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2025年1月23日,豹鄉田合作社出資28350元,為豹鄉田所在的三個小山村37戶村民補貼煤炭27.5噸。之前hannah的文章《給老鄉送煤,為豹子保住更多的樹》已經介紹了這一舉措,今天的文章來自負責社群的貓盟員工王君老師,她在“第一線”為我們帶來了老鄉對送煤這一舉措的回應。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社群送煤,請點選下方,預約我們4月3日(下下週四)的直播:
春節假結束回到和順,我第一時間來到村裡,看望自己時刻惦記的老鄉們。冬日的豹鄉田,地裡早已沒了莊稼,小河結著厚厚的冰蓋,牛在田邊地頭遊蕩,艱難地啃吃著地裡殘存的玉米茬子。戶外還是零下十多度,待不了一會指尖鼻頭就凍得沒了知覺。
還好,村裡每一戶人家都是溫暖的,老鄉們熱情地招呼我進家,高興地開啟鍋爐或火爐的爐門給我看,裡面是通紅明亮的煤火,說的話都差不多:“這是貓盟送的炭(和順老鄉管煤叫“炭”),都是好炭,可好燒了。”

老鄉燒上了我們提供的煤 ©瑞萍
這是因為在除夕前三天,豹鄉田合作社開展了“深冬送暖”行動,按照自願1:1的比例給村民們買了一批煤炭,所謂1:1,就是我們送一噸,村民還需要自己出錢再買一噸煤炭,實際是付出市價50%的煤炭價錢。
公佈這個方案時,老鄉們都非常高興,主動提出:“不用你們再僱人僱車拉炭了,我們自己出車,自己去煤場運炭。“於是村裡人在2天內相互幫助著完成了繁瑣又繁重的運輸、分發工作。我當時在四川,看到在地同事和老鄉們忙碌的身影,覺得自己插不上手,還怪不好意思的。但最後看到乃科叔用自己影像模糊的手機發來影片,領我看他爐膛中熱烈燃燒的煤炭,又倍感欣慰和感激。
這件助農舉措全村有37戶人家參與,卻還是有鎖叔和金小2戶放棄了,這次進村,我特意去走訪了鎖叔和金小家,瞭解他們放棄的原因,鎖叔家說還有往年做好的煤餅沒用完(煤餅是用煤粉+土製作的,一種火力很差的燃料),金小則靦腆笑著不說原因,旁邊的巧珍姨一語道破:“就是沒錢。”

老鄉們自己開車到煤廠運煤炭 ©郝耀華
在豹鄉田工作,一些民生與保護環境出現矛盾的現象,我們一直都看在眼裡。比如砍樹,一邊是山林裡沒有了樹幹的樹樁,裸露著慘白的年輪,沉默地看著天空,一邊是秋收後村民小院中,整整齊齊的柴垛越堆越高。
作為野保人員,我們心痛山林的破損,但面對老鄉,誰也無法開口向他們提出不砍樹的要求,因為取暖是剛需,砍樹是不得已的選擇。由於沒有集中供暖設施,山村冬天主要依靠鍋爐、火爐取暖。而山裡冬季漫長,氣溫寒冷,使用鍋爐的家庭如果全都用煤炭,一個冬季大概消耗4~6噸(火爐會少一些),也就是4000~6000元,這對於沒有多少經濟收入的村民,無疑是承受不起的支出。所以長期以來,他們會少量買煤,然後到山林中砍樹拾柴,補充燃料。

老鄉院裡準備用於取暖的薪柴 ©君姐
88歲的潤鎖爺,脊柱嚴重彎曲,行動不便,日常出行必須依靠三蹦子,上不了山,他就買了一個二手的電鋸,載著同樣高齡的老伴,艱難地在村裡路邊鋸些樹茬,撿些掉落的枯枝,作為取暖的燃料。很多老鄉也把心裡話告訴我們,如果能有足夠的炭,誰還願意去砍樹?
畢竟年紀越來越老了,砍樹劈柴的勞力也是越來越消耗不起,就像去年上半年還精力充沛的茂林,現在要爬高一點的坡坎,還需要老伴拉上一把。

砍成木柴的大樹 ©大貓
另外一種現象也引起我們的思考。冬天的村莊,沒有了繁忙的農活,也沒有任何可以打發時間的文化生活,有體力的老鄉也藉助儲存薪柴這種勞動,打發漫長的冬季時光。
這次送煤炭行動,也溫暖了老鄉對貓盟的心。從交流中我明顯感覺到他們心底對豹鄉田態度的轉變:以前更多的是“我們跟著你們幹,掙點錢”,現在老鄉們會主動為豹鄉田遇到的問題出謀劃策,例如向東和玉林就建議我們挖一口井,說今年天氣會更旱,不能被動靠天吃飯;鴛鴦池塘沒水是泉眼堵了,需要清淤蓄水等等。

乃科叔和hannah討論今年豹鄉田的工作 ©言熙
乃科叔可能想了很久,要怎樣才能表達對我們的感情,於是他提出把自己的地免費給我們種,讓我感動不已(當然我們不會收的)。而我們也透過這次行動,可以和老鄉們深入地溝通怎樣更好地愛護山林,共同討論保留哪些樹木能對山林、對動物更有益處,讓老鄉的生活要求和保護環境的要求得到更好的平衡。




我們希望在維持民生的同時,維護森林的生態服務價值 ©大貓
另外,我們也會努力尋找更多的工作娛樂專案,讓老鄉主動自願參與到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行動中,讓他們的思想、生活更充實。
煤炭肯定不是最好的清潔能源,送煤也不是我們的最優舉措,所以我們希望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在社會更多共建人的幫助下,去尋找適合山村的取暖方式,讓豹鄉的每一個老人生活更舒適,讓這裡的山林更健康,這裡的豹子更快樂。送炭護林,一個小小舉措將人與豹的命運,共同寫進太行山溫暖的褶皺裡。
-End-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關於豹鄉田社群工作,你還可以讀………


長按二維碼關注貓盟,記得給我們標🌟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