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 這句話用在南北方春節習俗的差異上再合適不過。春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各地都有獨特的慶祝方式。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南北方的過年習俗有什麼不同吧!

小年習俗:掃塵迎新年
南北差異: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無論是二十三還是二十四,人們都要開始掃塵,清洗衣物,刷洗鍋碗瓢盆,寓意“除陳布新”,辭舊迎新,以乾乾淨淨的面貌迎接新年到來
年夜飯:各具特色的團圓飯
北方:年夜飯少不了餃子,因“更歲交子”寓意辭舊迎新,同時餃子的形狀像元寶,象徵著“招財進寶”。一些地方還會在餃子裡包硬幣,誰吃到就意味著新的一年好運連連。
南方:南方人的年夜飯講究豐盛,菜品豐富,儀式更隆重。餐桌上少不了雞、魚、大塊肉等美食,在年夜飯前,用完整的雞、魚、大塊肉等,先要敬天敬地、敬神、敬祖,然後再開始動刀切菜、做菜,最後全家人聚齊用餐。菜品也有講究,比如要吃魚,象徵年年有餘,白菜撕成長條煮,祝福老人長命百歲….
除夕夜:守歲與圍爐
在北方,除夕當晚最重要的就是“守歲”。一除夕夜全家人守歲,要圍坐在一起邊包著餃子,邊看著春晚嘮嗑,為了討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幣、糖、花生和肉餡等,一齊包入新年的餃子內。直守歲到12點,熬夜迎接農曆新年的到來。
而南方,除夕當晚最重要的就是“圍爐”。一家人吃過年夜飯便圍爐而坐,嗑瓜子、看電視、暢談一年的收穫與喜悅。這種溫馨的圍爐團聚,象徵著家庭和睦、幸福美滿。
壓歲錢:紅包裡的美好祝願
北方:北方人的紅包也叫壓歲錢,每到大年初一,小輩向長輩賀年時,長輩會以紅包送給晚輩,包含了長輩的祝福和期望。
南方:南方過年發紅包,又叫做“派利是”,“利是”又稱“利事”、亦有寫作“利市”或“利士”。“利是”取其大吉大利、好運到來、利於一年事業發展之意。
慶祝活動:舞獅 vs 廟會
南方:南方每到過年,舞獅必會登場。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古時又稱為“太平樂”。舞獅被認為是驅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節慶或有重大活動必有舞獅助興,長盛不衰,歷代相傳。除了舞獅還有舞龍、劃綵船、跑竹馬、踩高蹺、魚燈”等活動,一到過年就挨家挨戶的舞個遍,非常有趣。
北方:北方人過年少不了逛廟會,廟會上匯聚了各種特色小吃、傳統雜耍、民俗表演,吃喝玩樂一應俱全,讓人盡情感受濃濃的年味。
初一習俗:開門炮仗與年糕湯圓.
北方:北方講究大年初一早晨放“開門炮仗”,寓意新年紅紅火火、吉祥如意。早餐通常是餃子,象徵著“元寶滾滾來”,希望新的一年財源廣進。此外,晚輩要向長輩拜年,表達敬意和祝福。
南方:南方許多地方則吃年糕和湯圓,年糕寓意“年年高升”,湯圓象徵“團團圓圓”。此外,南方人認為初一是“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掃地,否則會把好運掃走。如果必須掃地,也要從外往裡掃,寓意把福氣掃進家門。
你的家鄉過年有什麼獨特習俗?
除了這些南北差異,全國各地還有許多富有地方特色的春節習俗。那麼,你的家鄉有哪些獨特的年俗呢?歡迎留言分享,讓我們一起感受不同地方的年味吧!


諮詢2025美高申請,請掃描二維碼
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