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人不想給特朗普臺階下,那就再來一波關稅戰

關稅戰這個事,特朗普昨天的時候就已經認慫了,對唯一硬頂的中國,為了暗示我們給他個臺階,甚至直接宣佈允許H20晶片繼續出口中國,並把已經討論大半年即將落實的進一步限制計劃給暫停了,然後還公開表態不會再加關稅了,希望和中國談判等等。
看在這麼有誠意的份上,對於特朗普把關稅從104%升至125%這事我們就不追究了,這個零頭送特朗普了,反正沒意義,還把原定“禁止進口”的美國電影改為適當減少”。
臺階遞給了特朗普,但美國那邊有人不想給特朗普臺階下。
特朗普宣佈的是125%的關稅,我們沒有理解錯,因為沒有寫疊加原有額外關稅這句話,那無論是外交語言還是正常人的理解,就是125%
然後美國就有人派出了記著,追著白宮問你們對中國徵收的這125%關稅是否包括原有對中國徵收的20%額外關稅,對中國到底是徵收125%還是145%
回答什麼,這些人都會給你整一個大新聞出來,所以發言人只能選擇對特朗普相對危害最小的做法。
白宮發言完之後,立刻鋪天蓋地的新聞就出來了,說美國白宮對美媒CNBC澄清稱,特朗普政府以對等關稅名義對中國實施的關稅稅率為125%總稅率為145%
發完這種新聞後,一堆外國記者又瞬間跑到中國這裡,問我們中國的外交發言人怎麼看。
也許只是記者自己想搞個大新聞,也許是有人故意的。
但從客觀上來說,這塑造了美國又贏了的宣傳效果,讓世界認為中國不敢還擊了,是中國慫了。
其實都沒差別,反正是毫無意義的死亡稅率,但藉機搞事情那可就不行了。
不管是別人故意的,還是特朗普無意的,既然都這樣了,那昨天給的臺階我們是要撤回去的。
411日,中國宣佈對美國再次加徵41%的關稅,讓中國對美國的加徵關稅達到125%,疊加原有關稅,也差不多是145%附近。
昨天我們給了面子的,既然不要,那就只能當著全球的面再打一次臉了。
當然鑑於特朗普確實表達出了想談判的意願,也紮紮實實給了誠意,還是拿H20晶片這種大東西當誠意。
而中國又反擊了,特朗普又輸了,特朗普拿中國沒辦法了,這種標題要是被美國那些有心人再發酵一波輿論,特朗普確實是受不了的。
所以我們又給特朗普遞了一個新的臺階。
中國在公告後面加了一句話,說美國輪番加徵的畸高關稅已經淪為數字遊戲,在經濟上已無實際意義,淪為笑話。在目前關稅水平下,美國輸華商品已無市場接受可能性,如果美方繼續關稅數字遊戲,中方將不予理會。但是,倘若美方執意繼續實質性侵害中方權益,中方將堅決反制,奉陪到底。
簡單的說就是我方向世界宣稱當前的稅率足以將美國商品的進口量削減至接近零,繼續提升關稅在經濟上已經毫無意義,所以如果美國繼續升高關稅,我們就認為美國是在玩關稅數字遊戲,將不予理會。不過如果發現美國有其他能實質性侵害中方權益的手段,我們還會堅決反制。
這句話的實際作用就是給特朗普遞臺階,防止他被自己掀起的贏贏贏輿論風暴裹挾的下不來臺,不繼續加徵關稅就顯得他輸了一樣,從而中斷這種無休止且無意義的互加數字遊戲,儘快讓事情回到正軌上來。
但給特朗普遞臺階,不能損害中國的任何利益,就算是面子上的虛名也不允許損害,所以我們需要先對世界強調在目前這個稅率下,美國已經沒有賣商品到中國的可能性了,然後再提前宣佈以後不理會這種數字遊戲了。
這樣不僅可以讓特朗普有了不繼續玩這個遊戲的理由,也防止了萬一特朗普還要這麼玩,我們也可以理直氣壯的宣佈不跟,不至於被人再造輿論說中國不跟就是輸了等等。
其實再跟幾輪也無妨,因為這確實是數字遊戲,但真的純屬浪費時間,確實毫無意義,甚至外網明智的人都知道喊高關稅的反而是心慌害怕的那一方。
特朗普的這一波被裹挾反應出一個問題,那就是關稅這個事並不是特朗普想停就能停的,這次關稅戰再來一波互加數字的事情,首先肯定和特朗普的對頭有關,但這些對頭也沒花什麼力氣,就是找點記者問幾句話,發幾篇文章而已。
能把特朗普給裹挾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代表了美國紅脖子,也就是MAGA的民意,他們希望美國贏,希望美國重新偉大,不允許特朗普有一點點退縮,尤其是對中國。
特朗普自己能上臺依靠的就是這股民意,所以被這股民意所裹挾太容易了。
到目前為止,這股民意並沒有因為美國的關稅吃什麼虧,就算耶倫和一堆美國經濟學家都出來說關稅會導致美國每人每年多支出4000美元之類的話,他們也不信,因為他們覺得這都是騙人的。
只有當超市購物小票紮紮實實的漲價後,他們這些人才會信,才有可能不在關稅領域裹挾特朗普。
所以這種拉扯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必須要讓紅脖子感受到肉痛,他們對於關稅的狂熱民意才可能會消退。
當然這個過程並不會很長,因為特朗普給全球普加了10%的基礎關稅,這個最低關稅是毫無死角的,會導致美國人的購物小票直接上漲。
僅如此要讓紅脖子感到肉痛還是太慢,但美國又很多商家是反關稅的,其中有腦袋比較靈光的商家直接把關稅列印在了購物小票上,不僅顯得自己價格低還能隱形的反對關稅,然後這種行為開始在美國各商家那裡快速蔓延。
這一招就太狠了,是真的讓人肉痛。
換位思考,如果你去買東西,給你的購物小票上列印著支付了10元的關稅,如果是很久看見一次也就算了,但如果隔幾天就看見一次,只要是人心裡都會很不舒服的,而且能更直觀的感受到自己為關稅到底支付了多少錢。
所以中國和美國在關稅上進行拉扯的過程不會很長,可以判斷是肯定會有一個拉扯期,但時間肯定也不會特別長。
在這個拉扯期內,凡是能轉口的商品都會走轉口,交這百分之幾的費用總比交145%要強。
但不是所有商品都能轉口的。
毫無標識的原料,比如說原油大豆礦石這種,隨便轉幾道手就沒人說得清來源了,以前甚至還有把俄羅斯原油按比例注入油船的操作手法。
弱標誌的低階工業品以及部分中級工業品,按客戶要求改標籤改包裝改文字,洗產地也並不困難。
但高階工業品,也就是那些品牌貨,就沒辦法洗產地了,比如說把蘋果手機的標誌去掉了,說是越南產的香蕉手機,那是肯定賣不出去的,你洗的越乾淨消費者越不願意付錢。
中國的商品大多數都是中低階工業品,高階工業品有,但出口到美國的數量很低,洗產地相當容易。
美國出口到中國這邊的,農業品和原料我們要,不介意美國洗產地,但美國剩下的部分全是高階工業品,都是牌子貨。
這些東西,我們是不允許美國洗產地的。
比如說晶片,這波我們對美國的晶片產業進行了重點打擊,借關稅戰的東風。
美國的晶片產業是全球合作的,大多數美國晶片是在美國進行“流片”,然後把利潤低又辛苦的封裝工作外包給其他國家,最終出口到中國的時候是按封裝國算的,因為晶片成品確實是從那個國家進口到中國的。
在以前無所謂,因為以前的我們需要晶片,每年的晶片逆差超過1萬億人民幣,是中國的最大進口專案。
但自從美國以晶片為武器針對我國後,中國的晶片產能開始暴漲,2024年的時候產值達到了2.3萬億人民幣,不僅能完全滿足自用,還出口了超1萬億人民幣,成為了我國第一大出口產品。
美國在高階晶片上確實還有一定優勢,但在佔行業產值大頭的中低端晶片這裡,中國晶片已經是一家獨大了。
即便優勢這麼巨大,我們都還在允許美國晶片出口到我們這裡,在其他國家封裝了再進口到中國也行。
因為我們開放、包容,要對外展現完美的營商形象。
但這一次,我們順手把美國晶片給禁了。
對美國晶片徵收145%的關稅,這是事實上的禁止進口,但鑑於美國大部分晶片都是在海外封裝的,所以我們這次修改了晶片原產地的認定規則,不看產品標籤,不看封裝地和進口地,直接把“流片地”認定為原產地,因為這個環節技術最高,利潤最大。
不看產品標籤,不看封裝地的進口文書,只看“流片地”?
一塊已經封裝好的晶片,怎麼知道是在哪流片的?
一個成品布娃娃,你想追蹤裡面某一個生產環節到底是在哪完成的,那根本不可能。
但一塊晶片你想查出是在哪裡流片的,這個很簡單。
如果不是晶片如此特殊,美國也不會把晶片停用作為針對中國的武器,晶片是少數幾個在全球經濟融為一體的背景下,瘋狂洗澡也很難偷偷弄到中國的商品種類,只要大規模商用就必被查出來。
同理,我們也能輕易查出來大規模進口的晶片到底是哪來的,一樣很簡單很容易監管。
所有在美國開設的晶片廠,都會被中國針對性盯梢來徵收145%的關稅,而中國又是實打實的全球第一大晶片市場。
這不僅是釜底抽薪,還讓美國的晶片公司都沒辦法怪中國什麼,只能去怪特朗普。
想靠中國的中低端晶片市場收取利潤來支撐高階晶片的研發,然後高階晶片還對中國禁運,沒門。
中國的晶片本來每年就已經做到了1萬多億的出口額,在海外市場和美國晶片廝殺都不落下風。
中國這145%的關稅一徵收,以後中國的市場上就沒美國晶片什麼事了。
不是你們賣不賣晶片,而是我們買不買,沒了中低端晶片的巨大利潤,我看你們拿什麼去支撐下一代晶片的研發。
對於剛剛把產能轉移到美國,營收又很依賴中國的臺積電,影響尤其巨大,也必定是我們的主要盯梢物件,嚴防颱積電偷稅漏稅,確保臺積電晶片依法繳納關稅是每一箇中國海關人的職責。
不要覺得有錢的甲方就是爺,不要覺得賣普通商品的乙方就沒地位,規模差不多的甲方和乙方地位是很平等的,大的甲乙方例子確實不好舉,但小的甲乙方例子是很常見的。
街頭拉麵15元一碗,低階商品,滿大街都是賣拉麵的,你不賣有的是人賣,賣拉麵的那個是典型的乙方。
你拿出15元去買拉麵,這個時候你就是有錢的甲方。
但別覺得你有錢買拉麵就能怎麼樣,要是你拿出15元,然後要求拉麵老闆給你再加10塊肉,同時向你返還3元錢關稅,然後還必須再買12元錢你家賣的紙巾,否則就不允許拉麵老闆以後再賣面給你吃了。
你可以去街頭那些看起來一點都不高階的拉麵館說一下,試試看拉麵老闆會不會同意。
友情提示不要亂嘗試,人身安全風險自負,醫療費自擔。
作者:遠方青木(公號ID:YFqingmu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