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零食艙創始人袁佳文:本分是我的根,長跑需要基本功

出品

/聯商網

撰文/韻凝

零食艙,一家來自廣東東莞的零食折扣連鎖品牌,2021年8月開出首家門店,到2022年年底,已有200家門店,初步在市場上站穩腳跟。憑藉豐富的零食種類、高性價比等優勢,零食艙逐漸獲得了消費者的認可,在華南地區開始有了一定的品牌影響力。
2023年,零食艙先是戰略整合廣東連鎖零食品牌“零食麼麼”所有門店,打響華南零食連鎖併購第一槍;隨後又整合廣東連鎖零食品牌“零食Q”所有門店,進一步擴大了門店數量和市場份額,進入全國量販零食行業第一梯隊。截至目前,門店數近千家。
如今,零食行業競爭格局呈現出複雜多樣的態勢,整體分化明顯。頭部品牌競爭激烈,加速擴張與交鋒;中小品牌壓力巨大,缺乏優勢難生存,其中不少紛紛轉型。物美、家家悅等傳統商超紛紛設立折扣專區,利用自身供應鏈與品牌優勢,挑戰零食折扣店的低價競爭力。
在這樣的態勢下,零食艙創始人袁佳文,一個出生在山溝溝裡,連“高考志願都不知道怎麼報”的人,從服裝行業轉型零食行業,放棄7位數年薪的投資人身份,在他認為是“彎腰撿硬幣”的零食行業狂奔4年。他是如何改寫自己命運的?又是如何在競爭激烈的零食行業分得蛋糕的?袁佳文的創業秘籍,或許能幫助行業從業者重拾信心,找到方向。

以下為

《聯商網》

與袁佳文的對話:

01
做生意是想讓一群人變得更好
聯商網:您的成長經歷是什麼樣的?
袁佳文:我初中吃的最好的菜,一個叫豬油(拌飯),另外一個叫辣椒醬(拌飯)。我們那幫人能吃苦,對我們做生意跟創業幫助很大,辛苦啥的不值得一提。那個時候我覺得接受不了,覺得不公平,但是今天回過頭來看,如果沒有那些經歷,我們不會有今天。
聯商網:填志願的時候,你是怎麼填的呢?
袁佳文:坦白說,我那時不知道什麼叫做志願,或者也不知道自己幹嘛。我爸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經常講,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只會越來越好,吃跟穿的生意應該是個好生意,會有未來。我那個時候覺得吃就是做廚師,服裝的接觸面會更廣一點,所以我後來選擇了紡織這個行業。
聯商網:為什麼從服裝生意轉型到零食行業?這個跨度還是挺大的。
袁佳文:我在服裝行業大概待了15年,又做了兩年的風險投資,看了線下很多消費品和零售的公司,發現零食是個好生意。服裝看似毛利很高,百分之七八十的都有,但是30%的庫存不容易處理。零食行業雖然只有20%的毛利水平,但是它每個門店的銷售額在30萬-40萬甚至更高。
並且,零食整個門店的庫存週轉天數都在10-15天,效率非常高,也有6到8個點的淨利潤。服裝行業是整個市場當中,零售化、品牌化、管理專業化成熟度最高的一個類目,我們也希望把在服裝領域積累的管理經驗跟能力,帶到零食這個行業中來。
聯商網:從投資人變成了創業者,有沒有衡量過這個得失?有哪些心得體會?
袁佳文:坦白來講,就是前半年有點不太適應,覺得落差很大,但是我認為躬身入局很重要。做投資是為了讓日子過得更好,做生意是想讓一群人變得更好,我自己的價值觀是向前看,向遠處看。我們不要因為這一兩年有吃虧,去影響到未來。
02
“本分”其實是一個人的根
聯商網:你們的價值觀是什麼樣的?最看重哪條價值觀?
袁佳文:我們的文化當中,最在意的就是“本分”。如果一個人都不能做到本分,那麼在長時間當中很難有很好的未來。

我也是本分的受益者,2007年我剛參加工作,領匯出差包了一整天的計程車,就給了500塊錢的小費,讓我去給出租車的師傅。我那個時候工資2000出頭,我給出租車司機來回丟了四五個回合,他都沒要。我後來就把錢給到我的老闆了,他跟我笑了笑。從那之後,工作的升遷就比較順。我離開之後老闆給我講那個事,因為我是靠譜的,所以從那之後就一直比較照顧我。

本分其實是一個人的根,特別是今天面對加盟商、供應商、員工等,希望把這個本分文化傳遞到每個人的身上去。我們要高標準對標,不要過於求成,尊重時間,尊重經營。我們以往在上班的時候,其實對於企業文化的理解或者認識沒有那麼深,覺得只是公司把一個宣傳語放在牆上而已。直到我們今天自己做企業的時候,會發現這個事情特別重要。我們價值觀中,第一條是本分,如果我都做不到,那麼這種公司我寧願不做,把它關掉!但是我相信我們不會有這麼一天……
今天大家都在說零食這個行業非常卷,我始終這麼認為,做零售的生意需要長跑。今天我們在什麼位置不是太重要,就像是去跑馬拉松,真正拉開距離的是5公里到10公里。企業做多少年,取決於你的基本功和持續性,零食艙無論是加盟商還是供應商的健康程度,在行業裡面都算是優等生。
03
需要加盟商的“門當戶對”
聯商網:那這個健康的定義具體是怎麼體現的?
袁佳文:比如說供應商跟我們做生意,要拿到有價效比的產品,但是同時他也是掙錢的,不是仗著你的體量大去壓別人叫共贏。大家都有資金和時間成本,約定好後我們7-10天付款,7-10天把這個款付給供應商。
我去年知道有兩起(延遲)付款情況,但是供應商也沒找我們。財務部給我的解釋是說,因為賬沒有對清楚。我說,如果你是這個供應商,你的貨送到了公司,你的錢很晚收到,會是怎樣的心情?從那個事之後,我們財務包括供應商上下游都非常清楚地知道,送貨需要要符合哪些條條框框。
聯商網:因為自古以來一直沒變的核心就是信譽。無論商業模式怎麼變化,但實際上,人跟人之間的信譽是整個商業和社會的基石,有了這個根才可能長出更好的大樹。
袁佳文:是的,我們每天會見很多供應商,我們也一直在強調本分這個事。坐在這裡談業務核心的一個點就是為消費者省錢。我們希望說加盟商也要健康,加盟的生意有虧就有賺,這個不可避免。
我們有接近1000家門店,每個月給加盟商出報表,核心會關注他為什麼虧損。如果虧損,背後原因第一個是選址是不是有問題,第二個管理是不是有問題,第三個是不是因為市場充分競爭變得虧損了,我們會一一對應給到幫扶。
如果是選址出了問題,我們會鼓勵他搬店,還會有一些費用給到他們支援。如果是因為充分競爭,比如說就做活動,送貨給你,還派團隊給幫你把這個難關渡過去。
2024年,我們的加盟商有85%是盈利的,15%是虧損的。15%在我們行業裡面的比例肯定是最低的,所以我們選址很多時候要能夠攻,還要能夠守。比如,十字路口的拐角,能夠吃得到十字路口的客流。如果沒有拐角,面積要選大,形象體驗就會好。
除了好之外,租金水平要能夠承受得住,選址投入和業績只是維度之一,回本週期也是我們很關注的一個點。我們希望30到40萬就能開一個店,也就是說一年回本。
加盟商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這個店鋪萬一虧了,他也需要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同時又能夠親力親為地管理門店。如果加盟商是靠刷信用卡借貸來的錢,那麼是沒有任何償還能力的,我們也需要加盟商的“門當戶對”
當加盟商資金有壓力的時候,我們還會借錢給他,利率都非常低,也希望加盟商能和品牌共同從中受益,越來越好。
04
向內求才能持續長跑
聯商網:那你跟別人不一樣的核心競爭力或者門檻在哪呢?
袁佳文:當大家都一樣的時候,你是誰?這個很重要。第一,聚焦,我覺得“少就是多”;第二,把門店的每一個環節給做好,向內求才能持續長跑。單看一個品確實沒有什麼護城河,但是這麼多品融合在一起的時候,它就是護城河。
我們2萬方的倉,庫存週轉天數是10-12天左右,門店的庫存週轉天數在15天左右。消費者買到的肯定不是臨期產品,所有的產品日期過了1/6的不能進到我們倉庫,保質期過1/2的,不能走我們的倉庫出去。我們倉配的效率在行業來說應該也算比較高的,現在我們在做3天保質期產品的測試,這個挑戰是很大的,不過目前測試的幾個店表現下來還不錯。
聯商網:像這種的話,損耗會多一點,其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考驗。
袁佳文:這個就取決於門店的管理,貨品週轉天數的管理,整個供應鏈系統的管理。我個人認為,今天的市場環境下,不允許有一個短板,每個板都必須要長,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競爭中不被甩出去。留下來的的品牌,我相信都會越做越好。
05
做一個德行好的公司
聯商網:你對於行業的理解、對認知的改變還是挺大的,這個變化的歷程是?
袁佳文:人是環境的產物。大學之前某種程度上都是懵懂的,工作之後接觸的人跟事會不一樣。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做QC(質檢),這個天花板其實是很低的。我本身也比較喜歡向外社交,開玩笑講就是有顆不安分的心。
服裝是中國最早做連鎖化、品牌化跟專業化管理的行業。今天我們在零食行業做到了一定規模,得益於我們這個團隊是服裝和投資賽道出來的,對於零售消費品和加盟,對於管理業務很熟悉。我們當時投了那麼多企業,與創始人都有著很好的溝通,對於行業的理解和敬畏也就更深了。這其中,本分和靠譜一定是前提,當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周圍的環境就會是什麼樣的人。
聯商網:

從你初中的經歷,然後再到你在的成就,本分地走好每一步路。同時,抓住機會,由環境擴大自己的認知,然後慢慢提升,才成就了現在的你。

▲袁佳文朋友圈
袁佳文:我覺得這個可能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和薰陶。我們賣玉米,正常都是麻袋裝的,其實好的與差的混在裡面,收購的人並不清楚。但是我爸就跟我說,你摻進去了別人怎麼辦?我們一直在說德配位,你的德行在什麼地方,你可能就能拿到什麼結果。我也希望我們是一個德行好的公司,德行好的人。
寫在最後
採訪中,我們也走訪了一位零食艙的加盟者,被她樸實無華的想法與質樸的語言所觸動。她因為服裝看天吃飯、而自己又喜歡吃選擇了零食艙進入零食行業。零食艙的督導時常幫助她調整,她去年也攢了錢換了車。看到她幫助孩子耐心挑選,忙碌和充實的背影,感受到了她的快樂……
袁佳文的成功源於他從小培養的吃苦耐勞精神、對行業的深刻理解以及對“本分”價值觀的堅守。他的經營理念強調長期主義、共贏和精細化運營,這些理念不僅幫助他在零食行業站穩腳跟,也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他的經歷和理念為創業者提供了寶貴的啟示:誠信、聚焦、長期主義和躬身入局是成功的關鍵。
歡迎關注聯商網影片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