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切的根源,早在2021年1月就已埋下。當時,拜登剛剛當選總統,在尚未正式上任時,他與團隊決定下了一個巨大賭注:在國會剛剛通過了一項9000億美元的新冠救助法案後,拜登又力推1.9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

這項鉅額計劃是由一群從奧巴馬政府時期走過來的資深官員設計的,他們對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後的應對措施心有餘悸。
當時,他們看到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全球經濟陷入增長停滯的困境。因此,他們認為在利率較低的環境下,政府應大力支出,以免重蹈覆轍。
結果,拜登政府推出的《美國救援計劃》(ARP)帶來了鉅額財政支出:提高兒童稅收抵免、每人直接支付1,400美元,以及向各州和地方政府提供3500億美元撥款。
這一切都試圖以“填滿”的方式刺激經濟,而不是“裝得不夠”。

民主黨人甚至設想一個 3.5 萬億美元支出法案。“重建美好未來”是拜登的標誌性經濟舉措,但該法案從未透過。
政治反噬與通脹危機
然而,儘管政策初衷良好,這一切卻在政治層面適得其反。
疫情期間,美國經濟已經經歷了鉅額財政刺激,包括特朗普執政期間透過的兩黨疫情援助。拜登的額外刺激、超低利率,以及疫苗的推出,點燃了強勁的市場需求,卻碰上供應鏈癱瘓和勞動力市場的紊亂,通貨膨脹應聲而至。
厄運接踵而來。變異毒株、俄烏戰爭,以及中國的防疫政策,擾亂了對於全球供應鏈的節奏預期,使得包括歐洲、加拿大和澳大利亞在內的世界主要經濟體通脹飆升。
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在拜登任內上漲了20%,而特朗普任期內僅上漲了8%,這讓選民非常不滿。
選舉日資料顯示,經濟問題是40%選民的最大關切,這群選民以壓倒性優勢(22個百分點)支援共和黨。
美國雖暫時避免了經濟衰退,通脹水平有所下降,但生活成本的高企讓人們充滿怨氣。就連民主黨內的溫和派也難掩挫折感。
曼欽的“警告”與薩默斯的“警示”
在刺激方案的推動過程中,西弗吉尼亞州參議員喬·曼欽扮演了關鍵角色。他對1.9萬億美元的支出規模深感不安,並多次呼籲總統“踩剎車”,認為如此龐大的資金投入會帶來負面後果。
然而,拜登始終堅信大規模支出是必要的:“喬,我必須這麼做。”

2022 年,拜登總統與西弗吉尼亞州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和紐約州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合影
此外,奧巴馬時期的經濟顧問拉里·薩默斯早在2021年初就對刺激計劃發出了警告,認為這可能導致嚴重的通脹問題。
他的觀點被忽視,許多民主黨人甚至認為他是2009年應對不足的罪魁禍首。然而,他的預測卻不幸應驗,通脹率一路飆升,美聯儲到2021年底才開始撤回刺激措施。
白宮經濟團隊的分歧與困境
拜登團隊內部對如何應對通脹存在重大分歧。一些經濟顧問建議取消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的關稅,以減輕消費者負擔。然而,政治顧問出於外交和工會壓力,反對這一做法。拜登最終選擇站在後者一邊。

儘管如此,白宮官員為自己的政策辯護,認為他們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釋放戰略石油儲備、控制胰島素和處方藥價格,並禁止隱藏費用。但這些措施在短期內未能顯著緩解通脹問題。

結局與教訓
拜登政府的經濟政策將成為未來幾十年研究的物件。經濟學家和政治觀察家們爭論不休:應對疫情後的支出是否本可以更謹慎?
美國企業研究所的邁克爾·斯特蘭指出,儘管拜登一再宣稱應對通脹是首要任務,但他的行動並未體現出足夠的緊迫感。
事實是,白宮的許多決定被政治因素左右,而非單純的經濟考量。無論是避免警報式承認通脹問題,還是推動支出法案,都表明政策決策被各種利益掣肘。

美聯儲承擔了大部分遏制通脹的重任,但一些經濟學家認為,白宮本可以透過更積極的赤字削減來輔助降溫。
這場經濟政策的風波提醒我們,疫情後的支出熱潮不易逆轉,通脹也非“暫時性”問題。拜登政府的教訓或許在於,短視的政治考量往往會讓經濟代價更為沉重。

(進入影片,點選賬號頭像,加關注)

掃碼關注我們,獲取第一手權威資訊,深度解讀熱點話題!
北美華人每天都在看的公眾號,權威新聞資訊,
解讀熱點話題,獨家觀點評論,講述北美華人故事!
– 微信公眾號 :北美觀察家 –
內容編寫 | 北美觀察家責任編輯
出品方 | 聚焦海潤


宣告:【除原創作品外,本平臺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影片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絡,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絡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路創作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