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府訊息|俄方稱若普京特朗普9月同時訪華,不排除舉行會晤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867
在特朗普威脅自8月1日起對歐盟商品加徵30%關稅後,原本接近達成10%統一關稅框架的美歐談判再度陷入緊張。布魯塞爾方面正加快談判節奏,甚至考慮接受一份“明顯不對等”的協議以避免更大沖突。美方堅持設定高於10%的關稅水平,並保留對金屬、汽車等行業的特別稅率。儘管美財長與商務部長強調仍有望達成協議,歐方則警告若談判破裂,將考慮報復性措施,包括對共和黨州商品加稅,甚至動用法國主張的“反脅迫工具”限制美企金融市場準入。
此次關稅爭端不僅威脅跨大西洋主要貿易流,還推動歐盟內部更趨團結,在民意層面增強其對抗美國壓力的正當性。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內閣中最具“交易本能”的商務部長盧特尼克也成為關注焦點,其深夜與總統的通話及“政府就是交易平臺”的理念,正成為白宮對外經濟政策的直接體現。
圖片來源於網路
《華盛頓郵報》調查顯示,特朗普政府在逾160起敗訴案中有三分之一涉嫌拒不執行法院裁決,涉及提供虛假資訊、繞開禁令、隱匿證據等行為,引發對其廣泛蔑視法治的擔憂。儘管部分案件獲得兩黨總統任命的法官支援,司法系統尚未對這些不合規行為採取懲戒措施。一名吹哨人向國會投訴稱司法部在移民案中反覆違反命令、曲解法律,甚至編造事實,最高法院大法官索托馬約爾也罕見點名批評政府“公然無視法官指令”。此類違令行為引發對行政權邊界與司法獨立性的深層憂慮。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已全面啟動對2026年國會中期選舉的籌劃,親自介入關鍵選區佈局與募款事務,試圖鞏固共和黨在國會的微弱多數,以保障其任期後半段的立法推進與政治安全。據Axios披露,特朗普不僅密切關注得州與新罕布什爾州等地初選,還推動提前重劃德州選區以增加共和黨席次,儘管此舉可能引發法律戰與藍州對等反擊。此外,他正藉助“鉅額法案”展開宣傳攻勢,組織高層巡迴造勢,力保政策成果轉化為選票。
同時,白宮正在積極招募候選人、阻止共和黨關鍵議員退選,並運用特朗普對黨內的高度控制力進行初選干預。包括籌設定向募款機制、協調黨內選情以防內鬥擴大等動作,顯示出特朗普對2026選舉的戰略投入與操作細度之高。高階顧問拉西維塔直言,特朗普相信“好政治造就好政策”,正開展一場多維度的國會控制保衛戰。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相較之下,民主黨面臨嚴峻形勢。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6月僅籌得860萬美元,為全年最低水平,遠遜於共和黨全國委員會同期的1610萬美元,後者賬面現金高達8070萬美元,而DNC僅有1520萬。財務劣勢加劇之際,DNC新任主席肯·馬丁上任初期即陷入黨內權鬥,令部分民主黨人擔憂其分散了對特朗普及中期選舉的應對重心。
在《華爾街日報》披露特朗普曾於2003年向愛潑斯坦傳送露骨生日賀信後,白宮將該報從即將前往蘇格蘭的新聞隨行名單中剔除,引發新聞自由爭議。儘管特朗普否認信件存在並對該報提起高達百億美元的誹謗訴訟,白宮新聞主管勒維特仍稱因“虛假和誹謗性行為”取消其隨行資格。白宮拒絕說明未來是否會恢復其報道許可權,《華爾街日報》和多位記者亦拒絕置評。
白宮記者協會新任主席姜偉嘉(Weijia Jiang)對此決定表示強烈批評,稱此舉違背第一修正案,是對白宮不滿報道內容的報復行為,呼籲儘快恢復該報的採訪資格。此次行動與白宮今年初剝奪美聯社所有記者隨行權的先例相呼應,凸顯特朗普政府對媒體控制手段的強化與對批評報道的高壓應對。
圖片來源於網路
2025年“民主認知指數”調查顯示,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美國在全球的形象急劇下滑,逾百國11萬人受訪中大多數對美持負面看法,創下近年新低,尤以歐盟國家降幅最為顯著。報告指出,特朗普曾公開貶低歐盟,加劇跨大西洋裂痕。與此同時,中國全球聲譽持續改善,首次整體超越美國,在除歐洲外多數地區獲正面評價。儘管俄羅斯仍是全球最不受歡迎國家之一,其形象亦略有回升。
圖片來源於“2025年民主認知指數”
特朗普個人聲望與國家同步滑落,在全球主要領導人中評分墊底,甚至遠遜比爾·蓋茨、馬斯克、泰勒·斯威夫特與已故教皇方濟各等文化或精神人物。報告作者、前北約秘書長拉斯穆森表示,這一轉變並不令人意外,反映出美國軟實力與領導地位在特朗普治下的持續受損。
圖片來源於“2025年民主認知指數”
克里姆林宮21日表示,若美俄兩國元首9月同時赴華參加抗戰勝利80週年紀念活動,不排除普京與特朗普舉行會晤的可能。儘管莫斯科尚未接獲特朗普是否前往的確認資訊,俄方發言人佩斯科夫指出,若兩人“恰好都在場”,提出會晤建議“完全可能”。這一時間點恰逢特朗普對俄烏和平進展設定的最後期限即將到期。特朗普此前警告,若俄羅斯在50天內未同意達成停火協議,將對其及其貿易伙伴實施新一輪制裁,此舉或重創俄羅斯經濟,並迫使第三國在美俄之間做出選擇。分析認為,儘管兩人私下仍保持通話,但特朗普對普京在烏克蘭問題上的“空話”日益不滿,俄美會否藉北京之機恢復面對面溝通,將成為地緣局勢走向的關鍵看點。
圖片來源於網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