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來源:內容編譯自taipeitimes,謝謝。
普林斯頓大學政治與國際事務教授亞倫·弗裡德伯格表示,美國迅速對進口半導體徵收關稅並不容易,因為該政策給美國帶來的成本太高。
弗裡德伯格回答臺媒詢問時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雖然想用關稅手段勸說企業在美國生產,但他並不認為這一威脅會很快得到落實。
弗裡德伯格週三表示:“鑑於美國半導體制造能力的提升可能需要很多年時間,徵收高額關稅將推高成本,並削弱其他美國產業的競爭力。因此,我預計這些威脅不會一下子或迅速實施。”
他說,特朗普的晶片關稅威脅旨在推動國內外製造商增加對美國的投資。
他說:“無論是透過關稅威脅還是更積極的誘惑和激勵措施,美國肯定會試圖鼓勵臺灣和其他外國公司在美國進行更多投資。”
上週二,特朗普表示,他希望對半導體、汽車和藥品徵收 25% 的關稅,預計最早將於 4 月正式宣佈這一訊息。
特朗普在海湖莊園表示:“這個數字將會達到25%甚至更高,而且一年內還會大幅上升。”
特朗普曾多次指控臺灣“偷走了我們的晶片業務”。
臺灣高官吳釗燮週五表示,全球最大的晶片代工製造商臺灣半導體制造公司(臺積電)是白手起家的成功之舉。
臺積電將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 650 億美元建設三座先進晶圓廠。面對特朗普的關稅威脅,外界普遍認為臺積電將在美國建立更先進的積體電路 (IC) 組裝廠,甚至透過技術轉讓收購英特爾公司的晶圓廠業務。
美國科技網站TechSpot週四報道稱,美國和許多西方國家在建設半導體工廠方面不如中國臺灣高效,“美國建設半導體廠所需的時間和成本是臺灣的兩倍”。
報告還補充道,西方必須簡化晶圓廠建設流程,才能趕上中國臺灣和其他亞洲製造業中心的半導體生態系統。
TechSpot 強調了臺積電在美國面臨的挑戰,稱“臺積電很難在當地找到熟練工人,而這在臺灣很少遇到。”
報告稱:“臺積電臺灣管理層與美國員工之間的文化差異造成了無法預料的障礙”,但“或許最關鍵的是,對於這家全球晶片製造商來說,遵守當地法規非常困難”。
2月13日,特朗普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對臺灣晶片加徵關稅不會改變美國依賴臺灣製造晶片的現實。
他說,真正的問題是美國無法在一夜之間開發出尖端積體電路能力。
特朗普晶片政策的主要風險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宣佈可能對進口汽車、半導體晶片和藥品徵收 25% 的關稅,但野村證券表示,提高晶片關稅對亞洲的直接影響將有限。野村證券董事總經理兼首席經濟學家(印度和日本以外的亞洲)索納爾·瓦爾馬 (Sonal Varma) 表示:“我們認為提高晶片關稅對亞洲的直接影響將有限,因為替代空間有限(美國晶圓廠產能不足,先進節點集中在亞洲),這讓該地區擁有一定的議價能力,尤其是在美國對人工智慧晶片的需求缺乏價格彈性的情況下。成本將主要由美國承擔。”
特朗普暗示,關稅最早可能於 4 月 2 日生效,與內閣釋出貿易措施報告的時間一致。1 月 27 日,唐納德·特朗普告訴眾議院共和黨人:“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將對外國生產的計算機晶片徵收關稅……以將這些必需品的生產帶回(美國)”,並表示外國晶片製造商“不需要錢,他們需要激勵,而激勵就是,他們不想支付 25%、50% 甚至 100% 的稅”(來源:金融時報)。2 月 18 日,他重申了這一資訊,稱關稅將“達到 25% 或更高,並且一年內會大幅上漲”。
據野村證券估計,2023 年美國從亞洲進口了價值 800 億美元的晶片,相當於美國晶片進口總額的 82%。美國僅從韓國進口了價值 78 億美元的晶片。現在,在韓國生產的晶片通常會被送往中國或越南進行組裝、測試和包裝 (ATP),然後再出口到美國。
野村證券認為,提高晶片關稅對亞洲的直接影響將減弱,原因有二:替代空間有限,以及人工智慧需求價格缺乏彈性。與鋼鐵和鋁的關稅不同,美國國內的替代品很容易獲得,而晶片製造(晶圓廠)產能集中在亞洲,而美國缺乏組裝、測試和封裝(ATP)設施,這為該地區提供了更強大的防禦能力。
根據 BCG-SIA (2024) 聯合報告,美國目前約佔全球晶圓廠產能的 10%,主要集中在使用 10-22 奈米 (nm) 技術的 DAO 和邏輯晶片。野村表示:“在先進邏輯晶片製造(技術節點小於 10nm)方面,韓國在記憶體晶片製造方面佔據主導地位(圖 6)。鑑於晶片佔 GPU(圖形處理單元)的 10-15%,芯片價格每上漲 10%,GPU 價格就會上漲 1.0-1.5pp,我們認為大型科技公司可以吸收這些成本。因此,對於人工智慧競賽,我們認為美國對先進晶片的需求對價格不太敏感,美國雲服務提供商的資本支出計劃將持續下去。”
此外,報告指出,2025 年 1 月美國“半導體和相關電子元件”的產能利用率為 76.2%,接近長期平均水平 79.4%,這意味著在汽車、計算機和電子產品以及電信等主要下游使用者行業中,進口替代國內生產的能力有限。因此,野村證券認為,晶片關稅上調將直接影響美國企業,這些企業的利潤將因通脹上升而下降,美國消費者也將因此受到影響,但不會影響亞洲晶片製造商。
野村證券堅持認為,預計短期內晶片關稅上調對亞洲的直接影響有限,但該公司補充稱,由於多項關稅推高了美國通脹,並拖累美國消費需求,預計該地區受到間接影響的經濟損失風險將更大。
特朗普對晶片徵收關稅的背景下,美國已對中國徵收了額外的 10% 關稅。此外,包括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 10% 的關稅、2025 年對中國的關稅再增加 25 個百分點,以及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徵收 5% 的全面關稅(總計 10%),野村證券的美國經濟團隊預測,到 2025 年中期,美國核心通脹率將大幅超過 3%。此外,更高的關稅還將導致實際個人消費支出增長從 2024 年第四季度的年化 4.2% 放緩至 2025 年第四季度的 1.4%。這可能會對亞洲出口產生更重大的影響,它補充道。
雖然到 2023 年,半導體僅佔亞洲對美國出口總額的 5.4%,但電子產品(包括半導體)的出口份額更大,達到 32.4%。現在,亞洲經濟體遍佈電子價值鏈的不同階段:從晶片製造(韓國和中國)到電子元件供應(東盟和中國)、組裝-測試-包裝(東盟)到組裝消費電子產品(中國、越南和印度)。因此,野村證券表示,美國對消費品的最終需求放緩可能會對該地區產生更實質性和更廣泛的影響。
美國政府認為,從國家安全形度來看,國內半導體(晶片)製造至關重要,任何對外國晶片的依賴都被視為脆弱源。此前,在拜登政府執政期間,將晶片製造(晶圓廠)轉移回美國的程序也始於《晶片法案》和《科學法案》,這兩項法案為半導體公司提供補貼。然而,這筆資金有一個條件:新的地理製造限制。《晶片法案》禁止資金接受者在中國和美國法律定義為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的國家擴大半導體制造。唐納德·特朗普打算繼續這一程序,但會“用關稅當棍子”。
野村證券表示:“目前還不確定特朗普是否會對晶片徵收關稅,或者這是否是一種談判策略,旨在激勵亞洲晶圓廠在美國加大投資。對晶片徵收關稅也不容易,因為供應鏈非常複雜,生產過程在地理上非常分散。”
參考連結
https://www.google.com/search?q=Chip+tariffs&rlz=1C5CHFA_enUS846GB847&sourceid=chrome&ie=UTF-8
https://www.financialexpress.com/policy/economy-trump-tariff-on-chips-a-long-term-concern-for-asia-us-nomura-lists-key-risks-3757462/
END
👇半導體精品公眾號推薦👇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45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即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