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佳旅遊鄉村」總數中國第一|看看有沒有你的家鄉

有溫度 有深度 有廣度
就等你來關注
主編:丹尼爾的旅行手冊 | ID:GO_DANIEL
編輯:耀勻 | 圖:Google
(轉載請聯絡原平臺)
2021年,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開始評選世界「最佳旅遊鄉村」,旨在透過旅遊,重視和保護鄉村景觀、知識體系、生態和文化多樣性,以及本土價值觀。
11月15日,在哥倫比亞卡塔赫納舉行的聯合國旅遊組織執行委員會第122次會議上,公佈2024年「最佳旅遊鄉村」名單。雲南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湖南十八洞村、四川桃坪村、安徽小崗村、浙江溪頭村、山東煙墩角村7個鄉村入選,是本屆入選鄉村最多的國家。
加上2021年入選的浙江餘村、安徽西遞村;2022年入選的廣西大寨村、重慶荊竹村,2023年入選的江西篁嶺村、浙江下姜村、甘肅扎尕那村,陝西朱家灣村。中國共15個鄉村入選「最佳旅遊鄉村」,數量位列世界第一。
開荒南野際,守裁歸圓田。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期望著過一種鄉間的平淡生活 —— 青山綠水,是我們夢想中的家園。本期分享這15個「最佳旅遊鄉村」,他們作為美麗鄉村的縮影,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文明的魅力和真實的美麗中國。
守護鄉土
就是守護那份純樸

NO.01

浙江安吉餘村

餘村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近年從「採石經濟」轉型為「生態經濟」,從粉塵漫天蛻變為山清水秀。
這裡有「餘村十景」。十里荷塘風姿綽約,清風搖曳美不勝收;銀杏數百棵之多,三棵千年銀杏遙相呼應,歎為觀止。

商賈往來的「餘嶺古道」,途經田野村莊、河道山林,古樹參天、景色宜人。

荷花山皮筏漂流碧波如鏡,有「天荒坪第一漂」之美譽;而翠竹環繞的「兩山」觀光綠道經過田野竹林、溪流民居,在林下騎行,能感受到迴歸自然的無限情趣。

NO.02

安徽 黟縣西遞

煙雨江南,夢裡徽州。西遞村地處安徽省黃山市南麓,整體呈船形,四面環山,擁有保留完好的皖南古建築以及優美的自然田園風光,被譽為「古畫中的村莊」。

作為「中國明清民居博物館」西遞村保留了古老的徽派建築藝術,明清祠堂3座、牌樓1座、古民居224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西遞村將傳統文化和旅行體驗融合,「千古黟技,匠人聖地」的百匠堂可以感受篆刻、磚雕、製茶釀酒等非遺傳承農耕文化和徽食文化街區體驗極為豐富。
入夜,「西遞傳奇」光影秀以村落群搭配湖泊溪流、巷弄等線路,運用「徽州綠」和「黟山黃」,滿滿的徽派風格,更是將這份屬於江南的美展示的淋漓盡致。

NO.03

廣西大寨村

廣西大寨村世代居住的紅瑤民族,在山地上開墾出壯觀梯田。瑤族民居、紅瑤文化自然風構成大寨村獨特的人文風景。
這裡不僅有「西山韶月」「千層天梯」等雄奇的梯田景觀,還有曬紅衣、紅瑤長髮、紅瑤織布技藝,集體婚禮、篝火晚會等,能親身體驗紅瑤傳統文化的韻味。

大寨村依山傍水,森林覆蓋率達82%。傳統村落中保留原有的木構建築風格。整個村寨依山傍水,上百棟幹欄式傳統木樓沿山坡層疊而上,古樸典雅、別具韻味。

NO.04

重慶荊竹村

重慶武隆荊竹緊鄰世界自然遺產地「天生三橋」及仙女山國家5A級旅遊景區。

這裡自然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75%,擁有林海、高山草甸、天坑峽谷。春可賞花、夏可避暑、秋觀紅葉、冬可賞雪。

這裡人文資源厚重,有皮影戲表演、手工蠟染展示、手工竹編等民俗文化,以及文化氣息濃厚的無有圖書館、歸原茶館,更有保留塘路(驛站)文化的荊竹古道。
透過利用當地村民老宅、古柴火灶、方桌竹椅、銅茶壺與青瓷杯等打造的「歸原茶館」,完美展示出傳統鄉村的民居生活。

NO.05

江西婺源篁嶺村

篁嶺村位於「中國最美鄉村」江西婺源,已有近600年的歷史。餘邵曾有詩云:「油菜花開滿地黃,叢間蝶舞蜜蜂忙;清風吹拂金波湧,飄溢醉人濃郁香。」
江西婺源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戶穿村,數百幢明清時期的古民居建築靜靜佇立,村落空間變化有致,建築色調樸素淡雅。是研究徽派古建的重要樣本之一。
篁嶺古村地無三尺平,人們就選擇在屋頂晾曬農作物,形成「篁嶺曬秋」的獨特民俗,被文化部評為「最美中國符號」。

NO.06

浙江杭州下姜村
下姜村位於浙江淳縣,始於北宋靖康年間,渭水姜氏從四川遷入雅墅裡,於乾隆年間稱「雅水下姜村」得名至今。
下姜村毗鄰西湖,素有「雅墅峽澗」之稱,這裡青山相伴、綠水環繞,農居錯落有致,森林覆蓋率達97%,心曠神怡。
除了絕美的自然風光,村裡還開設了篾匠鋪、剪紙坊、打鐵鋪、石頭畫等傳統手工藝作坊,結合「老手藝」和「新文化」,讓遊客與村民一道體驗老手藝的魅力。
冬日雪後初霽,下姜村的田野山林都換上潔白的盛裝,更是如同一幅如詩如畫、美輪美奐的江南山村雪景圖,令人神往。

NO.07

甘肅扎尕那村
扎尕那,在藏語裡是「石匣子」的意思,位於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周山勢奇峻、雲霧繚繞、宛如仙境。從高處俯瞰,藏式村寨散佈于山地之間,錯落有致。

扎尕那村難得的擁有高寒草原、溫帶草原和暖溫帶落葉林三大植被型別,村民們在山下耕種、半山放牧、林間採摘。

千餘年來,漢族農耕文化與藏族遊牧文化在此碰撞交融,於明清時期發展出特殊的農、林、牧複合系統,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定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如今,扎尕那村利用其獨特的自然與人文景觀、民俗風情等發展鄉村旅遊,找到了保護與發展的平衡點,探索出以鄉村旅遊反哺生態保護、促進民族交流的新路。

NO.08

陝西商洛朱家灣村
陝西省商洛市的朱家灣村,坐落於秦嶺南麓,近年來改變傳統的採伐資源路線,轉型發展生態旅遊,境內有「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等10多個自然及人文景區。
牛背梁自然保護區遙山疊翠,近水澄清,樹木蔥鬱,青苔滿階,森林覆蓋率93%,被稱為「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然氧吧」。
朱家灣融合自然資源與兼秦納楚的文化底蘊,有柞水漁鼓、民間社火、古法釀酒等非遺25種,還有秦嶺老屋、古道遺蹟、孝義廳遺址等物質文化遺產17處。
走進朱家灣村,民宿錯落有致,沿途的土牆籬笆、石磨瓦罐、柴垛耕具,讓人耳目一新。青瓦泥牆的古樸村莊,與厚重的秦嶺融為一體,彷彿美麗的鄉村畫卷。
除了自然景觀,朱家灣村還以特色民宿「陽坡院子」為代表,建設的「終南山寨民俗文化村」引進了露營、極限運動等各類戶外活動,讓體驗更加豐富多彩。

NO.09

雲南阿者科村
阿者科村位於雲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世界文化遺產哈尼梯田核心區。
哈尼梯田已有1300年曆史,層疊而上的梯田從山腳延伸至海拔3000米的山巔,凝聚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古老智慧。
阿者科,哈尼語意為「滑竹成片成林的地方」。這個為玉哀牢山頂、梯田雲海深處、宛如仙境的村落有千餘年曆史,是保留最完整的獨具特色的哈尼族古村落。

這裡常年雲霧繚繞,村子假面是依山而下的體驗,充滿淳樸的自然之美,被譽為「雲上梯田人家」。森林村寨、梯田水系生態系統,堪稱農耕文明的「活化石」

NO.10

福建官洋村
官洋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是著名景區「雲水謠」的核心村。

這個已有700多年曆史的古老村莊,是土樓文化、閩南文化、客家文化的「大觀園」,近年結合村落特有的民俗文化及特色景觀,融入休閒業態發展鄉村旅遊。
這裡除了可以體驗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內部環境與公共空間,還能親身感受與土樓密切相關的傳統表演藝術、土樓音樂秀、畫舫船表演、非遺戲臺等等。

NO.11

湖南十八洞村
傳統的苗族古村落 —— 十八洞村位於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縣,武陵山脈腹地,自然與人文交相輝映,苗族、土家族、漢族交融共生,有400多年曆史。
這裡儲存著苗族古歌、苗年和苗繡等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及18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苗族趕秋作為「二十四節氣」被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這裡高山峽谷遙相呼應,苗家阿妹歌聲在悠谷迴盪。這裡還有蓮臺山林場、黃馬巖、烏龍一線天、背兒山、擎天柱、十八溶洞群等,絕美景緻常使人流連忘返。

想更深入?可以體驗地道的苗族風情,上刀梯、過苗年、趕秋節,苗繡體驗館、農家樂和苗寨民宿等各種精彩紛呈的民俗活動,好客的苗寨總給予你溫情。

NO.12

四川桃坪村
擁有2000多年曆史的桃坪村位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理縣,是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的核心區,也是茶馬古道、大九寨等旅遊環線的重要節點。
桃坪村以獨特的碉樓和傳統民居建築聞名遐邇,堪稱世界建築奇觀。黃褐色調的羌族石屋和碉樓順山勢而建,譽為「羌族建築藝術活化石」和「神秘東方古堡」
當地居民每逢節慶,盛裝打扮聚集在桃坪村,載歌載舞歡度節日,悠揚的「花兒納吉」、熱鬧的「羌族莎朗」神秘的「釋比絕技」、古老的「羊皮鼓舞」輪番上演。
在桃坪村,不僅可以親眼目睹傳承千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羌碉營造技藝、羌族羊皮鼓舞等,還可以感受純淨自然和獨特民俗風情、以及羌族人民的熱情好客。

NO.13

安徽鳳陽小崗村

元末明初,朱元璋於安徽滁鳳凰山之陽營建中都皇城,定名「鳳陽」。這裡的小崗村中國農村改革的主要發源地。
文化源於生活,歷史的生活方式沉澱為小崗村獨特的文化底蘊。作為非遺大縣,鳳陽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共計10類45項。
從明清傳唱至今的鳳陽花鼓、畫工精細獨特的鳳畫,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價值的鳳陽剪紙、鳳陽嗩吶等10餘個非遺專案、傳統技藝被引進景區。

傳統的農耕方式、農耕工具及與之相關習俗,都構成了小崗村獨特的非遺文化景觀。這些古老非遺承載的不僅是一段情懷記憶,更是體味鳳陽風情的最好方式。

NO.14

浙江龍泉溪頭村
溪頭村位於浙江省麗水縣龍泉市,浙西南的浙閩交界處,是一座擁有1400餘年歷史的古村落,森林覆蓋率達92%,有黑麂、大鯢、紅豆杉等上百種珍稀動植物。

村莊生態文化資源豐富,既有寶溪溼地、螢火蟲基地、荷花基地等水域風光,以及高山森林、八棵樹公園、溪頭星空、活水進村公園、國際竹建築群等地文景觀。
作為「龍泉青瓷」燒製技藝傳承地。溪頭村依託深厚青瓷文化,在世界最大的古龍窯建築群,能親身體驗不滅窯火」傳統龍泉青瓷燒製活動,開窯儀式觀演等。
此外,溪頭村還保護和還原生態河床,恢復花街古道等30多個鄉愁場景,讓人們再度看見和感受百年前的古村風貌。

NO.15

山東煙墩角村

有著600多年曆史的煙墩角村,位於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村民與海洋互動共生,是國家級傳統村落,也是漁家秧歌、海草房營造技藝等傳統文化活態傳承之地。
海草房以石為牆,海草為頂,屋內冬暖夏涼,作為現存海草房數量較多的村落,煙墩角村現存完整的海草房240餘棟、1300餘間,歷史最久遠的達到300多年。
這裡還被譽為「中國大天鵝之鄉」。每年11月到次年4月,上萬只天鵝從西伯利亞飛到這裡棲息越冬,吸引人們從天南海北匯聚到此,感受這難得的自然奇觀。
煙墩角村,可以夏遊牧場、冬賞天鵝、住海草房、吃漁家飯。盡情體驗與海洋環境互動,與天地自然共生的美好生活。
Reference
1.cn.chinadaily|文化中國行 | 我國新增7個世界“最佳旅遊鄉村”
2.finance.sina.com.cn|我國新增7個世界“最佳旅遊鄉村” 總數達世界第一
3.新華鮮報丨“最佳旅遊鄉村”總數第一!中國鄉村驚豔世界
4.gov.cn|圖表:我國新增7個世界“最佳旅遊鄉村”
5.news.cnr.cn|我國新增7個世界“最佳旅遊鄉村”
你離詩和遠方,就是城市到鄉村的距離
詩篇 127:1 | 
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
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儆醒。

© Copyright 
丹尼爾主編作品 | 盡情分享朋友圈 | 轉載請聯絡授權
精品推薦,全網獨家
點選下圖,即可購買

廣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