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執政期間,美國經濟取得了顯著增長。當他準備卸任時,許多美國人卻表示生活更難了。拜登的四年任期跨越了全球經濟動盪的時期,從新冠疫情、貿易戰、通脹衝擊。儘管如此,資料依然顯示,唐納德·特朗普將接手一個幾乎是自吉米·卡特以來最強的經濟背景。


拜登經濟學(Bidenomics)的核心理念是透過“從中間層和底層推動經濟增長”來實現社會進步。這一經濟政策標誌著美國從自由市場經濟轉向政府主導的干預模式。拜登的政策,如《3690億美元減通脹法案》(IRA)、《1.9萬億美元美國救助計劃》和《晶片法案》,旨在推動工業增長、降低碳排放並重建供應鏈。這些政策吸引了1萬億美元的私人投資,其中在半導體和清潔能源領域尤為顯著。
然而,儘管這些成就令人矚目,許多普通美國民眾——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仍然感覺生活並未改善。密歇根大學的消費者信心調查顯示,無論收入水平如何,絕大多數受訪者對拜登的經濟表現持負面態度。通脹問題在其任期內一度達到幾十年來的最高點,併成為選民最關注的問題。儘管全球供應鏈中斷是造成通脹的原因之一,但批評者指出,拜登政府的《美國救助計劃》,包括向家庭直接發放刺激支票,也加劇了食品、能源和住房等日常必需品的價格上漲。

雖然通脹率從2022年中期的9.1%峰值下降到了接近美聯儲2%的目標,但消費者價格水平仍比拜登上任時高出20%以上,顯著削弱了家庭的購買力。低收入家庭因將大部分收入用於必需品而受到的打擊尤為嚴重。儘管拜登執政期間低薪工人的實際工資增長幅度最大,但持續上漲的物價幾乎抵消了這些收入的提升。

與此同時,聯邦債務和財政赤字仍然是主要問題。雖然赤字佔GDP的比例有所下降,但目前仍維持在6.4%的高位,而聯邦債務則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長(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的報告)。此外,疫情期間寬鬆的貨幣政策推高了價格壓力,迫使美聯儲透過大幅加息來遏制通脹。這些加息使借貸成本達到20多年來的最高水平,進一步抑制了消費者信心和經濟情緒。

拜登政府推出的短期刺激措施,如刺激支票和擴大兒童稅收抵免政策,曾一度將兒童貧困率削減了一半。然而,這些政策並未延續,隨著其到期,兒童貧困率迅速反彈。與此同時,拜登試圖透過立法永久擴大社會福利專案的努力,如提高聯邦最低工資標準和改革勞動法,卻因國會的阻力而擱淺。分析人士認為,政府過於依賴短期政策,而未能建立持久的政策基礎。
隨著疫情期間積累的儲蓄被消耗殆盡,家庭債務問題開始顯現。信用卡和汽車貸款的嚴重拖欠率(90天或以上未還款)已接近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最高水平,低收入家庭受到的影響尤為明顯。

儘管拜登的經濟政策旨在幫助中低層人民,但受益最大的卻是投資者。人工智慧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股價飆升,讓投資者賺的盆滿缽滿。然而,IRA和晶片法案所承諾的製造業就業崗位卻未大規模出現。在拜登執政期間,新增的就業主要集中在公共部門、服務業以及醫療與社會福利領域,而非製造業。

根據《金融時報》的調查,在IRA和晶片法案實施後的第一年內,宣佈的至少1億美元投資專案中,有40%因勞動力短缺、審批問題和本地採購要求而被推遲或擱置。此外,晶片法案每創造一個新工作崗位的補貼成本可能是半導體員工年均工資的兩倍,效率受到質疑。

預計特朗普政府上任後,可能會進一步調整這些政策,特別是在共和黨州投資的背景下,相關計劃可能會以某種形式繼續進行。

拜登的經濟政策, 一方面實現了強勁的經濟增長、歷史低位的失業率以及大量的私人投資。另一方面,通脹、債務攀升以及短期政策的侷限性讓許多普通美國人感到未能從中受益。他們在日常生活成本上承受了最大壓力。同時,企業利潤卻大幅增長,進一步加劇了不平等的觀感。當然,這也為特朗普的迴歸提供了政治機會。

《改革開放的另類風險:大發展的反噬》(點選即可)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