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戶外頂流,集體在機場“假裝”阿爾卑斯

文/ 金錯刀頻道
世界最佳機場的新加坡樟宜機場,又超前了一步。
把健身房搬進機場,戴上耳機,在候機大廳裡來一場動感動車或者普拉提課,成了中產精英的新玩法。
如果仔細留意,會發現中國機場們也在悄悄“改頭換面”
在北京、上海和深圳等一二線城市飛機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高階運動品牌。
從始祖鳥到迪桑特再到Lululemon,這些品牌彷彿約好了一樣,扎堆在機場“安營紮寨”。
2025年的中國頂流機場,奢侈品店門可羅雀,戶外品牌卻把候機廳變成了荒野求生主題樂園——衝鋒衣取代了羊絨大衣,登山杖幹翻了登機牌,連硬拉都得在機場才夠腔調。
保潔阿姨都吐槽:“現在候機廳地上掉的不是登機牌,全是衝鋒衣防水標。”
2024年前三季度,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機場、廣州白雲機場營收分別為41.09億元、91.91億元、53億元。
每一個匆匆的腳步都沒有白白從航站樓走過,龐大的客流量才是機場變現的主力。
而戶外品牌上位,藏著一箭雙鵰的商業密碼。
中國頂流機場,
集體爆改露營現場
2025年最潮的事情,莫過於在機場來一次珠峰大本營的“精神登頂”
當代中產在機場的生存法則:
以前是買個Gucci腰帶勒緊褲腰,假裝自己混上流社會;現在則演變成套件始祖鳥硬殼衝鋒衣,假裝自己剛從珠峰下來。
當虹橋機場T2航站樓的旅客拖著行李箱走過登機口時,眼前的場景總會讓人恍惚——玻璃櫥窗的衝鋒衣代表了詩和遠方,一邊的店員正指導顧客體驗“疊穿系統”。
激情消費,4000元一件衣服拿下。

最早發現機場還有如此功效的,是一個一直在土和潮邊緣遊走的戶外品牌。
第一個中國高爾夫的服飾品牌,比音勒芬。
從10年前開始比音勒芬就開始區域性機場店鋪,在杭州蕭山國際機場開設第一家機場店。
2021年,全國大型機場也就只有50多個,結果比音勒芬機場店就開了69家,平均每個機場都有1.3家比音勒芬門店,涵蓋國內所有大型機場。
長沙黃花機場比音勒芬
就在外界不解比音勒芬的種種做法時,它的賺錢能力卻讓LV也要沉默:2024年上半年,比音勒芬毛利率已經飆至77.86%,遠超LV母公司LVMH集團68.8%的毛利率。
如果說當年比音勒芬開機場店,還在商務精英和戶外之間反覆遊走時,如今的戶外品牌,開店都秉持著一個原則:
堅決“去商務味兒”。
有頭部機場商業負責人爆料,“機場正在經歷一場場景革命,戶外品牌用雪山、森林、巖壁的意象,把候機廳變成中產版荒野求生。”
“小恆隆”之稱的上海虹橋機場,旅客普遍建議是:最好提前3小時,因為這裡不輸市區的購物中心。
在T2過安檢後,“一線品牌大道”上的愛馬仕、DIOR、Prada、LV會方式爭奇鬥豔,幾乎所有你能想到的一線、超一線品牌,都聚集在這裡試圖搶奪你登機前的最後時間。
但現在,安踏旗下品牌動作頻頻,除了始祖鳥,“體制內戰袍”可隆已經在40號登機口附近搭好圍擋。

再往前的70號登機口,是精英必備的迪桑特。
迪桑特在虹橋機場設定“商務運動艙”,陳列著可機洗羊毛西裝與彈力運動褲的組合套裝。
甚至將動輒六七千的Allterrain高階產品線引入機場店,可以看出迪桑特希望將整個品牌牽引入高階客群的決心。  
小紅書網友們忍不住評論:論整活,還得是咱踏子。
2024年,lululemon在北京大興機場開出全國最大旅行主題店。
屬於“白富美”最愛的lululemon在機場玩得更風生水起,在各大城市的機場店專門打造了一整面限定行李牌牆,讓年輕人免費薅貼紙,還成了網紅打卡點。
除了北上廣,深圳機場、成都雙流機場、昆明長水機場都被其成功打入。
這不是機場,而是一座24小時不打烊的“中產戶外秀場
免稅店崩潰後,
為何戶外卻能輕鬆“上位”?
與戶外品牌的火爆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免稅店的落寞。
2024年上半年,海南離島免稅銷售額同比下滑29.87%,上海浦東機場日上免稅行關閉8個香化櫃檯,LV、Gucci等奢侈品牌開始縮減機場店鋪面積。
關店、蕭條、虧損成為了免稅店的關鍵詞。
免稅店這個銷冠外界曾譽為“機場茅”,富婆愛它、機場也愛它。
2019年,日上免稅店向上海機場支付的免稅店租金超過52億,佔當年營業收入的47.60%。
但結果,海口國際免稅店在去年上半年的時候虧損了4.21億元,三亞國際免稅城的利潤暴跌超過了50%。
為什麼免稅店奢侈品店紛紛崩潰,但戶外品牌卻敢大膽“上位”?
機場還是那個機場,但年輕人的花錢標準卻悄然發生著變化。
1.從“炫耀消費”到“功能崇拜”
搶走免稅店蛋糕的並不是這些後來攻入的戶外品牌,而是直播電商。
過去只能在機場口岸免稅店買到的產品,結果開啟直播間會發現,從孫楊、田亮到向佐、向太,明星直播間價格更便宜,免稅紅利幾乎消散殆盡。
在失去價格優勢後,免稅店幾乎是被戳中了死穴。
但戶外品牌就不同了,也許買愛馬仕的人可能不懂皮革工藝,但買始祖鳥的人一定能說出GORE-TEX面料有幾層壓膠。
當不確定性加劇,消費者更願為“看得見的技術”買單。
北京首都機場的調研顯示,72%的戶外消費者會主動查詢產品科技引數,這一比例在奢侈品購買者中僅為9%。
一件能應對差旅、運動、商務多場景的衝鋒衣,比免稅店的香水更具實用價值。
2.不僅實用,還有人設加持
中國民航大學研究表明,旅客在值機後消費衝動率提升47%。
而戶外品牌擅用“限定款,如機場專屬配色、“即時可得”剪掉吊牌直接穿走等策略,將焦慮感轉化為購買慾。
在功能性上,有經常出差的人發現,戶外品牌追求的輕薄,正好滿足了旅途中的最大痛點——行李超重。
就算買上幾件始祖鳥也完全不佔地方,可以省行李託運額;lululemon的瑜伽褲甚至買完能夠塞進電腦包不佔空間。
除了省空間,還能展示你的精英中產氣質。
穿戶外品牌登機,空姐都會多看你兩眼——穿上迪桑特的人,可能剛開完會就飛到瑞士滑雪。
還有私募大佬一語道破天機:“穿始祖鳥見客戶,比穿阿瑪尼更有說服力——至少證明我身體好能熬夜看盤。”
在這一點上,人工智慧似乎看透了人類的本質。
Deepseek一如既往的毒舌,“在機場買鳥服發朋友圈的裝X成本,可比在市區店排隊發定位低多了!”

機場爆改戶外天堂,
藏著一箭雙鵰
這場機場商業革命的最大贏家,或許是化身“高階包租公”的機場集團。
在中國,機場的營業收入主要分為兩部分:航空性收入和非航空性收入。

最基礎就是航空性收入收費物件為各大航空公司,主要包括起降費、停場費、客橋費等等均實行政府指導價,是盈利的第一曲線。

如果說航空業務考驗一家公司的航班客流管理能力,非航空業務則是評價一個機場運營能力強弱的重要指標。
以上海機場集團為例,2024年,上海虹橋國際機場的旅客吞吐量達到4794.6萬人次,同比增長12.84%,人群增長帶來了商業佈局上持續升級。
這一年,虹橋國際機場新開設了23家店鋪。
不僅僅是戶外品牌,很多主打中高階的品牌都試圖在機場裡搶佔地盤。有茶界愛馬仕之稱的高階茶飲品牌T9,哪怕一杯68元也跟機場毫無違和感。
這場“包租公經濟學”,雙方都能各取所需。
對於使用者畫像為中產和精英的品牌們來說,在機場開店,未必店店都能賺錢,但卻能迅速建立人設。
安踏借始祖鳥機場店塑造高階形象,反哺集團股價。
加拿大鵝將中國機場首店開在成都;lululemon透過機場場景滲透男性市場,其商務旅行系列男裝佔比從19%提升至37%;甚至機場成為了很多戶外品牌打高階、國際化形象的跳板。
某供應鏈人士透露,某國產新品牌將普通防風衣標價3980元,僅因在袖口繡了雪山圖案,就在西安機場月銷千件。
而對於機場來說,努力把自己打造成SKP僅僅有幾個奢侈品大牌是完全不夠的,戶外品牌的到來,正好豐富了機場業態。
一方面,“保底租金+流水抽成”合同模式,讓機場在失去免稅店這個吸金神器後,旱澇保收。
另一方面,很多平時加班繁忙的中產,已經開始學會提前幾小時到機場,吃個精緻下午茶,再順便逛逛街掃貨。
廣州白雲機場蒙口
對中產來說,一些在園區搶不到的熱門貨,在機場店或許還有撿漏的可能,這些人正成為機場戶外經濟的最佳代言人。
在候機大廳健身房裡舉鐵,再花8000元買件能穿去董事會的衝鋒衣。
這或許才是新時代的身份象徵。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權請聯絡刪除
@The End
本篇作者 |張一弛| 內容運營博文
 主編 |張一弛
今日好書推薦:
丘成桐,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
《我的教育觀》既是一部個人成長史,
更是一本教育啟示錄。
這是一本卓越人才的培養手冊,
提供家庭教育實操法則;
原價79元,今日金錯刀特價59元
一頓飯錢,離牛人思維更近一點
點選下方瞭解更多

點個在看 不錯過刀哥辣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