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洞見(DJ00123987)——不一樣的觀點,不一樣的故事,2000萬人訂閱的微信大號。點選標題下藍字“洞見”關注,我們將為您提供有價值、有意思的延伸閱讀。

作者:許清歡
來源:帆書 樊登講書(ID: readingclub_btfx)
一切發生,都將有助於你。
♬ 點上方播放按鈕可收聽洞見主播佳音朗讀音訊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五十歲了,人生突然清零,一切需要從頭再來,該怎麼辦?#
底下三百多個回答,各有各的人生故事:
有的中年破產,一邊打工還債,一邊重新尋找創業機會;有的剛剛擺脫吸血的家庭,孑然一身;還有的大病初癒加上買房被坑,剛剛打消死志,開始找工作……
總之,大家都輝煌過、擁有過,現在一切清零,認識到死守過去毫無意義,於是憑著一口心氣,披荊斬棘,從頭再來。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這是百年前一位叫袁了凡的人,中年之時寫下的人生感悟。
沒有既定之命,只有自造之境。
每個人都可以從當下開始,重新設計自己的生命,成為全新的自己。
如果你覺得前方困難重重,但仍有試試看的野心,不妨從這本《了凡四訓》中,找到改命的良方。

《了凡四訓》的作者袁了凡,這輩子遇到過兩位大神。
第一位大神孔先生,是個神運算元。
他告訴袁了凡何時能考取功名,何時能做官,官做到多大,又何時壽終正寢。
被提前“劇透”的袁了凡還想掙扎了一下,卻發現所有經歷與孔先生算定的結果相差無幾,想到自己一生無兒無女,五十三歲就要離開人世,頓覺人生意義盡失。
就在他開始擺爛時,第二位大神,得道高僧雲谷禪師出現了。
雲谷禪師聽完他的遭遇,批評他只知聽天由命,卻不知命由我作,修身改過,增加福報,就是老天爺留給每個人改變命運的方便法門。
在雲谷禪師的指導下,袁了凡開始修身養性,行善積福,不僅活到了六十九歲,且官運亨通,兒孫滿堂。
他不由得感慨,這天下有多少才俊,被“因循”困住了一生。
所謂因循,就是相信“命由天定”,自己無法轉動一分一毫,而看破了因循的人,則是相信“命由我作,福自己求”,每個人都有改變命運的能力。
在豆瓣上看到過一篇元氣滿滿的帖子,帖主出身於多子女的貧困家庭,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命運給了她一手最爛的牌,但她從不認命,始終都保持著一種“向死而生的魄力”。
靠著持續的苦讀進入理想的大學,她敢於把勤工儉學攢下來的錢,用來培養自己未來10年的一個興趣愛好。
沒有資源,沒有眼界,爭取不到好的實習機會,她不介意從最基礎的搬磚做起。
不穩定的小公司經常裁員,連累她在異鄉顛沛流離,但她依然樂觀地喊出:“老孃可以!”
與那些家境較好的同學相比,她的日子依然清貧且充滿了不確定性,但能用不認命的心態,全力以赴地為自己塑造新生活,她很為自己驕傲。
當我們將命運還原為生命本身,就能看到生命的成長伴隨著各種變數和可能。
為自己創造更多的變數,抓住更多的可能,就有了把日子越過越好的能力。

當袁了凡說孔先生算定他命裡無子,仕途有限時,雲谷禪師反問了一句:你自己覺得呢?
袁了凡思考了很久說:不是因為命不好,而是因為福修得不夠。
自己心胸狹窄,眼高手低,又恃才傲物、愛傳小話。
在私生活方面,他喜歡喝酒熬夜,不懂養育心神,像這般不種善因,不結善緣,事業怎麼有發展,子嗣怎麼能興旺呢?
雲谷禪師對於袁了凡的自省非常欣慰,說你既然從自身找到了原因,就要把它徹底扭轉過來。
從現在開始,一定要做善事、一定要寬容、一定要和氣慈愛,一定要保養精神。
要知吉凶的預兆,先萌發於內心,然後表現於形體,所以扭轉命勢,一定要先從內心找原因,修心改過,增加福報。
袁了凡聽後,一改往日的消極姿態,開始積極作為,他為自己準備了一本“功過格”。
做了善事,或者在學習上有精進,就表揚自己,為自己加分;做了壞事,虛度光陰,就自我批評,為自己減分。
持續一段時間後,他的心態越來越平和,待人接物越來越謙虛,得到的評價也越來越高。
查理·芒格有一句名言:
“想要得到某樣東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
如果想要財富、影響力,或者不斷提升的自我狀態,那就修煉與之配套的心態、思想能力。
畢竟,外求是緣,內求是因,是先有善因,才有善緣。
《凪的新生活》中,28歲的女主人公凪是一個很不快樂的老好人。
因為男友喜歡直髮,她每天早早起床把自己的一頭自然捲拉直;
因為不想得罪同事,受了欺負也要假裝不在意,直到聽見同一個公司的男友說,和她在一起不過是解決生理需求時,她大病一場,決定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開始新生活。
可決心重新開始的她,依舊懦弱,習慣性討好,自我壓抑的心態並沒有改變。
直到她強迫自己找收錯款的收銀員理論,雖然磕磕巴巴,但也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的訴求,收銀員馬上道歉並給予了她補償,這讓她大受鼓舞,感覺周圍的氧氣都充足了起來。
“凪的新生活”,不是從恢復一頭捲髮,搬到一個新地方開始的,而是從她向自己的問題挑戰,從內而外重塑自己開始的。
任何外在的儀式,都不能為改變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要向內尋,既挖掘內心的問題,也挖掘內心的熱愛與能量,然後專注地修正錯誤、發揚熱愛。
當你開始內求的時候,命運的齒輪才真正開始轉動。

很多人知道《了凡四訓》,就是從這句“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開始的。
這是雲谷禪師對袁了凡的當頭棒喝。
既覺今是而昨非,就從當下開始,全心全意地改正,就當昨天的自己已死,此後每時每刻,只要在不斷地精進,就是在不斷地新生。
袁了凡聽後,頓悟往事不可追,從此不再追悔於過去的蹉跎,也不恐慌於未來的短暫,只一心一意地按照功過格學習精進。
後來在科舉考試中,他中了進士,非孔先生所算定的止步於秀才。
在做一方知縣時,他降低田賦,開墾荒地,百姓稱讚。
又因他說話謹慎,與同僚相處時總是一派謙虛,因此官運亨通,取得的成就大大超出了孔先生的預期。
由此可見,想要活得更好,就應該每天更新自我。
這不是雞湯,而是很切實的建議。
因為生命無常,我們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可控的事情上,更新自我這件事,不僅可控,而且只賺不虧。
在微紀錄片《學到老》中,一位名叫金和增的老人,在一個養老社群,為她的同學們講解歌劇。
89歲的她說,自己一天十幾個小時都被歌劇佔滿,忙碌又快樂。
你以為歲月特別優待於她,讓她生活優越,無病無災,其實她也經歷過大悲大痛,唯一的女兒在馬航370事件中失聯,她也曾大悲大慟,九死一生。
只是某一天她突然頓悟,人這一生,是好是壞都不過這三句話:
一是面對;二是生活還要繼續;三是太陽照常升起!
只要太陽照常升起,我們的生活就要繼續。
只要今天還活著,昨天的傷心事就應該慢慢被忘掉。
把注意力放到新的生活,新的行動上來,才是面對生活的最佳方式。
▽
袁了凡用自己的經歷告訴我們:
這世間,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好運。
無論是財富名望子孫,都需要與之相匹配的品德、心態和能力。
你今日收穫的種種果,是往日種下的因。
而你今日種下的因,又將成為未來結出的果。
當你看破了因果定律,一切發生,都將有助於你。
點個在看,做好當下的事,善待眼前的人,你的福田,總有一天會結出善果。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洞見


3秒加星標,再也不擔心找不到洞見君↓↓

你若喜歡,為洞見點個在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