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多年前的莊子,也為落入陷阱的狐狸動容

這可能是自然書櫥系列裡最奇怪的一篇。因為它並不涉及任何關於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內容,甚至連對山水鳥獸之美的歌頌都沒有。作者所處的時代,比這些東西要古老得多。但另一方面,它又是中國人“自然”觀念的基石之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最經典的描寫自然事物的散文之一,它就是《莊子》
大貓拍攝於甘肅鹽池灣 ©大貓
可能許多人會問,《莊子》是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著作,它對於今天的人還有什麼用呢?但我想說,莊子集中體現了一個深植於中國乃至世界文明之中的矛盾:“人工”與“自然”的矛盾,它並不是現代技術的產物,而是與人類文明共生的由來已久的問題。
首先說明一下,《莊子》裡“自然”這個詞代表的不是我們今天說的“自然界”,而是一個未經人工修改的,“純自然”的狀態。為了避免混淆,下文我說的“自然”,都是指《莊子》裡的“自然”,而“自然界”我會用別的詞代替。
《莊子》並沒有用華麗的辭藻歌頌山水動植物之美,但它對於這些天然狀態下的事物,特別是動物的描寫細膩生動,引人入勝。這些動物無拘無束,充滿活力,成為《莊子》自然理想的象徵。
馬,蹄可以踐霜雪,毛可以御風寒。齕草飲水,翹足而陸,此馬之真性也。
《莊子外篇·馬蹄》
唯一的野馬物種普氏野馬已經野外滅絕了,野外只能見到人工飼養再野化的種群,這是甘肅鹽池灣的藏野驢 ©大貓
而人工對它們的改變,則是痛苦、可悲的。
及至伯樂,曰:“我善治馬。”燒之,剔之,刻之,雒之。連之以羈縶,編之以皂棧,馬之死者十二三矣!
《莊子外篇·馬蹄》
在“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概念誕生兩千多年前,《莊子》已經對遭受人類改造的野生動物表達了同情。他對小心翼翼,但仍然難免遭遇陷阱的狐狸和豹子的描寫,今天我們貓盟也不會感到陌生。
夫豐狐文豹,棲於山林,伏於巖穴,靜也;夜行晝居,戒也;雖飢渴隱約,猶旦胥疏於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於罔羅機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
《莊子外篇·山木》
被電網打死的赤狐 ©hannah
人工對於天然的戕害,不僅表現為鞭子和陷阱這些暴力的形態,有時也包括人類認為最奢侈的物質享受:
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莊子外篇·至樂》
魯國的侯君用養人的辦法養鳥,準備了最高階的音樂和美食來招待海鳥,這樣荒唐的事情,應該是誇張的筆法。但今天這種程度的荒唐已經屢見不鮮了,動物園給黑猩猩穿上衣服,遊客用蛋黃派喂野狼。這不就是用養人的辦法去養動物嗎?
現代社會里,人們與原生態的環境隔絕已久,因此忘記了野生動物本是生態環境中的一分子,擁有複雜的行為和生態價值,維持它們“原本”的樣子,對它好,對我們也好。《莊子》的時代對於生態系統的認識雖然是很幼稚的,但人和野生動物沒有隔閡,時時能看到它們活躍于山水之間的本真模樣,而不是把它們當成遊戲角色和毛絨玩具。
紅山動物園的飼養員灰風在和順尋找本地植物,準備收集種子種到華北豹的籠舍裡,營造接近華北豹棲息地的環境 ©鳳子
《莊子》中,在動物、植物這些代表“自然狀態”的東西之上,還有一個更高的“自然規律”,也就是所謂的“道”。
齏萬物而不為義,澤及萬世而不為仁,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覆載天地、刻雕眾形而不為巧。
《莊子內篇·大宗師》
因為事物本身就有“道”給予的執行規律,只要放任其自然發展,它們就會呈現出更好的樣子。對此《莊子》給出的比喻很有趣,有點科幻的味道:
子不見夫唾者乎?噴則大者如珠,小者如霧,雜而下者不可勝數也。今予動吾天機,而不知其所以然。
《莊子外篇·秋水》
噴出的口水能形成無數的飛沫,可見覆雜的東西可以自己產生,不需要人工製造。雖然《莊子》對客觀世界認知在今天看來是很幼稚的。但“複雜的東西不一定要人工製造”這一觀念卻是正確的,例如生態系統在經過漫長的生存競爭之後,就會產生一個穩定的,對人和多種多樣的生物生存有利的狀態。
生態系統不需要人為的力量就可以形成 ©大貓
山西和順,在貓盟與科研合作方的建議下,政府開始在一些受破壞的華北豹關鍵棲息地推進生態修復工程,不正是“復返於自然”的例子嗎?而且,“迴歸自然”的原理不僅適用於保護生態環境,也應用於一些“人工”的改造自然的活動。
標示修復區域的立牌 ©貓盟
日本農學家福岡正信,就是直接受到老莊哲學的啟發,研究減少現代農業的干擾如翻耕和農藥,維護土壤生態健康的農作方式。植物根鬚、土壤微生物等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本身就具有改造環境的力量,人只要在適當的方面支援它們,它們就會自己來養護土壤。
最後,如果我們人類跟從了“道”,我們的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呢?《莊子》對最理想的人類生活的幻想,是一個人和野生動物和諧共處的場景:
當是時也,山無蹊隧,澤無舟梁;萬物群生,連屬其鄉;禽獸成群,草木遂長。是故禽獸可系羈而遊,烏鵲之巢可攀援而闚。夫至德之世,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並。惡乎知君子小人哉?
《莊子內篇·馬蹄》
你可以嘲笑他的想法不切實際,但是他的“道”,又何嘗不是我們心中最本真的夢想之一呢。
我們也希望豹鄉田能成為一個人與生物多樣性和諧共處的示範地 ©瑩子
-End-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關於生態修復,你還可以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貓盟,記得給我們標🌟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