感受更深。實際上除了美國,整個西方的執政黨都在通脹了栽了跟頭,有學術機構統計,在2024年的選舉中,80%的執政黨都遭遇了落選或者席位削減。可以說,整個西方世界都為大規模財政刺激政策付出了代價。
不過雖然選民對通脹不滿,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我認為通脹比通縮還是要好。
經濟過熱雖然會提高物價,但也擴大了需求,提供了大量新的就業崗位,因為需求的擴大,很多新興產業也得到了發展的空間。只要社會充滿活力,年輕人有盼頭,我認為一定的物價上漲是可以容忍的。
相比通脹,通縮是更致命的威脅,它反映出社會的需求在不斷縮小,而沒有需求就沒有生產,最終整個社會的盤子越來越小,企業的利潤越來越薄,年輕人因為就業機會的減少也會喪失希望,這樣的結果無疑比物價上漲更為嚴重。
拜登的經濟政策雖然讓民主黨輸掉了選舉,但從長遠看,對美國不一定是壞事。在疫情經濟受損的背景下,不發錢長期看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如果是經濟政策拜登還是譭譽參半,那麼移民政策可以說是拜登的敗筆,拜登在邊境管控上幾乎毫無作為,甚至沒有做出強硬的姿態,而選民恰恰很看重移民問題。拜登沒有料到,少數族裔的一代移民會有”我上車後不希望別人上車“的心態,相對種族歧視,他們更不希望有人與他們爭搶資源。
在物價上漲,生活壓力增大的時期,人的心態總是趨向於保守,拜登沒有意識到選民心態的變化確實是一個失誤。
相對於經濟、移民政策,拜登的外交政策最為圓滿。
在拜登任內,美國相對兩大對手都佔據了優勢,在經濟上壓了東大一頭,在地緣政治上壓倒了俄羅斯。
雖然俄烏戰爭久拖不決,俄羅斯又重新佔據優勢,拜登被人詬病援助拖沓。但從美國的角度,俄烏戰爭的爆發已經達成了美國的戰略目標,它讓原本“腦死亡”的北約復活,並實現了進一步東擴。無論俄羅斯在戰場上取得怎樣的成績,在政治博弈上都已是輸家。
拜登,這個最後的冷戰之子,將俄羅斯拖入了一場戰爭的泥潭,即使特朗普上任後逼迫俄烏停戰,最多也只是重演2014年的克里米亞危機。在民族仇恨下,烏克蘭不會罷休,它會持續的與俄羅斯在邊境進行消耗戰,遲早會引發更大的衝突,這一結果絕不利於俄羅斯。
中東問題上,雖然拜登在阿富汗撤軍中的表現十分狼狽,在巴以問題上的遲疑不定又飽受詬病,但拜登守住了“撤出中東”的底線,沒有讓美國再次陷入戰爭的泥潭,這對美國恢復國力,聚焦主要對手是有利的。
可以說,拜登4年,沒有犯大的戰略錯誤,還在團結盟友上有所突破,在外交上,拜登的答卷至少有90分。
政績之外,拜登還是個德行無虧的人,在“大義”上守住了底線。
2020年,拜登勝選,試圖團結分裂的美國。2024年,他被逼退選,曾經的對手特朗普贏得了選舉,他再次呼籲團結,並與特朗普完成了交接。
我認為,大選日後拜登的表現堪稱是他四年內最精彩的時刻。
拜登的兩句“You can‘t love your country only when you win,You can‘t love your neighbor only when you agree.” 是可以進入英文課本的金句,說出了民主政治的底線,無論結果如何,都應該坦然接受,並重新擁抱與自己觀點相左的同胞,正如拜登對特朗普做的那樣。
(拜登的謝幕演講可以進入英文教科書)
2024美國大選,就在出乎意料的平靜中走向了尾聲。
在最後時刻,拜登陰陽怪氣了背叛他的民主黨,將權力和平交給了特朗普,特朗普也決定不追究拜登的兒子,沒有暴動,沒有騷亂,只有一次和平的交接。
一切已塵埃落定,人們發現太陽還是照常升起。世界,也許並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糟。

目前星球開啟了“修明政經觀察”,會收集、分析國內外的重大事件,每一期1000字左右,內容簡明扼要,不會給大家增添閱讀負擔。
歡迎想要了解國內外大事,進行海外投資的中產,對未來感到迷茫的學生加入,我相信我的資訊能幫到你們。
加入星球后有3天的退款期,如果3天之內覺得內容不滿意,可以隨時退款,讀者們不用擔心。
加入星球后,可以加入VIP群,與我和群友們交流。歡迎大家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