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老鄉送煤,為豹子保住更多的樹

GONG
HE
XIN
CHUN
新年到,貓盟祝大家新春快樂!平安順遂,萬事如意!
在我們的專案地和順,貓盟成員也為當地老鄉準備了一份春節禮物——取暖補貼。
和順村民面臨著嚴寒和收入降低的雙重壓力,我們是如何為他們提供幫助的?這份“雪中送炭”的禮物又是如何緩解生活需求和保護森林的矛盾的呢?來看看hannah老師的這篇文章吧。

大約二十年前,我總在上學路上碰到一位推著木板車的老人。那是一輛巨大的兩輪木板車,在我的回憶裡有三米長、兩米寬。老大爺佝僂著,身型如幼童,彷彿只是兩根木柄之間的小小裝飾。這“小小裝飾”推著板車,慢慢、慢慢地走進陰涼地裡。
腐爛的水果
板車上,一多半是新鮮的水果們:香蕉、柑橘、梨等等(沒有什麼稀奇的果品),還有一半是它們開始腐爛的同類。在老人木板車組合成的流動水果攤上,剛腐敗的、甚至已有黴點的水果依然有市場價值。
我的家鄉是最早受惠於改革開放政策的城市之一,在欣欣向榮的千禧年初,城裡還有不少人的水果攝入依賴於流動水果攤低價銷售的腐爛水果,城裡還有耄耋老人要靠體力勞動賺取生活所需。
僅僅二十年過去,如今我們在城市裡已經習慣了網購,連一些保鮮期極短的水果也可以透過快遞送到全國各地;曾經被各種小商販瓜分的道路變成了雙向多車道的寬闊馬路,人力木板車也被柴油、汽油、新能源動力的貨運車輛取代;貧困老人的生活依舊艱難,但至少沒有二十年前那麼難了。
發展、進步,真真切切地減少了一些艱辛
“暖和了”
過去的一年我生活在山西和順。哪怕在縣城,也難以輕鬆網購到不易儲存的水果。在豹鄉田旁邊的村子裡,常住人口平均年齡66歲,有些老人依然捨不得開始腐敗的水果,甚至捨不得自己吃水果,哪怕是自家杏樹結的果子——水果是用來招待客人,或是委託客人帶給幾十公里外的兒女的。
志願者教村裡的老人用微信,給老人送來從我們菜園採摘的新鮮蔬菜,老人也回以自家院子裡結的山杏 ©江濤
和順縣全年平均氣溫只有6℃,山裡的村莊還要更冷一些。取暖是生存的基礎需要。
上個月,在叮囑村裡的奶奶天冷多穿衣服的時候,奶奶拉著我的手,要我摸摸今年家裡新裝的暖氣片。在幾十年前,村裡取暖靠的是火盆,而後換成了火爐,全家人圍坐在火焰前取暖。而今,村裡已經有超過一半人家裝上了鍋爐
雖然比起火爐,鍋爐的安裝成本更高,取暖成本也更高,但是,運送熱水或熱氣的管道可以安裝到房間各個角落,可以更均勻、持久地給全屋供暖,且不會讓屋裡煙熏火燎。所以,大家願意在改造房屋的時候多花點錢(6000元成本,相當於老鄉今年10畝玉米地一年的收入)裝上鍋爐。
還在使用火爐的人家 ©王爍
右側牆邊的就是鍋爐的管道和暖氣片 ©王爍
我摸了奶奶家的暖氣片,就是鍋爐管道末端、擴散溫暖的位置。本以為會燙手,畢竟自採暖給我的印象一直就是暖氣管子特別熱乎,結果出乎意料。你不妨伸手摸一下自己的脖,你感受到的溫度,差不多就是奶奶家暖氣片的熱度。但奶奶很高興,說家裡現在暖和了,一點都不冷。
鍋爐需要燃料,為了這樣基礎的、算不上暖和的取暖需求,奶奶家一冬天至少需要4噸煤,零售價大約4000元。可以粗略估算,對豹鄉田三個村子常住的大約40戶來說,靠燒煤保障基礎取暖需求至少每冬要花16萬元。而村民們的收入依賴生牛、玉米的收購價,年景好的時候,這三個村子常住人口的全年總收入都到不了30萬元。這個冬天,奶奶家實際上只買了2噸煤
鍋爐是發展,讓奶奶露出笑容的發展。但在產煤大省,依然有老鄉捨不得用上這麼多煤。
仍在消失的森林
豹鄉田位於太行山中部,在華北的山區,還有許多類似豹鄉田周邊的鄉村社群,生活在村裡的老鄉們靠山吃山。從撿拾枯枝到砍伐喬木,每家每戶都用自己的體力上限去獲取“免費”的燃料,不足的部分再購買煤炭補充。
“免費”的燃料,由自然買單 ©大貓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的《2022年世界森林狀況》報告,三分之一全球人口的家庭烹飪依賴於木材等傳統燃料,而森林佔全球陸地面積還不到三分之一,且森林面積還在縮小。取暖的用柴量並未在報告中有所體現,也許是比起烹飪,取暖用柴是區域性問題。
森林的生態價值無需贅述,森林砍伐影響著水文、土壤、大氣,更是直接剝奪了很多生命的家園。以豹鄉田為例,山溝裡的一棵櫟樹,活著的時候每年生產橡子,為兩種松鼠、兩種有蹄類、至少四種鴉科鳥類提供給養,而後者又將成為獸類、鳥類捕食者的營養;哪怕死去,它也依然是多種真菌、昆蟲的家。一棵柳樹,當它枝繁葉茂,跟周圍的樹木形成小樹林的時候,灰椋鳥會選擇在其樹洞裡築巢,各種柳鶯、山雀、啄木鳥也會嘰嘰喳喳地藏身枝頭捕食。
豹鄉田旁邊山溝裡的巖松鼠 ©大貓
大斑啄木鳥和我們編了號的樹 ©大貓
樹洞裡山麻雀的小窩 ©大貓
大貓分享了下面這張被伐櫟樹的照片,他數了年輪,這是一棵差不多20歲的樹。相比旁邊那些小樹,村民更願意砍這棵大樹,因為櫟樹密度大、材質硬、更經燒。這樣一棵20年的大樹,其生態價值不言而喻,但砍下來,也就夠燒3天
挨著豹鄉田邊的山坡,因取暖目的被伐的櫟樹 ©大貓
一戶人家,在120天需要採暖的時間裡,如果僅用木料,平均每天就需要燒掉一棵胸徑15釐米的樹,而一個40戶的村莊,過完一整個冬天,起碼需要4000-4800棵樹的木材。偌大的一千平方公里的林區,這樣的村莊有20多個,800餘戶。進步又讓老鄉騎上了電三輪,可以抵達更多的林道邊,為過冬取薪補柴。
缺乏管理、缺乏計劃的砍伐,彷彿成了人和森林之間的速度競賽,而森林,顯然不會在一年內速成。不出於森林管理目的、沒有林地覆育計劃的砍伐,在今天也依然是森林退化、消失的主要原因。想了解和順人與環境共存的問題,你還可以閱讀這篇文章:《華北最能接受豹子的一代人,老了》
多買煤炭就可以少砍樹,但在生牛收購價持續下跌,玉米收購價也減少了三成的當下,老鄉們捉襟見肘,左右兩難……
煤炭補貼試點
依靠著森林、依靠著生態,謀求可持續發展的我們,有沒有可能多做一點?在社會的進步還不夠的當下,多想想,試著保住一片華北豹的森林,試著讓保護惠及幾十位住在森林邊的老人?
春節前的最後這個週末,和順因寒潮大降溫,夜晚的村莊只有-15℃。豹鄉田合作社旨在減少大樹砍伐的煤炭補貼試點行動,趕在降溫前落地了。
申領的家庭在自購煤炭的同時可以獲得豹鄉田合作社補貼的同等重量煤炭,意味著需要補充2噸煤炭的家庭,只要自己負擔1噸的費用,就可獲得夠剩下半個冬天使用的煤炭量。我們希望未來華北山區都能逐漸用其他能源取代伐木取暖,這一願望不會靠等待實現,我們必須先行動起來——在我們力所能及的豹鄉田社群裡,先用能覆蓋小半個冬天的煤炭,交換低燃料價值、高生態價值的樹木。
老鄉拍攝的,在樂毅村口公示的告知書,旁邊是申領家庭名單
在豹鄉田社群工作群裡,大貓說:豹鄉田旁邊這座山裡有很多樹,燒掉這麼一些大樹,對整個生態而言影響不大;但華北山林今天之所以幾乎沒有原始森林,之所以我們很少能欣賞到大樹之美,很大程度上,是千百年來薪柴消耗所致。既然我們今天有能力去做點什麼,那就值得去做。
從一週前的週六開始的四天,豹鄉田社群的同事們幾乎每個白天都在跑社群,每個夜晚都在開會,尤其是留在和順本地過年的傑哥、瑞萍姐,他們在山西團隊其他本地同事(剛哥、姐夫、東哥)的幫助下,搶在下雪前,讓老鄉們領到了補購的煤炭。老鄉們喜不自禁,他們說,這是真實的雪中送炭
老鄉們次送溫暖活動的影片和照片表示感謝,王君老師把它們剪成了影片,將在今晚由貓盟的影片號釋出。
拉煤的二樂叔 ©姐夫
這次補購的煤炭 ©傑哥
補貼的費用來自2024年豹鄉田認養的收入。在過去這一年裡,豹鄉田合作社也透過土地租賃、勞務用工等形式,讓村民直接收入增加了11萬元——相當於原本村民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關於豹鄉田2024年的投入產出,你還可以閱讀:《豹鄉田的2024:這些數字你會想知道》
此刻,“深冬送暖”行動似乎告一段落,減少樹木砍伐的倡議才剛剛開始。後續,我們將在37戶申領家庭的配合下,完成豹鄉田社群範圍內的取暖燃料資料調查,並在下一年冬天到來前,爭取在政府、企業的支援下,與老鄉、與社群探討出杜絕亂伐的可行方案
上週末,老鄉已經燒上我們補貼的煤了 ©瑞萍
豹鄉田的產品是完整的生物多樣性、生態友好的可持續農業、農富豹肥的鄉村振興。不光是現在這一個豹鄉田需要它們,華北的山水林田、華北山林的留守老人們、華北的1.7億人,甚至我覺得我們整個農業大國,都需要。豹鄉田的這一處試點,未來是否能推動更多的進步,能成為千千萬萬個“豹鄉田”的樣板?
我們比村裡的老人家更有力,比不能言語的自然更有辦法。那麼也許多做一點,多推動一點進步,就能減少許多的艱辛與無力。如果你比我們更有力、更有辦法,可以請你聯絡我們嗎?
山西組的貓盟成員們合影 ©王爍
-End-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關於我們的老鄉夥伴,你還可以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貓盟,記得給我們標🌟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