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是豐收的季節,也是讓我們停不下手的季節。
各個小組似乎忙到了模糊了界限,豹鄉田的hannah在帶豹回家特展開幕式上主持大局,西北組的李琦被借到北京出野外,北京辦公室的同事們被一鍋端,拉去山西掰玉米收垃圾……
這些傢伙都在瞎活忙些啥呢?
捋了一下,8月大事好像還真不少。
帶豹回家特展開了

部分志願者在特展海報前合影 ©黃甦
8月3日,經過近半年的籌備,帶豹回家8週年特展正式在國家動物博物館開幕。展覽開幕當天,我們還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B105多功能廳內舉辦了帶豹回家志願者大會暨八週年特展開幕儀式。

開幕式現場合影環節 ©黃甦
開幕式包含帶豹回家專題報告與圓桌論壇。國家動物博物館館長、研究員張勁碩主持了開幕式,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蔣志剛、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研究員李晟、曲阜師範大學副教授/華北豹種群遺傳研究者竇海龍等專家學者作了精彩的主題報告。

開幕式現場合影環節 ©黃甦
8月3日下午,貓盟北京志願者團隊在國動博熊貓教室舉辦了動員大會,為接下來半年的博物館志願服務進行了最後的熱身。

志願者動員大會合影 ©黃甦
在博物館人流最大的暑假時間,為了讓我們的展覽取得更好的科普傳播效果,志願者們在全天候不間斷地提供精彩講解服務之外,還承擔了活動策劃與推進、現場秩序維持、展廳引導等一系列繁重的工作。

志願者在展廳內為觀眾進行講解工作 ©招大貓
豹鄉田的玉米收了
本月的另一件大事發生在月底。8月26日,豹鄉田收摘第一輪玉米,貓盟工作人員及40位老鄉齊心協力,1小時內採摘近7000支玉米。

老鄉採摘的豹鄉田玉米 ©王爍
玉米剛下來,傑哥就領著車隊趕往忻州——和順本地沒有玉米加工廠,送到外地的話,我們的玉米產量說小不小,說大實在也不大,所以找一家合適的工廠特別不容易。傑哥、Hannah和君姐早在8月12日,玉米採摘的2周之前,就開始實地考察周邊的玉米加工工廠了。

豹鄉田主管hannah在玉米加工廠實地考察 ©王君
所幸傑哥快馬加鞭,玉米從地頭到忻州只花了4個小時的車程。這些玉米最終被及時、妥善地加工,在這一步上保留了最佳口感。

在庫房,志願者和貓盟工作人員在給鎖鮮玉米分級存放 ©傑哥
生鮮產品發貨帶來的麻煩和扯皮也很多,但這是9月份的事情了,我們下個月再細聊。
反盜獵行動起來了
在山西,我們邀請了和順生態保護協會、藍天救援隊和大學生志願者,在8月份共同展開了一次反盜獵培訓。培訓旨在一起了解盜獵活動的危害與規律,探討反盜獵的有效手段並共同執行。

巧巧在與大家分享她對反盜獵的洞見 ©傑哥
培訓後,貓盟、和順縣生態保護協會、藍天救援隊聯合大學生志願者,進行了一系列反盜獵培訓、宣教工作。我們進社群宣傳野豬拱地補償,發放宣傳單500份,懸掛條幅80個,涉8個鄉鎮,70多村莊。

村子裡掛起的橫幅 ©傑哥
此外,我們與和順縣生態保護協會共同拜訪了派出所,就進一步合作打擊盜獵行為進行了深入交流。
社群活絡起來了
8月7日,豹鄉田在貓盟飲馬池小院召開了第二次管家座談會,向管家們介紹了免耕技術以及豹鄉田下一步在生態種植方面的計劃;也和管家們共同討論了生態公約的內容及村裡垃圾管理的方案。

第二次管家會議在飲馬池小院召開 ©老餘
8月下旬,貓盟工作人員及志願者們來到豹鄉田,開始清理村莊周邊的陳舊垃圾,並且開始裝點垃圾桶準備發放給老鄉們,希望能夠逐步改變當地村民隨地扔垃圾的傳統。

志願者江濤、宋娜、翼落、王爍、貓抓板、老餘、四月、思雨、秀麗等陸續參與了這次垃圾清理工作 ©王君
飲水點規劃起來了
連續的降雨緩解了山西的旱情,張掖的動物依然缺水。本月,我們在張掖繼續開展飲水點建設的前期調研。心悅聯絡了平山湖風電場的工作人員,確立了飲水點建設的初步合作意向。我們也透過現場調研,在平山湖賽車場周邊初步選取了一些適合建設水坑的點位。
平山湖賽車場曾經的大水坑已經乾涸多年,地面看不到積水。我們在此處安裝了幾臺紅外相機,記錄現有的動物活動資料,以便將來與飲水點建立後的資料進行對比。
在一週後我們去檢查了這些相機,可惜只發現了鵝喉羚的蹤跡。



規劃中的大水坑、小水坑以及我們在大水坑設定的紅外相機 ©心悅
路殺該關注起來了
動物路殺一直是六盤山地區乃至全國各地的常見問題,為此,我們特別製作了簡明的路殺科普宣傳單,希望透過這一舉措,能借助當地社群居民的力量,收集更多路殺資訊,為後續的保護工作提供支援。
本月,我們在六盤山的馬西坡村、東山坡村以及涇源服務區分發了部分宣傳單,期待更多居民能參與到保護行動中來。


活動中張貼的海報 ©李琦
我們在看哪些資料
北京-北部山地調研
8月是雨水豐沛的季節,大好完成了密雲區夏季的鳥類調查工作,調查資料將對北京北部生物多樣性整體狀況評估進行支撐,同時也為密雲區生物多樣性常態化監測打下先手基礎。
同一時間,李小龍團隊完成了北京市平谷區共計十個公里網格的獸類調查,在北京周邊的山區,華北豹獵物的狀況如何,如果豹子回來了,這片山林能否滿足豹的生存需要?我們持續地透過實地的野外工作來回答這個問題。

斑羚的數量會是影響華北豹迴歸的關鍵因素嗎?
山西華北豹種群監測
在山西,老豹子隊員們從和順回收了320臺紅外相機的資料、從慶城林場回收了45臺紅外相機資料。這些資料將會進行進一步分析,以加深我們對和順豹種群的理解。

姐夫在野外回收紅外相機資料
鞦韆架動物通道前期調查
本月,我們對六盤山鞦韆架白家段的福銀高速高架和過路涵洞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顯示,白家附近的高架橋底部相對開闊,高架兩側及過路涵洞的圍網較少,動物可以自由透過。然而,周圍植被覆蓋度極低,橋底基本為裸露的空地,牛羊活動痕跡較為明顯。
如果希望提高動物利用率,需進行適當的植被修復並增設相關設施。為此,我們在白家高架橋底和過路涵洞一側安裝了兩臺紅外相機,以監測動物的通行情況。


G70白家段高架和排水涵洞 ©李琦

在高架底部安裝了紅外相機,監測動物的利用情況 ©李琦
本月我們在堡子山隧道周圍擴大了監測範圍,在退耕還林地和堡子山隧道及高架橋周圍設立了紅外相機對照,新增加相機9臺。我們希望透過設定對照組來觀察附近退耕還林地與堡子山隧道及高架橋周圍在物種分佈、活動頻率上的差異,為堡子山隧道及高架橋周圍的動物通道的最佳化工作提供一些基礎的資料支援。

巡護員在堡子山防火道附近安裝紅外相機 ©李琦
西北紅外相機影像調查
本月我們在螞蟻森林秋千架保護地繼續開展日常巡護,共檢查紅外相機22臺,記錄到豹貓、狗獾、豬獾、花面狸、林麝、狍、野豬、蒙古兔、馬來豪豬、紅腹錦雞、雉雞等動物。

林中的林麝
在志願者的幫助下,我們還對去年9月至今年4月在張掖收集的影像資料進行了初篩,發現了許多有趣的記錄。這次參與篩選的志願者包括Monica、楊寶怡、冰顏、Eudia、李英傑、柳思、陳柯、稼軒、沙鴴和青峰。
秦王繞柱走!鵟追捕沙雞
在學術會議上發表報告了
本月13日至15日,第五屆野生動物監測與保護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全國動物聲學科學與應用大會在北京召開。心悅以“河西走廊(張掖北部)荒漠兔猻——從種群到保護策略形成”為題發表了報告,旨在引起更多人對張掖北部荒漠的關注。

我們還就此題目製作了牆報,特別感謝志願者周洋和小花花協助設計。

“撿”到雕鴞了!
山西組的王剛、李衛東專程去榆社縣林業局接收了一隻受傷的雕鴞。現在,這隻雕鴞正在和順縣生態保護協會治療救助。


最後一個號外,在國家動物博物館地下一樓的紀念品商店,我們的豹星球周邊產品偷偷上架了,周邊愛好者快去逛逛吧,很多線下限定的產品在北京就能買到了!
小昭的賀圖,中秋節豹豹和豬豬!

最後的最後,是小昭為我們畫的8月桌布,快換上吧!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