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由微博、新浪新聞聯合主辦,清華經管EMBA合作支援的“新浪新聞·2024探索大會”在北京舉行。在大會高階對話環節,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小鵬汽車董事長 CEO何小鵬以《新質生產力如何為產業經濟賦能》為議題展開了思想碰撞和交流研討,助力新質生產力在產業中的創新落地。《中國企業家》雜誌副總編輯何伊凡主持對話環節。
在當前全球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的大背景下,與傳統生產力相比,“新質生產力”顯現出諸多優勢,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關於新質生產力,白重恩教授認為,“新質生產力是各種的創新,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滿足人類的需求,可以是科技的創新,也可以是商業模式的創新。”白重恩教授表示,鑑於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領軍人才,清華經管學院與清華大學其他院系合作,開設了名為“未來科技”的高階企業領導者教育專案,學習並共同交流分享商業管理經驗,同時還邀請理工科院系的老師與學員進行雙向交流。“一方面,理工科老師把他們新的科技成果展示給學員,另一方面學員也可以告訴這些理工科老師,他們在發展中對科技有什麼需求,透過這種方式把供給帶給需求,把需求帶給供給,這是我們做的一個努力。”

“新質生產力強調透過科技創新來直接提升很多傳統行業的生產效率。對絕大多數企業來講,今天主要做科技創新的抓手還是數字化技術,而智慧化是透過數字化達到的比較理想的境地。”周鴻禕表示,在打造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如何幫助中國大多數傳統企業利用大模型、利用數字化改造提高生產力是至關重要的。

何小鵬則分享了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積極影響。“下一輪汽車領域的創新,我認為會疊加AI,上一輪的智慧化沒有帶來體驗上的顯著提升,但是當AI、大模型、雲服務、大資料這些疊加在汽車裡面,就會形成巨大的創新。”何小鵬認為,自動駕駛以及未來的無人駕駛,一定會帶來產業新的巨大機會,這個時候走在前面的人可能獲得最大價值。
在人工智慧給社會帶來巨大價值的同時,人類對其發展方向和安全的把控非常重要,這不僅關係技術進步本身,更涉及到社會經濟、安全、倫理道德等方面。

白重恩教授認為AI的發展有兩個可能的效果,“一個是給人賦能,讓人的生活更有意義。另一種可能是對人的替代,我希望大家有所選擇,更多地去做賦能,少去做對人的生命意義的替代。”
同時,白重恩教授還從創新的角度提出建議。他認為,市場中的企業應該稍微超脫一點,不要一哄而上,在某一個時點做同樣的事,“也想想我能不能還做點別的?這樣創新會更加平衡。”
周鴻禕表示,人工智慧的安全問題現在也有解決思路,“簡單來說是以模治模,用大模型來對付大模型,訓練專業的大模型進行輸入的檢查、內容的檢查、行為的審計。”關於對未來十年科技突破的期待,周鴻禕表示,AI for Science是人類未來十年發展的重要目標,以AI為工具,以AI為研究正規化,幫助人們在生物、化學、醫學、物理、數學等方方面面取得基礎科學的突破,可以給人類帶來更高的效率。
何小鵬在現場表示,“小鵬汽車的願景是探索科技,引領未來出行變革,十年後基本可以到達我們第一期的目標,就是城市裡面都是無人駕駛,城市之間是低空飛行,小區內部都是人形機器人,我覺得這個目標在十年後,在中國是非常有機會做到的。”
數字時代,探索的邊界正不斷擴充套件,傳統產業的邊界也在被不斷重塑。當談論新質生產力時,實際上是在探討如何利用最新科技成果來提升產業的生產效率、最佳化資源配置。2024探索大會助力激發AI等新技術賦能傳統產業的新靈感,進而促進國內產業經濟向著更高質量方向發展。
內容來源:新浪新聞

喜歡清華經管EMBA,請點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