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來源:內容來自綜合,謝謝。
中國在傳統晶片領域的產能不斷擴張之際,美國政府可能在完成一項調查後對中國輸美晶片徵收更多關稅,以應對華盛頓認為的美國科技產業對中國傳統晶片的依賴。專家說,美國如果對所有含有中國晶片的產品徵收關稅,將對眾多行業造成廣泛影響,不過,實施起來難度很高。
特朗普或對中國晶片再疊加關稅
眾議院美國與中國共產黨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主席、共和黨眾議員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本週敦促美國貿易代表“確保對在中國製造並整合到進入美國的最終產品中的所有晶片徵收特定關稅”。穆勒納爾是在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3月11日主辦的一場聽證會上作證時作上述表示的。
得到兩黨支援的美國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早在其2023年 12月的經濟報告和2024年1月致政府的信函中就支援對中國傳統晶片徵收關稅。中國在傳統晶片(又稱成熟節點晶片)生產中日益增長的地位也成為2024年6月該委員會聽證會的焦點。當時,莫勒納爾 呼籲“建立可靠的國內半導體供應,不受控制”。
據報道,穆勒納爾3月11日還敦促美國與日本、韓國、歐盟和中國臺灣等盟友和夥伴“密切合作”,以“防止中國向全球市場傾銷受到補貼晶片”。
這場聽證會是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對中國製造的晶片發起的一項關鍵調查的關鍵步驟。調查從2024年12月發起,調查最初側重於中國傳統晶片的製造,包括將晶片作為元件納入國防、汽車、醫療器械、航空航天、電信、發電和電網等關鍵行業的下游產品。
調查還將初步評估中國政府的行為和政策對碳化矽(SiC)基板生產的影響是否會對美國商業造成“任何不合理、歧視、負擔或限制”。許多新興的電動車、電動車充電設施和太陽能系統正在越來越廣泛地使用碳化矽。
如果目前進行的USTR301調查結果認定中國半導體產品出口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構成危害,預計特朗普政府將再次對中國晶片加徵關稅。
美國目前已經對中國生產的半導體晶片徵收60%的關稅。從2025年1月1日開始,美國對中國產半導體產品徵收50%的關稅。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再度上臺後,又於今年2月宣佈,對所有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在已有的關稅基礎上加徵10%的關稅。
特朗普隨後又表示,考慮對半導體、汽車和藥品進口徵收約25%的關稅,但沒有具體指出這批關稅的徵收的物件國家和可豁免國家。
成熟晶片涉及層面廣 對美國經濟影響深遠
美國在對中國“晶片戰”中的堵截策略呈現的是一種雙向的態勢:一方面,在先進製程晶片領域,美國聯同盟友、試圖通過出口管制限制先進晶片、相關技術和裝置從西方國家流入中國;先進製程晶片可以用於超級計算機、人工智慧(AI)、量子計算等新型科技領域。
另一方面,中國老一代製程的晶片製造能力日益強大。這些晶片泛指28奈米及以上製程節點的晶片,使用範圍廣泛,不僅用於各類日用電器,在汽車、軍事、航空航天中也有使用。美國認為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進步受到國家政策支援,可能對全球市場造成傾銷隱患,試圖以關稅等貿易壁壘作為應付手段。
分析人士說,美歐對中國傳統晶片的擔憂部分來源於在太陽能光伏板和電動汽車等領域的前車之鑑。
奧爾布賴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 Group)負責中國與技術政策的合夥人保羅·特廖洛(Paul Triolo) 透過電子郵件對美國之音表示:“人們越來越擔心各種成熟製程型別的半導體可能存在所謂的‘產能過剩,這種擔憂的部分原因是他們看到中國對鋼鐵和光伏的補貼如何影響全球市場,從而產生了積極應對未來潛在產能過剩領域的願望。”
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後研究員、產業政策和中國基礎設施問題專家陳凱新(Kyle Chan)指出,晶片與其他商品不同,對美國經濟安全衝擊更全面。陳凱新說:“這是因為晶片是對下游行業的重要輸入,如消費類電子產品、汽車等。”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中國晶片若充斥於美國市場中的各類產品,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危害。
歐洲電信行業諮詢公司Strand Consult高階副總裁羅斯林·萊頓(Roslyn Layton)說:“(低端晶片)無處不在。正如我們在疫情中瞭解到的那樣,所有的晶片都很重要–如果你沒有儲存晶片,你就無法制造汽車,無法制造日常電子產品。”
由於晶片往往裝置在電子產品內部,很難判定哪些產品包含了中國晶片。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域性(BIS)去年12月公佈的一項調查發現,美國下游終端廠商對其晶片供應鏈缺乏瞭解,約一半的受訪公司無法確認其產品的晶片是否為中國晶圓代工廠代工。
報告提到,接受調查的超過三分之二的終端廠商的產品中可能包含由中國代工廠製造的晶片。
陳凱新說,在對中國半導體如何加徵關稅的問題上,美國面臨很多挑戰。
而且,美國進口的晶片中,中國晶片比例並不高。根據貿易資料統計網站OEC的統計,美國2023年的進口晶片主要來源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和印度。
根據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的資料,美國對中國的晶片貿易,自2008年到2018年期間的皆為逆差,但自2020年開始,美國的對華晶片出口額超過了來自中國的進口額,首次出現了順差。
BIS的調查資料顯示,含有中國成熟製程晶片的產品佔美國市場比例高達四分之三,但這些產品中中國晶片的價值只佔總量的1.3%,數量佔比為2.8%。
報道寫道:“也就是說,儘管中國晶片出現在絕大多數接受調查的公司的產品中,但它們目前在大多數單個產品的晶片總數中所佔比例很小。”
奧爾布萊特石橋集團的特廖洛說,對含有中國晶片的“元件”徵收更多關稅,將會“非常難以實施,增加成本,最終目的也不明確”。
他說:“中國成熟節點半導體的絕大多數國內產能擴張都是為了服務於過去幾十年來嚴重依賴進口的國內市場。美國的關稅不會影響中國半導體制造企業發展服務國內市場的能力。”
END
👇半導體精品公眾號推薦👇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64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即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