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來源:內容來自綜合,謝謝。
據報道,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11日悄然釋出了更新稅則,豁免了包含自動資料處理器、電腦、通訊裝置、顯示器與模組、半導體相關等類別商品的進口稅率,不受“對等關稅”影響。
報道稱,部分商品若符合美國《協調關稅稅則》中所列明的分類號碼,將可獲得“對等關稅”豁免。這些商品包括電腦與周邊裝置、半導體制造裝置、通訊裝置、儲存裝置、顯示模組、半導體器件與積體電路等。
報道稱,本次關稅豁免適用於所有受特朗普“對等關稅”影響的國家。
美國晶片,不容樂觀?
雖然特朗普的新貿易政策有其好處,但它不會促使晶片製造商向美國擴張,因為據說裝置採購成本將大幅增長。
據稱,對於臺積電這樣的離岸公司來說,在美國製造晶片是一項艱難的冒險,因為它面臨著市場不成熟、運營成本較高以及政府政策不一致等問題。特朗普徵收關稅的目標之一是將晶片生產遷回美國,但最近幾輪關稅似乎會降低這些公司的興趣,因為根據SemiAnalysis 的資料,在美國生產晶片節點的成本可能比臺灣高出 32%,這意味著在美國生產的晶片將更加昂貴。
報告稱,由於特朗普的關稅措施大幅提高了晶片裝置的採購成本,建設工廠的成本也隨之上升。一家尖端節點晶圓廠現在需要花費高達15%的成本才能獲得最新的裝置,例如EUV光刻機,這表明該政策對美國的晶片雄心壯志並不友好。假設成本上漲轉嫁到最終的晶圓定價上,晶圓定價可能會上漲高達32%,這意味著即使在最近的關稅之後,在臺灣生產的成本也會大幅降低。
然而,對於像英特爾代工廠這樣的美國本土企業來說,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或許會“因禍得福”,因為像蘋果和英偉達這樣的公司會發現,從英特爾採購美國製造的晶片比從臺積電美國公司採購更便宜。但鑑於國際金融公司(IFS)在晶片研發方面的表現,如果企業要在美國生產晶片,除了進口昂貴的晶片外別無選擇,因此這表明,在最近的關稅政策之後,美國晶片行業的前景不容樂觀。
特朗普最近聲稱,他們以100%的關稅“威脅”臺積電,迫使其在美國擴張。儘管這家臺灣巨頭對美國的承諾看似意義重大,但新的貿易政策進一步加劇了人們對現任政府意圖的不確定性。供應鏈正被拖入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最終普通消費者將不得不為成本上漲買單。
END
👇半導體精品公眾號推薦👇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點選上方名片即可關注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宣告: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為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援,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絡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為您分享的第4093期內容,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即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眾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