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中國人的頭等大事|招募

臘八已過,年味漸濃。是時候放慢腳步,一起沉浸到新春的溫暖與喜悅中了!
對於中國人來說,春節是一年中“頭等重要”的節日;今年更是如此,我們將迎來列入人類非遺名錄後的第一個春節。
從臘月初八熬臘八粥開始,“年味兒”便在大街小巷裡悄然瀰漫,一直到正月十五,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結束,“年”才算過完。
其實,諸如“熬臘八粥、放鞭炮、貼窗花、包餃子”這些習俗,是我們的先輩們在幾千年的生活中積累下來的習俗,而這些習俗背後,蘊藏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價值觀、道德理念以及不朽的民族精神,是我們的“根與魂”!
1月11日(週六)14:00,書畫家何大齊先生將做客國家圖書館,帶來新春賀歲專題講座:“春節——中國人的頭等大事”。
何大齊老先生生於北京,長於北京,昔日京城的生活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改革開放以後,北京發生了鉅變,促使他把老北京往事畫下來,留下值得永久珍藏的記憶。
何大齊先生的北京民俗風情畫系列在《北京晚報》連載多年,享有良好的口碑。2021年,活字文化將這些文圖結整合《北京的春節》一書出版,獲得廣泛好評。
2022年,何大齊先生又補充了10篇文章、11幅插畫,增加了貼窗花、戴紅絨花、祭祖、包餃子、壓歲錢、空竹、茶湯、廠甸書攤、燒火判兒、雍和宮打鬼等更為詳實的春節習俗,文字也重新進行了修訂,與初版相比,內容更為豐富、立體。

週六14:00,何大齊先生將攜《北京的春節·增訂本》,暢談藏在臘八粥香、鞭炮聲中的傳統佳節韻味與家國情懷!期待熱愛傳統文化的你,與我們一起在國家圖書館學津堂,開啟精彩紛呈的文化之旅!
文津讀書沙龍
新春賀歲專題講座:
春節——中國人的頭等大事
主講嘉賓
何大齊
時間
2025年1月11日 
週六 14:00-16:00
地點
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一層學津堂
(中關村南大街33號88544625)
即日起可掃碼報名活動
春節曾經是怎樣過的?何大齊先生將為讀者朋友介紹他記憶中的老北京春節,回憶兒時寫春聯、剪窗花、放花炮、貼門神、辦年貨、祭祖、踩歲、包餃子、給壓歲錢、逛廟會、燒火判兒、雍和宮打鬼、元夕花會等一系列春節活動。既有濃濃的年味,亦有沉沉的古意和鄉愁。
主講人簡介

何大齊  1940年生於北京,1964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院(今首都師範大學)中文系,北京市特級教師,在繪畫、書法、民俗學、文字學等領域各有建樹。近年出版的書籍包括《燕京往事》《〈駱駝祥子〉何大齊插圖·註釋本》《〈茶館〉何大齊插圖本》《萬有漢字》《北京的春節》等。
活動地點
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一層學津堂
(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33號)
1.由國家圖書館總館北區二層大廳安檢後進入場館。
2.乘電梯或步梯下至一層。
3.於學津堂門口有序入場。
相關推薦

何大齊 繪著


活字文化 策劃
北京出版社
2021年1月
何大齊的北京風俗畫系列在《北京晚報》連載多年,有良好的口碑。此套作品脫胎於《北京晚報》的“老北京風情”專欄,2020年獲得全國報紙副刊最佳專欄獎,成書在此基礎上補充了作者不少未曾刊發過的文章與圖畫,以老北京(北方地區)的春節習俗串起與過年有關的傳統民俗和種種生活記憶,譬如做花燈、吃糖瓜、抖空竹、放花炮、撒燈花、搖元宵,等等,從臘月初八的臘八節開始,到二月二龍抬頭結束,還原了一個又一個被現代生活節奏所忽略和拋棄的生活細節與情意,有濃濃的年味,亦有沉沉的古意和鄉愁。文字以第一人稱寫就,繪圖富於生活和煙火氣息。
《北京的春節》(增訂本)在原版基礎上添加了10篇文章和11幅圖畫,增加了貼窗花、戴紅絨花、祭祖、包餃子、壓歲錢、空竹、茶湯、廠甸書攤、燒火判兒、雍和宮打鬼等更為詳實的春節習俗,文字也重新進行了修訂,與初版相比,內容更為豐富、立體。
北京的春節(增訂本)

相關文章